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综,我真没空陪你闹了
只有在抛开摄影机、功利心与商业规则后,爱情才能自由生长。
作者|冼豆豆
编辑|晶晶
排版 | 板牙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厨房里,三位女嘉宾举着做香菜牛肉的同款食材围堵在男嘉宾王乐晨身边,递刀的递刀,开调料的开调料。角落里的男嘉宾方益炯搓着围裙小声嘀咕:“那要不我走?”这是《心动的信号8》首播的名场面“厨房修罗场”。
烟火气十足的场景引来围观,却被观众质疑为营销噱头。相比起第七季的富家小姐翁青雅、“乐言奥斯卡”爆款CP等,这一季的嘉宾实在乏善可陈,甚至连最具有讨论度的“徐如蓝与王乐晨的‘魅魔互选’”,也因为营销痕迹过重而引发部分观众反感。
即使第八季也有热搜挂着,但节目调性和味道都变得不太一样了。
虽然,制作组试图以“去精英化”叙事破局,如隐藏学历/职业、海岛民宿等设定,可是,却难掩观众对相似套路的审美疲劳。
而镜头之外,一场更深刻的变化正在发生,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单身人口达2.4亿,2025年已突破3亿关口。
北上广深的公寓里,单身人士一只手打开屏幕播放恋综嗑糖嗑CP,另一只手腾出来撸猫逗狗,好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恋综嘉宾们执着于在镜头前表演爱情,亲密关系正以另一种形态生长。
01
恋综的信任崩塌
“心动8”开播当天,面对上一季热度压力,《心动8》制作组以‘厨房修罗场’等话题冲刺热搜,但首播弹幕量同比下滑三成,暴露了观众疲态。第七季“乐言奥斯卡”甜到齁嗓子的名场面还历历在目,新一季首播数据却像坐了滑梯。
这不奇怪,打开社交媒体,#心动的信号8#的相关内容里,网友的吐槽刀刀见血,“男三抖音粉丝比女嘉宾加起来都多”“剧本比裹脚布还长”,这还不包括已经被公关掉的吐槽。
恋综崩塌的不仅是收视率,更是观众的信任。这些年来,恋综嘉宾们上了节目表演恩爱、下了节目左拥右抱的爆料层出不穷。
《半熟恋人3》男嘉宾被扒同时交往三位网红;《再见爱人4》杨子教育黄圣依的爹味发言引发全网声讨;更有某些恋综嘉宾节目还未播完就私下剧透,社交平台开始接广告……
恋综节目组深谙当代人的孤独与渴望。他们将一群外貌、职业俱佳的男女放置于精心设计的“爱情实验室”:北欧风别墅、烛光晚餐、海边约会。一切元素都在暗示:这里盛产爱情。
女嘉宾化身为易碎艺术品,男嘉宾必须无条件迁就。逛街时心甘情愿被女伴打扮成滑稽模样,射箭比赛故意输掉只为博佳人一笑。
男男女女牵手拥抱的姿态,仿佛一对“完美情人”的雕塑。在聚光灯下,连呼吸都经过编排。他们不是在相爱,是在表演一种名为“被羡慕”的情绪。恋综表演痕迹越来越重,真情实感反而成了救命稻草。
02
单身潮与宠物热
恋综的“爱情童话”失去可信度,单身人群的情感需求悄悄转向更可控的陪伴——宠物。
据报告,在1800位城市单身女性的调研中,超六成受访者将宠物视为情感支持源。
比起谈恋爱结婚生子,养宠物不会遭遇情感背叛,也不会面临鸡毛蒜皮的争吵、一团乱麻的家庭,宠物给予主人的爱,毫无保留且永远忠诚,它们毛茸茸软乎乎的小肚子,是更具性价比的情感归依。
“想到加班回家就有小猫/小狗在等我,上班就有了动力”, 这句话成了当代情感代餐的最佳注脚。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宠物数量已达1.24亿只,首次超过4岁以下儿童数量,而推动这波“它经济”的三大主力是独居青年、空巢老人、不婚族,恰好与单身潮的数据高度重叠。
