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准测量到“AI佳医”:芯海科技如何重构健康管理新范式?
当前,人类正面临相关慢性疾病及生存质量下降等严峻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占全球死亡人数的74%,而肥胖作为核心诱因,其全球患病率自1975年以来增长近3倍。在中国,国家卫健委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超重及肥胖人口占比超50%,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年新增病例突破千万,医疗支出占GDP比重持续攀升。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2025年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等16个部门联合发文将“体重管理、慢病防治已进入国家视野。而数据要素与AI技术的突破,正在为破解这一全球性难题提供了关键抓手,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上,芯海科技(688595)董事长卢国建发表了主题为《大数据“芯”生态——健康精准测量·AI佳医诊疗》的演讲,全面阐释了芯海科技在“芯片+AI+大数据+云平台”全栈战略下,对慢病防治、体重管理等国家级健康命题的深度技术布局与场景化落地方案,显示出其在智慧健康领域的系统化能力与前瞻性战略眼光。
芯海科技董事长卢国建
会后,卢国建接受了电子创新网等媒体的专访,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芯海科技在智慧健康领域的布局。
一、从“芯”出发:以测量为入口重构健康管理生态
卢国建指出:“精准测量是精准服务的基石,而AI让数据流动产生倍增效应。芯海通过‘健康测量芯片+AI算法+大数据+云平台’的全栈布局,已形成覆盖家庭、社区、医院的全场景解决方案。”
他表示在万物智能互联时代,个体健康管理的核心在于数据的准确性与连续性,芯海基于自研的高精度生物电阻抗(BIA)、光电容积(PPG)、心电(ECG)等模组芯片,已实现对人体体成分、心率、血氧等30余项生理参数的高频精准采集。其测量精度媲美医疗级八电极成分分析仪,且与DXA(双能X射线吸收法)等行业金标准高度相关(相关性>0.95),真正打通了消费级设备与医疗级诊断之间的“精度鸿沟”。
卢国建强调:“硬件测量能力不仅是入口,更是健康数据价值转化的关键抓手。”在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慢病管理与体重控制的大背景下,芯海的芯片级能力已具备抢占先机的底气——这不是“顺风而动”,而是十年磨一剑的积淀。
二、AI赋能:打造“可解释”的健康大模型
精准测量只是开始,芯海更进一步推动数据价值释放——通过AI算法和健康大模型打造“AI佳医”诊疗引擎。其创新开发的HHM健康大模型,融合医学知识图谱与多模态时序数据分析,在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病预测中,已达到医疗级指标预测精度。更关键的是,该模型强调“可解释性”,为AI诊疗的可信性提供保障。
此外,在数据采集上,芯海科技也通过AI让数据更精准,卢国建表示目前芯片需要感知和测量,如果我们通过云管端结合,就可以大大提升芯片测量的精度,同时,也要有算法的支持,通过大数据的校准,把精度做的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芯海通过与旗下康柚科技的OKOK智慧健康平台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海量用户的动态健康数据库,并引入区块链技术进行数据确权和安全流通。这一组合,为HHM模型提供了高质量训练样本和用户反馈机制,真正实现了“以用户数据驱动AI成长”的正向闭环。
“我们不是单纯用AI建模做推理,我们是从底层的测量芯片起步,拥有真实、连续、高质量的原始数据。这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我们的大模型,不是坐在办公室“看书”训练出来的,而是在“看人”,在看每天数百万级别的真实用户身体数据如何变化。这种以硬件+平台+模型构建的“可追溯+可验证”AI路径,是我们的独特优势。” 他强调。
