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花:笔底生春雪,墨海绽寒梅—— 一位丹青女使者的心灵山水与傲骨芳华

燕赵故地,涿州沃壤,钟灵毓秀,自古文风鼎盛。于此间,一缕墨香,幽幽袅袅,自“墨香斋”中弥漫而出,其主人李素花女士,字秋韵,宛若砚池中走出的精灵,以纤纤素手,执如椽之笔,在方寸素宣之上,勾勒云山浩渺,点染梅魂竹魄,将胸中丘壑,人间大爱,尽付于水墨丹青。其艺,如阳春白雪,雅致脱俗;其境,似秋水长天,辽阔深远。诚乃巾帼不让须眉,艺坛卓然之杰女。

500

素花女士,生于斯,长于斯,自幼浸润于翰墨书香之庭。家学渊源,如春雨润物,悄然滋养其心田。那横竖撇捺的玄妙,那青绿赭黄的斑斓,早已是她魂牵梦萦的故园。天资颖悟,复得诸多名家巨擘悉心点化,艺途之上,如幼木承沐甘露,渐次舒展。经年累月,笔耕不辍,于墨海中潜心求索,终得正果。

今膺“国家一级美术师”之荣衔,身兼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华国际文化艺术总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专访特约书画师、河南今网书画院院士、香港职业书画家协会河北分会副会长、香港职业书画家协会会员、涿州市书画院院士等诸多艺苑要职。

其作品润格,每平尺四千至万一千元,非止金银之数,实乃艺林慧眼识珠,预见其笔墨间蕴藏之沛然生气与未来光华,如璞玉初琢,价值日隆,诚为藏家慧眼投资之珍品。

其丹青墨宝,早已翩然飞越九州,于大江南北诸多展览中摘金夺银,芳踪亦远涉重洋,被海内外文化殿堂、研究精舍及同道知音竞相珍藏,每一幅,都承载着东方美学的密码与艺术家的体温。

笔墨之道,非仅止于案头清玩。素花女士深谙此理,其胸襟之开阔,情怀之炽热,更在丹青之外。她无数次投身于社会各界之慈善洪流,如涓涓细流,汇入公益之海。其善行义举,非为浮名,乃发乎本心。

那一幅幅凝结心血的画作,化作一缕缕和煦阳光,无声无息地洒向世间幽暗的角落,以艺术之暖,驱散寒意。其心,是一颗温润的玉,蕴藉着足以融化坚冰的热度;其行,似一团跃动的火焰,在贫瘠的土地上点燃希望的星火,为那些孱弱的身影送去慰藉与力量。

她以艺术家的赤诚之心与无言大爱,默默践行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训,将德行之光辉,融入构建和谐社会的壮丽图景,为伟大复兴、富裕强大的中国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此般情怀,使她的艺术,有了根,有了魂,入人心。

500

昔贤黄宾虹有云:“江山本似画,内美静中参。”此“内美”者,乃画之魂魄,是弥漫于尺素间的气息、气质、气势、气韵,更是那合乎天地大道,吞吐八荒的笔墨精神。

潘天寿亦言:“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素花女士的山水画卷,正是对此先贤箴言的生动诠释与深情回应。

其笔下山川,绝非自然之简单复刻,乃是心源与造化碰撞交融后生出的灵境。她孜孜以求的是那超乎物象,直抵心源的“意境”,是情思升华后凝结的“气格”高度。

此境界,如月映千江,乃艺术高格品位之基石。观其山水,格调清雅如空谷幽兰,气韵流转似山涧活水。尺幅虽小,精神自张,意境之妙,引人入胜,恍若步入桃源深处。

其画中丘壑林泉,经营位置,宛若沙场点兵,自有统帅居中运筹帷幄。若无此意境为帅,则笔墨形色不过乌合之众,散漫无序,徒具其表,美感尽失。

素花女士深得传统三昧,尤擅“以大观小”“小中见大”之妙法。她常自视为天地间的巨人,俯察万物,如同品赏案头盆景。于是,千里江山,万千气象,皆可纳于胸臆,收于眼底,再倾泻于笔下。故而其山水画中,总氤氲着浓郁的诗意,是无声之诗,是凝固的乐章。

