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展会,给了几万人回“迦”的感觉

500

有钱没钱,回迦过年。

“似曾相识的地方”。

从今年的FGO FES回来后,这是我脑海里最反复出现的一个布景,就像一张胶片一样。

500

木地板、单人床、电视机、空调——再普通不过的陈设,像是任何一间城市居民的单人起居室。

这是在FGO的奏章2里第一次出现的场景,国服今年三月份才上线。和我同行的朋友,还没推到这里,站在布景前一脸疑惑:“这是什么地方?为什么大家都在拍?”

500

我试着解释:你看,第二部七个异闻带打完了对吧,现在这个剧情就是类似“所罗门”之前的那个阶段了。然后在奏章2里你就进精神空间去上学了,这房间就是你卧室,对对,校园日常,有很多老熟人……呃,有没有刀?还是你自己去玩吧。

九年运营下来的 FGO,故事线已经像藤蔓一样盘绕,复杂到能绕地球一圈。随便捡一个细节出来,都能牵扯出一长串设定、背景、角色关系。

我(尝试在不剧透的前提下)解释了很久这个房间的意义,可对没玩到这段剧情的玩家来说,还是很难体会,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房间,为什么会让人心口一紧。

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寻常的房间,站在它面前,几乎所有路过的FGO玩家都会安静下来,默默掏出手机拍照——这届FES上,几乎所有布景前,都不乏这样的场景。

“熟悉感、怀念感,好像两者皆有,又好像都没有?”

500

 1

今年的FES,就像这么一段奏章。

一早踏进会场,迎接我的不是传统的签到台,而是FES标志性的“车站”布景——站牌、月台、列车时刻表,仿佛下一班就是开往迦勒底的列车。

时刻表和车站的LED屏上,还写着历届FES的举办时间和主题LOGO,仿佛在提醒它的历史有多么漫长。

500

顺着人流穿过高高的“天桥”,视线豁然开朗,整片展馆像一幅徐徐展开的全景长卷铺在脚下。

场馆的高处高悬着环形的LED屏幕,是循环滚动的召唤动画,FGO九年来历代主线和活动实装的从者们,按年份顺序一一闪过。

500

我抵达时,扮演成公主的B站知名Coser腥味猫罐正在天桥上起舞,背后正是召唤动画

当然,聚集最多人群的几乎总是那座巨型召唤阵。和往年一样,这里是人气最高的打卡点。

作为可能此时此地全国最有效的抽卡风水宝地,10号的新卡池刚刚上线,现场总能听到“学姐”“出货”之类的欢呼声。

500

照片来自@竹林枭

和《魔法使之夜》联动的隈乃温泉、波浪祭神海洋努诺斯等还原场景前,始终站满了拍照打卡的玩家——有人细细拍下每一处灯笼与木牌的细节,还有Coser在背景前重现立绘的场景。

500

9 周年限定从者——太空埃列什基伽勒(水艾蕾)的巨型宝具主题置景“星剑艾比塔夫”,则像一颗悬浮在场馆中的地标物,区分出了各个区域。

500

这样的展会规格,完全是B站“亲儿子”(或者说最亲的干儿子)待遇——左右两馆铺开的规模、重资产置景、大量的场景还原,这已经是我今年看的至少第五场游戏主题线下展了,却很难挑出什么瑕疵。

反而,作为一个FGO玩家,在众多让人在熟悉又丰富的元素中,我时常忘记这是个九年老 IP 的线下庆典——这些搭建的精美程度,完全还是“壮年期”的样子。

500

FES也不只有这些“静态”的风景。互动游戏区依旧是历届 FES 的人气担当(和重要的舞台组成部分):“沙滩排球锦标赛”里玩家可以PVP互动,“迦勒底探宝小队”的Live2D 像一段只写给你的支线任务。想喘口气的玩家,还可以去国风区“百芙园”,自己制作一个带 FGO 纹样的福字,当作这趟“回迦”之旅的通关奖励。

500

人头这个攒动

不过我更想夸奖主办方的地方,其实是在这样的炎夏里,这届FES的整体观展体验,舒适到让人惊喜。

首先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游十分甚至九分的开阔和庞大,动线宽、层高高,几乎没有拥堵的死角;馆外交通也顺畅到出乎意料,对于习惯了展会日“进出难”的玩家来说,这已经是奢侈福利(这也是我今年频繁的展会体验里最难得的一点)。

