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刘俊斌:持续“内卷”不符合消费者 商家和国家利益 需引起重视
去年以来,国家持续加码“反内卷”,但平台经济目前仍深陷“低价竞争”、“补贴大战”泥潭亟待破解。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新媒体&智库网经社发起——“破‘卷’立新 重塑生态” 平台经济“反内卷”调查行动。这也是我们继去年“仅退款”调查行动取得重大成果后,发起更为全面、深度的调查行动,通过多维度举措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对此,我们组织了高校教授、协会、智库专家、投资人、律师、分析师等,对平台经济“内卷式”竞争进行深度解读。以下为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俊斌接受 #网经社 独家专访。

网经社:这种“内卷”对平台、行业、国家造成了哪些深层次、长期的负面影响?
刘俊斌:这种内卷,表面上是平台之间的竞争,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实惠,但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一方面会降低平台的利润率、可持续发展带来风险。同时因为内卷行为通常会要求商家配合行动,所以会影响商家的正常运营,部分厂商会走上降低商品品质之路,与物美价廉的市场需求背道而驰,这不符合消费者、商家和国家利益,值得引起重视。
网经社:平台经济如何从“流量内卷”转向“价值创造”?关键突破口在哪里?
刘俊斌:平台管理者首先要意识到恶性竞争对自身运营的风险问题,同时也要有社会责任,多从平台的服务性方面下功夫,有效保护平台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提供良好的平台体验、便捷完善的服务,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推动平台健康发展,做到社会、平台、商家、消费者多赢局面,形成“价值链“的关键一环。
要从低价格的营销俗套中突破,按照现代营销4C原则,提高顾客满意度、正确理解客户成本内涵、不断提高便捷性、完善客户沟通关怀维系机制。
网经社:在“反内卷”过程中,如何平衡政府监管的必要性与平台自主经营权?
刘俊斌:按照价格法和反垄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可以制定一定的平台服务规范性文件和价格指导,平台可以在一定的框架下,自主地实施经营,同时政府要检测和监管平台行为,判断是否违规,及时予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