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悬疑,跑出个异类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国产悬疑剧和大尺度过不去了。

  剩饭菜里出现手指头,木马玩具里塞尸体,大树插到人身上……

  大尺度好像已经成了标配。

  还能吸引到人吗?

  这不又来一个——

  废弃工厂污水池出现一名全裸断足女尸。

500

  虽然已经疲劳了,但又高低得看两眼。

  还是开整吧——

  暗潮缉凶

500

  迷雾剧场。

  Sir看到评论挺两极分化。

  好的——动人,哭得两眼抹泪。

  坏的——闷死,到底懂怎么拍悬疑剧不。

  的确不能抱着常规的悬疑片期待去看这部剧。

  如果静静看下去,你会发现,它纯粹得就像一个老头的喃喃自语。

  念叨的,是我们都如空气般习惯且忽略的——

  家。

  01 

  片头最开始就给出了答案。

  女人拉开窗帘,阳光从窗户里透进来。

  她轻声唤醒熟睡的儿子,儿子送了她礼物。

500

  温馨的基调立住,但镜头往外。

  情况却急转直下——

  一个压迫感十足的父亲。

500

  △ 这角色让陈建斌这张臭脸演超适合的......

  很明显,这是个关系隐裂的家。

  裂在哪?

  妻子送上一份廉价的早餐。

  他端起牛奶,只喝了一半。

  一个反差——

  连海平(陈建斌饰),一个刑警大队的警察。

  在警局,连海平称得上踏实能干,但并不顺心。

  从陈建斌给角色设计的动作,也能细品出一股窝囊劲来——

  丧气狗般垂着头,不敢直视人的眼睛,双手紧抠要抠出一座城堡。

  还有那歪帽子戴不上,嘴里含着茶饼的呆萌,建斌老师打破了警察的刻板印象。

500

  就这么一个警察。

  在家中却威严而暴躁。

  对待孩子,他老古董般陈旧而严厉。

500

  对待妻子,他似乎有着远超七年之痒的疲乏。

  这个传统意义上的好男人,实际上却是个空心男人。

  也可能是……心里有病。

  秘密藏了太多年,变成了仅亲人可见的伤疤。

  (先卖个关子。)

  这个秘密的门,终被外力推开——

  一具沉在废旧工厂污水池底下的女尸。

500

  又正好该他去查案。

  于是乎,过去得以被追溯,故事得以继续。

  没错,《暗潮汹涌》这部剧的核心就是——

  两个破裂的亟待修复的家庭。

  这起命案只是一个索引,你也可以理解成,是他们感情中play的一环……

  别不信。

  死去的女孩曾经也有一个家庭。

  那个家,有一个无能的爸,一个靠卖蚵仔煎养活全家的妈,一个生活无法自理的哥。

  还有一个刚刚985毕业,带给全家人希望的她。

500

500

  她的死,当然摧毁了希望。

  毕竟培养了十几年。

  痛啊。

  可仅仅如此吗?

  她的死,还暴露了这个家的黑洞。

  一个场景,很是绝望——

  久久未能破案。

  痛苦之余,妈妈还要起早贪黑到外面卖蚵仔煎。

500

  为生存,很辛苦。

  但爸爸却在旁坐着,喝着酒,怒斥妈妈:

  小舟(女孩名字)的命案还没结,你还有心情卖这些!

500

  看到了吗?

  985的女儿和昔日文工团的琵琶是他的两盏明灯。

  无能的爸靠着仰头看那明亮过活,直到灯光熄灭,低头才看见一直存在的阴暗墙角。

  你问,这两家能撑多久?

500

  谁也不知。

  只不过,真相也有一个房门。

  连海平在敲这个门,死者父亲也在寻这个门。

  等它打开了,阳光也就照进来了。

  02 

  很遗憾。

  如果以一个悬疑剧的标准去看待它,那它不算非常出彩。

  它有着较为沉闷的破案节奏——

  如整整19集去破一个案。

  查案给人的感觉,像一直解不开的烂线头。

  也无心玩什么结构,整体感觉兜兜转转,像走入一个沉闷的迷宫。

500

  甚至乎,它也有国产剧一直以来的毛病——注水。

  比如无良媒体发报道致人死亡的事件,大可不拍。

  这可以劝退很多人了。

  但,缺点也是优点。

  那不精巧,甚至呆板的结构,让它能够专心潜入角色内心的河流。

  让观众得以跟着连海平探案的步伐,重新体认一遍,那个最为普通却是世间情感含金量最高的概念——

  何为家?

  抱歉。

  这真是个滥俗的概念。

  网上有句话,叫遇事不决,原生家庭。

  但请听Sir再啰嗦几句,看看我们与他们各自的心病,是不是都来源于那。

  这三个“无家”男人的心病,也让老登彻底解开心结。

  第一个,男大学生。

  他曾被列为杀害女生的头号嫌疑对象。

  为什么?凭着一个刻板印象。

  蓬头垢面,满脸青春痘,性情孤僻。

  有人说他嫉妒女生的前途,宿舍舍友在外给他泼脏水。

  典型的性压抑,他不犯罪谁犯罪?

500

  却在一天,发现他的秘密——

  穷。

  那行迹多疑,竟是半夜为了赚点生活费,偷偷去垃圾站卖垃圾。

  简陋的房屋,无言而卑微的父母,却要连海平留下吃饭。

  接受还是不接受?