热门游玩区采取整理券限流制度,一人一天一次,每个时段的队伍都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尤其是下午三四点后,集章的速度明显加快,即便是只来一天的玩家,也大多能在有限时间内体验想去的展位、玩到心仪的互动项目。

这样的舒适氛围,也让人更容易沉浸在活动本身。就像那个“FGO没有冷门”的说法,无论是舞台上的C位角色,还是玩家们自己出的各式英灵,都能在这里收获关注与镜头。

500

500

散场的时候,从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走下地铁站,看到在巨大的九周年灯牌前拍照的玩家,大家好像也都一副意犹未尽、还能继续拍照或者交换无料的样子。这和过往FGO FES的气氛很类似,你很难感觉到这款游戏的旅程(至少剧情规划上)即将走到终点——更像是某个故事的续章,正要翻开。

500

图源小红书@空卮

又或者,大家不只是因为今天的布景和活动聚在一起,更是因为这部作品在他们心里早已积累的情感与认同。

毕竟,月厨的厨,是“厨力”的厨。

 2

可能正是这种厨力,加上国服依然在不遗余力地为社区做投入,才让九年的FGO依然没有“老”的感觉。

在FES现场,看着很多“古老”的角色,我想到很多“古老”的用语本身,他们其实都完成了从“老旧”向“经典”的变迁:FGO的相关文化,早就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内的语言体系,还为整个二次元语境贡献了很多“基础设施”。

就比如“厨”这个词吧,很早就是(日本)二次元社群的常用语,但它的另一种延伸——“厨力”——却带有非常明确的出处。

它最早源于Fate系列的术语“魔力放出”(Mana Burst),玩家在讨论角色时会半开玩笑地将“魔力”替换成“厨力”,意为“对角色的喜爱与偏执的力量”。 

500

你也可以从FES的无料交换规模里感受到厨力的存在,图源小红书@梨琥_Rikkan

但与很多小众二次元梗不同的是,“厨力”并没有被锁死在FGO或Fate的语境里。随着时间推移,它跨越了作品壁垒,成为整个二次元几乎所有作品的粉丝都能听懂并使用的词汇。

即便是没玩过FGO、对Fate世界观一知半解的人,也会在讨论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时也会说“厨力”。这种文化上的渗透力,本身就是IP历史地位的体现。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拐”原本只是指游戏中的辅助性角色,最早在FGO里因部分英灵的技能特性而流行起来,现在已是二游领域的通用表达。ML(Master Love)则是另一种带有明显FGO印记的用法,Master在Fate世界观中特指“御主”,现在已经用来单指角色对玩家的特别偏好。

500

艾蕾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ML向角色之一

这些看似只是圈内黑话的词,背后却是FGO与Fate系列长期的文化输出和社群影响力。

这种文化根基,和用户对型月角色的情感连接,基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验证一次。今年的Bilibili Moe动画角色人气大赏(俗称“B萌”)便是一个缩影。

作为国内互联网规模最大的萌战,它的“经典组”投票几乎年年都会演变成Fate与非Fate角色的对决,甚至干脆成了“地月战争”的代名词——月球阵营内部的角色争夺萌王,外部角色则很难撼动其统治力。

500

今年总决赛月球内战

2017年的B萌,FGO因为有了特番OVA动画,终于有资格参战,玛修和罗曼在月厨的推动下陡然杀入,半途登上了那年的“萌王”和“燃王”之位。

500

结果呢,八年时间过去,这样的格局还是没发生变化。以至于我在FES现场看到玩家带着水艾蕾给远坂凛拉票的易拉宝,那股气势完全没有拉票的卑微,反而像是在炫耀武力、展示军火。

500

在FGO的剧情设定中,艾蕾是通过“依附伊什塔尔的灵基”来到现世的,而伊什塔尔是以远坂凛为外貌原型的神灵,所以艾蕾和远坂凛可以认为是“同一演员”

