日赚519万的乐信,盈利神话能持续多久?

500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当助贷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乐信的业绩表现呈现出鲜明的“稳态特征”。2025年二季度,这家由肖文杰创立的金融科技公司录得5.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26%,创下14个季度以来的新高。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同期营收微降1.5%至35.9亿元。这种“利润跑赢收入”的现象,折射出乐信在行业转型中的独特生存逻辑。

两种战略的十年角力

乐信与趣店的发展轨迹,堪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典型样本。2013年,肖文杰带着“分期乐”模式找到老乡罗敏,却意外催生了直接竞争对手趣分期。早期较量中,罗敏凭借更激进的扩张和蚂蚁金服的加持一度领先,趣店2017年抢先上市时,肖文杰的身价不足罗敏一半。

但监管收紧成为转折点。校园贷业务受限后,罗敏带领趣店跨界汽车分期、在线教育等多个领域,最终因业务动荡陷入持续亏损,如今主营业务规模仅剩2500万元。而肖文杰选择聚焦消费分期向助贷的转型,尽管2020年曾因校园贷“披马甲”被点名,但其核心业务的连续性使其实现“无痛转型”。截至2025年,乐信表内外贷款余额达1060亿元,注册用户2.36亿,占我国16-59岁人口的27.5%,坐稳头部位置。

盈利密码

乐信的利润增长并非来自规模扩张,而是业务结构优化与成本控制的双重作用。数据显示,其核心的贷款便利服务费同比下降21%,担保收入减少约21%,反映出表外业务收缩的战略调整。但技术赋能服务收入同比激增55%至8.3亿元,成为重要增长点,这部分收入主要来自向第三方平台导流,体现出轻资产模式的转型成效。

更关键的变化来自利润结构。过去拖累业绩的金融担保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从去年二季度的亏损3.68亿元转为今年同期盈利1.84亿元,主要源于担保责任解除。同时,融资成本与担保准备金下降,推动净利润率从去年的6.2%提升至14.3%。这种“减法”思维下,乐信上半年实现9.4亿元净利润,相当于每日净赚519万元。

躺赚模式的边界

稳定的盈利支撑起分红力度的提升。2025年上半年,乐信将25%的净利润用于分红,肖文杰凭借23.9%的持股比例分得5632万元,加上此前分红,一年半累计达1.1亿元。公司计划下半年将分红比例进一步提高至30%,这种“落袋为安”的策略,既反映对现有业务的信心,也暗含对未来增长空间的谨慎。

潜在挑战已然浮现。核心指标中,活跃用户数虽同比微增至470万,但未恢复至历史高位;贷款手续费收入连续两个季度下滑,显示存量用户挖掘面临瓶颈。更关键的是,助贷新规要求银行对合作机构实行“白名单”管理,尽管乐信已进入11家银行名单,但综合费率限制与透明化要求,将压缩利润空间。

500

人事变动增添不确定性。首席技术官陆勇的离职,可能影响乐信在AI领域的布局。其主导的LexinGPT平台已应用于电销、催收等场景,而与DeepSeek合作的“奇点”模型是效率提升的重要抓手。在流程处理成本同比增长16.8%的背景下,技术迭代的中断可能削弱成本控制能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