  不接受,是职责所在。

  但接受,不仅是给自卑的男同学一点信心,更是老登内心的进一步确认。

500

  嗦面真香,但谁又说,连海平没有一瞬间被那种爱久违的包裹住?

  第二个人。

  一个富二代,曾经追求过被害女生,成为嫌疑对象。

  身份反过来了,但心里也浸透了苦。

  本来没有父亲的,后来富翁父亲失去了孩子,重新找到了他。

  一个替代品能好到哪去?

  弃子。

  注意,这个词在电视剧中出现了很多次。

  是重点。

  所谓的弃子,从何而来?

  连海平停住,听那父亲训斥自己的孩子。

500

  是恨铁不成钢?

  不,是明晃晃的厌恶。

  厌恶他的精神疾病,厌恶他的不学无术,厌恶他的弱小,厌恶成功的自己,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小孩。

  弃子,是缺了爱。

  因为缺爱,也才把那惊鸿一瞥,当成唯一的精神支柱。

500

  甚至最后自杀。

  连海平,看出了他的伤心,他的不解。

  老登终于愿意回头看看自己的儿子,他闹他叛逆,本质也只是缺爱罢了。

  第三个。

  Sir说晚了,他最开始就出场了。

  从剧作结构上来看,这是一个新来的警察,连海平的徒弟石强峰。

  母亲被强奸后生下自己,先是孤儿,再是混混,后来被善良的老警察开导,最终考上警校。

  他和连海平一样,只是在寻家。

  只不过,他的线头在连海平身上。

  他搭档连海平的过程,也是解开彼此心结的过程。

500

  发现了吗?

  到了此时,探案除了提供悬疑,早已有了另一层功能。

  它变成了一个老男人的奥德赛之旅,一次精神返家的旅程。

  寻得到吗?

  至少得先踏上回到家的那条路。

  03 

  这也是即便是它的探案过程有点沉闷,Sir还是把它看完了的原因。

  它没有搞尺度的噱头,也没有过分错综迷离的谜团,更没有想塑造什么高级的宿命感。

  这部剧的切入点,很小,但执行得精准。

  就是那反复破碎再凝聚的亲情。

  为了拍出这一主题,为了增强这种情感力量,它想在前期拍出“暗潮”一般的压抑,甚至拍出一种侵入骨髓的湿冷。

500

500

  哪怕这般的压抑,会劝退一批人。

  比如,很多人觉得陈建斌的表演太怪了——

  戴着一个歪帽子,很少抬头看人,基本上是没笑过。

  事实上,Sir觉得它做到了。

  许多场面和细节都能让人感觉情感的流动,真实自然。

  比如。

  连海平会悄悄的把自己打开,认真而笨拙地去修复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与妻子的关系。

  他慢慢的开始给妻子买礼物,跟孩子谈心。

  一个细节。

  连海平的行李箱内有一个照片,那张照片是他过去的秘密。

  而妻子呢?

  她什么都知道,但也适时地说出——有人要借走行李箱。

  连海平怔了怔,说,借吧。

  这借,是这伤痛在舒缓,在修复。

500

  令Sir动容的,还有那受害女生死去后家庭的变化。

  先前说过,女儿死后,父亲疯了。

  但母亲呢?

  她还是照旧的劳作。

  不伤心吗?

  可是枕头明显就被眼泪濡湿了大半。

  不疯狂吗?

  疯狂到,一直要偏执地开始教那脑瘫孩子打鸡蛋,因为怕自己走后,他没法生活自理。

500

  后来,那父亲开始将愤怒发泄到她和她残废孩子的身上。

  终日喝酒,不闻不问,一有不满,就摔东西嘶吼。

  有天,女人要带孩子走了。

  那个疯了的父亲,心里轰隆一声,不知过了多久,才终于意识到自己对她长久的忽视。

  这个场景Sir落泪了——

  黎明即将到来的床前,那个死去孩子的父亲在妻子前近乎绝望的坦白。

500

  女儿就像太阳,明晃晃,和他那辉煌的文艺团的过去,交相辉映。

  而等女儿死去之后,此刻才发现,那个暗淡的不光彩的妻子才是整个家的核心。

  阳光照进来了,天亮了。

  患有脑瘫的哥哥小海慢慢起身,笨拙地学习怎么打鸡蛋。

500

  何为一个家?

  就是完整时幸福,就是缺了一个人,其他人能把那个窟窿用加倍的爱补上。

  在这场命案里,还牵涉到更多的家,比如,因为女儿而选择包庇,把苦都咽进肚子里去的岳厂长,包括那些一个养了别人家的孩子类似于许三多的角色……

500

  每个人都在暗潮中,涉水独行。

  但你知道,你最终应该回去哪,会回去哪。

  如果给个客观评价,Sir只能说,半出好戏。

  但这扎实的半扎,又有多少国产剧能真真切切做到?

  只希望,共鸣的弦音别断。

  结尾,徒弟石强峰,拿到了连海平给他的照片。

  照片上。

  那是作为孤儿的他未曾见过的妈妈。

500

  这就是为什么Sir说这部剧像是一个老头的呢喃。

  因为他一直舍不得忘掉母亲。

  而这呢喃,我们都听到了。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