而当这种情绪被游戏内的更新所激发时,“厨力”会迅速转化为实打实的行动力。今年8月10日,FGO国服泳装活动开启,当天就排名一下飙升,杀到了畅销榜第4的位置。

500

而在之前,这样的情形已经被水艾蕾卡池演出过一次了。

这不仅源于角色本身的吸引力,更因为艾蕾承载了月厨长达数年的情感积累——她几乎集中了FGO角色塑造的全部优势:“演员”远坂凛自带的流量、独立鲜明的人格魅力、剧情赋予的情感厚度,以及恰到好处、总能勾起回忆的登场频率。

500

水艾蕾的小卡也是今年FES的入场伴手礼

对于老玩家而言,她早已不仅仅是卡面上的从者,更是见证多年游戏旅程的情感符号。而这样的符号,在月厨的语境里几乎是“千人千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代表角色,也正因此,FES上才会出现“没有冷门”的盛况。

换句话说,FGO的历史地位并不是单靠IP名气维系的,而是通过十余年来的内容沉淀、角色塑造和社区建设,把“喜欢”变成了可持续的文化惯性。

其实FGO上线那会儿,还有不少强度党和厨力党之争,但现在,大多数FGO玩家对角色的投入,但如今早就超越了游戏内的数值或强度判断,变成了情感表达、社交身份甚至是自我标签。

500

什么叫积累啊,你给我解释解释

在这样的基础上,FGO的任何一次重大活动——无论是周年PV、泳装卡池、线下活动,还是B萌这种涉及圈外的萌战,都会像在平静湖面投入巨石一样,让人见识到“世界上到底有多少隐藏在水下的月厨”。

办了这么多届的FES,对于月厨来说,可能也不再是一次游戏活动,而是一种必须亲自参与、见证、甚至推动的文化事件。而B站在发行和运营上的操作,也正好把这种情绪推到极致——FGO很少走那种铺天盖地的营销路线,但无论线上线下,却总会把氛围做到足够真诚、细节足够到位。

它的IP积累为这种情绪提供了土壤,FGO九年来稳定的运营节奏与角色叙事又为这种情绪不断浇水施肥。

这种可被反复验证的文化能量,正是FGO国服在九年运营后,仍然能稳居二游顶端的最重要原因。

 3

时至今日,再去纠结为什么会是这部“二游老祖”收获了最长和最久的成功,其实已经失去了意义。

在这几年几乎完全由存量玩家支撑的情况下,FGO依然保持着惊人的高留存和稳定性。坦白说,我很怀疑,这个世界上是否还会再出现另一款二次元内容型游戏,在运营周期迈入第九年、第十年时,还能维持哪怕FGO一半的核心忠诚度。

愿意回头、愿意一直等、愿意在逐渐走向剧情终点的旅途中继续同行——这是FGO玩家最鲜明的特质,FES现场,就是最好的注脚。

无料交换区的位置,其实很多桌子上都放着彩色马克笔,staff也会热情地递上纸笔,邀请玩家在绘画板上留下自己的小签或速写。第一天到达FES时,我就看到不少人甚至还没来得及逛展或拍照,就先迫不及待地蹲在板前涂画——有人画英灵,有人写台词,有人干脆画了自己第一次抽到TA时的表情包。

500

而到了第三天,这个区域已经变成了月厨们的“哭墙”:纸片层层叠叠挂满了整面板子,涂鸦与留言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500

这一整面墙拍下来,可能就是今年FES最重要的纪念品

等回到家中,我刷小红书看大家的repo,主要是看看自己没能挤到前排的舞台表演,结果看到了很多人都在提“现场会错过的小细节”。

比如,入场发的“旅行指南”其实反面是全场地图,结果很多人在现场压根没空打开——时间全部拿来玩、拍、交换无料和coser互动去了。

再比如,旅行指南的封面还藏着一个小彩蛋,如果用强光透过背面,就会显现艾蕾的一句台词——“这是我一生仅一次的任性,也是我的梦想。”

500

我可以想象现场的玩家们,跨越漫长旅程回家后再发现这个彩蛋的心情。

艾蕾还有另外一句台词:“地上的大海太棒了!我都很惊讶自己能这么开心!当,当然,有御主陪伴也是重要的原因啦。这可是一生都未必有一次的经验。”

我想,对月厨们来说,这也是一生都未必有一次的经验:一款剧情正走向阶段性终点的游戏,在情感与运营的长线上,却看上去远远没有企及尽头。

500

散场时天桥下的彩蛋,下次再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