三、全场景打通:从家庭到社区、医院的闭环管理
他表示芯海科技的目标不仅在于芯片、模型,更致力于打造完整生态系统。通过“芯片+算法+平台+服务”的全栈解决方案,芯海已形成家庭、社区、医院三大场景联动的智慧健康闭环。
家庭场景:基于智能体脂秤、健康手环等设备实现连续测量,提供实时反馈;
社区场景:通过智能健康小屋、社区筛查设备进行慢病风险识别与数据上行;
医院场景:整合临床诊疗数据,辅助医生决策,并与用户日常数据打通,形成全生命周期档案。
这一生态体系打破了传统健康管理的数据孤岛,实现了数据互联、模型共建、服务闭环,有效推动医疗资源的下沉与均衡配置。
四、标准化与平台化:推动行业生态规范与共建
在此次大会中,芯海提交的《“BIA精准测量·AI佳医诊疗”智慧平台》成功入选“AI+行业”优秀案例,彰显其行业领先力。而更具长远意义的是,芯海已主导组建家庭健康电子设备标准委员会,并参与国家数据局指导下的“人工智能健康数据生态联盟”,积极推动测量标准、数据格式、流通规范的制定。
这也正是卢国建所提出的核心判断:“未来健康管理的竞争,是基于AI精准大数据生态的竞争。”芯海要做的不只是“芯片公司”,而是健康数据生态的建设者、治理者与受益者。
五、边缘AI与MCU的融合:赋能健康设备智能升级
芯海科技在大会上也强调了边缘计算的重要性——通过MCU(微控制器)将AI算法前移至设备端,实现“边测边算边反馈”的即时健康评估。相较于传统仅上传数据到云端的模式,边缘AI具有更低时延、更高响应能力,特别适用于家庭和移动端场景。
卢国建指出芯海以“AI+MCU”的软硬一体方案,在体脂秤、可穿戴设备、健康一体机等产品中实现算法本地化推理,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终端”,不仅测得准,更“懂你”。
此外,他还表示芯海已经把平台能力逐步模块化,比如测量SDK、AI算法模块、数据分析API等,已经对接了智能硬件、健康管理、保险、康复医疗等多个行业的合作伙伴。他表示芯海也在搭建“OKOK健康云”的PaaS服务层,支持合作方定制自己的健康服务方案。“我们相信,一个公司无法解决所有人的健康问题,但一个开放生态可以。未来我们还会设立开发者计划,邀请AI研究机构、高校、医疗合作方一起参与模型共建和服务共创。”他强调。
六、构建“千人千方”的个性化健康路径
“每个人的健康方程式都不同。”卢国建指出,“芯海用的是多模态健康建模技术,不仅采集体脂、血压、血氧等数据,还通过用户的运动行为、饮食习惯、甚至心理情绪数据进行融合建模。芯海发现,同样的BMI,不同年龄段、不同代谢特征的人对营养摄入和运动反馈完全不同。通过数据积累和AI建模,我们可以模拟一个人的“健康反应曲线”,预测未来趋势,从而给予真正‘可行又有效’的个性化建议。这种预测式健康管理,是未来趋势。”
芯海正基于多模态数据构建“数字孪生人体”仿真模型,模拟个体在饮食、运动、作息变化下的健康曲线,真正从“健康管理”走向“健康预测与前瞻”。这一思路不仅契合“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也顺应全球健康管理从治疗导向向预防导向的根本转型。
健康科技的下一场革命,由“芯”而生
从芯片研发到大模型建设,从数据平台到AI服务,从标准推动到生态协同,芯海科技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一条智慧健康新范式之路。谈到未来,他指出:“我们有三大目标。第一,把‘精准测量’推向千家万户,不仅是智能秤、可穿戴,也包括新型健康一体机;第二,把AI健康决策系统做到临床级可用,不仅是建议,而是可以被医生、健康管理师采信的辅助工具;第三,我们希望建立起国家级的慢病健康数据平台标准样板,让数据可流通、可信任、可治理。芯海不是为了做大,而是为了做深,做久。”
在AI赋能医疗的时代大潮中,芯海科技已不仅仅是芯片企业,更是健康未来的构建者。芯海科技走的是一条从芯片到生态,从测量到预测的“纵深路线”。这条路不快,但很稳——正如卢国建反复强调的,“健康行业不是风口产业,而是责任产业”。在数据智能与健康治理深度融合的未来格局中,芯海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真正有价值的AI医疗,不是惊艳,而是可信、持续、可落地。
这一场由“芯”出发的数据智能革命,已经悄然启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