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过度消费了吗?

500

文:蔡垒磊

我经常说,买房这个事情,只要你是合理消费,啥时候都能买。但如果你在意这个房子的价格涨跌,那就不是合理消费,是投资,或者虽然也有消费成分,但属于过度消费——那就先不要买。

其他事情也是一样,说“虽然在意房价涨跌,但孩子要读书没办法,必须要买那个学区”,那这个“教育资源”对你来说,也属于过度消费——事实就是以你的阶层,是不够资格让孩子读那个学校的,你应该让孩子去其他地方念书。还有家庭税前年收入在100万以下的中产,让孩子去读私立学校之类的,也一样,都属于在教育资源上的过度消费。

让自己过得好一点有没有错?没错,但这个“当下过得好一点”应该是要无损自己“未来过得好一点”的,而不是今天好一点好完了,未来在其他想改善的地方就都改善不了了,即以“总痛苦增加”的方式来满足当下,那就有错了。

那该怎么判断自己“配”怎样的生活方式?怎么判断是不是过度消费了?我有个指标:如果你不在意东西是否满足了你的预期,就是合理消费,如果你在意,就是过度消费。

举个例子,一个顶级小区的业主群里,我一眼就能看出谁是不是过度消费了——那些最难搞的,对物业最苛刻的,要求最多的,往往就是在这套房子上过度消费了,或者原先没有过度消费,但当下的经济情况变差了,所以才有这样的表现——这在房价下跌的过程中就尤其明显。

有没有那些没有过度消费但也有这种表现的呢?几乎没见过。为什么?因为没有过度消费,就不会有太高的期待,如果达不到预期,直接舍弃就行了。比如我喜欢手办和雕像,但有时候我预定的时候,有些手办是海外工作室的,并没有出实物,等2年后实物到了面前,拆箱后发现跟效果图的出入比较大,我可能就直接扔掉了,前两天我就刚扔了一个。我不会去考虑怎么二手卖出去,或者想办法退回去,又或者把代理给骂一顿——这叫什么?合理消费。有人说“你花大几千上万去买这个东西不是在交智商税吗?可能放家里都玩不了几天就吃灰了”,是的,是没几天新鲜感,但这对我来说就叫合理消费,你觉得是智商税是因为它无法给你带来情绪收益,且就算你也喜欢,但你觉得花这个价格就是不值,那也只是对你来说它不是合理消费而已。

合理消费,就是当你发现它不符合预期的时候,就不会管它了,最多最多就是你对该品牌不信任了,下次会转向其他品牌,但不会抱怨,更不会动怒——这在投资里也是一样的,跌了就跌了,归零了也没事,该补仓补仓,该关注在其他地方就关注在其他地方,那就是合理的;跌了就慌了,那你的这个投入就不是合理投入。

世界顶级的咨询公司,收费可以贵到一两千万美金一次,也就是上亿一次咨询。你作为一家小创业公司的老板,一看这个,立刻说这些咨询公司都是割韭菜的——错误,它只是在你这儿不具备性价比而已,因为你去消费这个,叫过度消费,本质上是你的体量能带来的价值增量,抵不过咨询费用导致的。但它们的客户不是你,对于那些一个idea就可能价值几百亿的巨头公司来说,如果只收费一两百万,巨头都不一定敢用,因为一两百万和一个亿的收费对它而言没差别,但能力和服务质量哪怕相差一点点,影响也很巨大。

所以为什么有些东西在一些人那里是智商税,而在另一些人那里却非常值?本质上是受众本身有没有过度消费的问题。如果过度消费了,也就是为了这个消费,而承担了非常高的机会成本——消费了这个是以不能消费其他也很想消费的东西为代价的,那就大概率是错误的决定,因为你会期待特别高,特别挑剔,以及会一直想着“我可是以放弃了那个消费为代价的”,那这个东西的容错空间就很小,那你就大概率得不到满意的结果,最终会给你带来坏情绪。

这一切都不是东西本身的问题,而是你的选择有问题。而那些随之而来的坏情绪,和让未来变得更艰难,就是对你的错误选择最合理的惩罚。

(完)

.......................................

Tips:如何不开户交易美股和黄金?(点击蓝字,查看详情介绍)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