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少子化、老龄化的社会。30岁以上未婚男性突破3100万,15-49岁男性比女性多出3000万缺口。北京上海高学历女性68%主动选择单身,她们坦言“不愿为婚姻降低生活质量”。
人们选择不婚不育,除了直白的“结婚太麻烦”以外,经济压力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一套婚房的均价约等于居民25年可支配收入,还有人们经常提到的彩礼嫁妆、育儿费用,房子车子孩子等费用累计起来,是每一个普通人都难以企及的数字。当婚育成本高到令人绝望,连工作都岌岌可危、朝不保夕的年轻人,开始对婚姻望而却步。
相比之下,养宠物成本则低很多,再贵的猫粮都不会比奶粉贵。
如今,大城市的单身女性日常是这样的,下班后打开恋综当背景音,怀里抱着小猫,茶几上摆着接近两百元的宠物蛋糕,小猫今天过生日,必须吃点好的。
怕麻烦的年轻人,对自己抠抠搜搜,买起宠物用品却毫不手软,宁愿节假日抱着宠物过生日,也不愿意出门相亲约会,看着宠物湿漉漉的眼睛,生活的皱褶统统被抚平。
更深层的抚慰,藏在了数据里。2025年宠物经济规模预计突破8000亿,其中“情绪疗愈型消费”占比超三成。
03
情感代餐经济学
恋综+宠物,更是当代情感代餐双雄。恋爱可以不谈,恋综还是要边骂边看的。百合网调研显示,65%的都市青年通过恋综学习亲密关系。
《再见爱人》第一季郭柯宇温柔说“爱情不是占有”那刻,无数恐婚族在深夜泪崩。
《母胎单身大作战》录制现场,二次元宅男载尹对着墙壁练习叫女嘉宾名字,从温柔版到气泡音试了八种声调。这段笨拙到脚趾抠地的画面,单集播放竟破千万。
王子文在《怦然再心动》中自曝未婚生子后被男嘉宾张开怀抱接纳;“乐言奥斯卡”在《心动的信号7》贡献出令人脸红心跳的“处处吻”。
明知有做戏的成分,观众还是会买账并且疯狂嗑糖,“我可以孤独终老,我嗑的CP必须白头到老”。人们需要这些高甜瞬间,如同需要一杯满糖奶茶,明知是工业糖精,却能在片刻之间麻痹现实的苦涩。
因为单身人士并不是失去了情感需求,只是精神上自我阉割了对真实人类的情感依赖,心里依然会感到孤独、不安,夜深人静时也会需要情感宣泄。
一线城市,两个灵魂即使互生好感,也可能因相隔三小时通勤距离而却步。一次体面约会花费近千元,相当于年轻人五分之一的月薪。因此,当加班成为常态,“活着”已耗尽力气,爱情自然沦为奢侈品。 于是年轻人自嘲,“单身保平安”。
恋综提供了一种无痛情感代餐,观众无需付出时间金钱、不必承担风险,打开电视机就能获得高浓度情感体验。
木心曾预言,商业社会将杀死爱情,但也在其废墟中埋下种子。只有在抛开摄影机、功利心与商业规则后,爱情才能自由生长。
恋综的虚假繁荣与当代婚恋数据下滑形成奇妙互文:一边是3亿单身人口的庞大数字,一边是恋综里永不落幕的“爱情童话”。
3亿单身人群在深夜刷着恋综,怀里蜷缩着熟睡的猫狗,这巨大落差本身,暴露的其实是千万人无处安放又未曾熄灭的情感渴望。
宠物医院凌晨的灯光下,刚做完绝育手术的美短慢慢睁开眼睛;恋综直播间弹幕飞过“他们到底是不是演的”;打工人出差回家后给智能喂食器续上猫粮,这些看似无关的场景,共同勾勒出我们的真实情感需求。
人类的爱情充满算计,我们却在小猫小狗的清澈瞳孔里,打捞着真心。在气氛微妙的恋综厨房,在宠物医院的等候区,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靠近爱情,以铲屎官的名义练习责任。
所有表演落幕后,真正的亲密关系才开始浮现,或许,在敢于承认孤独后,才能接近真实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