其笔法墨韵,独具匠心:承古开新,法度森严: 深研宋元以降诸家精髓,笔墨程式烂熟于心,却又非泥古不化。严守法度之际,又能放笔直取,直抒胸臆,故其画作真意盎然,具有撼动心魄的艺术力量。

形神兼备,咫尺乾坤: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其腕底,既有自然之形貌筋骨,更被赋予内在之精神魂魄。山石皴擦点染(如斧劈、披麻、解索等皴法运用自如),墨色干湿浓淡(湿染如烟雨空濛,干擦显苍茫古拙,破墨见淋漓变幻,积墨呈浑厚华滋),皆信手拈来,出神入化,灵活多变,不断拓展传统技法的边界。

写情寄怀,物我两忘: 她是将满腔深情,尽数倾注于笔墨运行之中。她对山水的痴恋,已达“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的“物我两忘”之境。故其画作,非仅眼中之景,更是心中之境,生命体验的升华。

驻足于她那尺幅之间,却显磅礴大气,空旷浩淼的山水画卷前,耳畔仿佛能听到空谷幽鸣,那是天地对巧夺天工的赞叹,在静谧的山林间久久回荡,余韵不绝。

若言山水,展其胸中丘壑,那么素花笔下之梅,则尽显其骨中之傲,性中之贞。她擅写意花卉,尤钟情于凌寒独放的梅花。

其写意荷花,线条如金戈铁马,粗犷奔放,用笔似行云流水,洒脱不羁,笔力沉雄,力透纸背。而写梅,更是其心性写照。老干虬枝,疏影横斜,寥寥数笔,梅之铁骨铮铮已跃然纸上。枝干盘曲如龙蛇竞走,疏密之间尽显孤标傲世之节;浓淡之处,自有暗香浮动之韵。正所谓“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她的梅,便是其人格精神的诗化投影。

其画梅之精妙,在于:气盛意浓,情沛笔新: 笔下梅花,元气淋漓,意蕴丰沛。构图饱满丰盈,如春潮涌动;笔触潇洒挺健,似剑气凌霄。无论繁花累累,纷披烂漫,抑或疏枝几点,孤芳自赏,无不生机勃发,彰显梅之高洁、雅逸与孤傲不凡。她深谙梅之美学精髓——以稀、以少、以瘦、以贵、以雅为至美。

技法融通,色墨交响: 继承了宋元以来画梅大家的精粹,更师法造化,独辟蹊径。其笔下梅开,如玉蕊迎风,琼葩含露,绰约玲珑,清幽冷艳。常以钩勒之法,淡墨细线轻写出花瓣之冰肌玉骨,再层层赋彩,深浅相宜。枝干则以水墨挥洒,苍劲老辣;花朵施以重彩,明丽脱俗。水墨之沉郁与重彩之绚烂,形成强烈对比与和谐映衬,将寒梅傲雪凌霜、冰清玉洁之美,刻画得淋漓尽致。

笔墨协奏,精神立骨: 善用笔墨的粗细、干湿变化,协调配合,浑然一体。作品呈现繁花密蕊、浓艳瑰丽而不失清逸,挺拔刚健、笑傲寒风的风貌。她着力捕捉并表现的,是梅花历尽沧桑、百折不挠、凌风傲雪的不屈精神内核。观其梅作,扑面而来的是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是凛冽寒风中的盎然春意,令人振奋。她着浓艳于浑厚之内,涵茂密于清逸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以书入画,梅格即人格: 画之精神,源于笔法;笔法之根,源于书法。素花女士深谙“书画同源”之理,以苍劲厚朴、老辣雄强的书法笔意入画,写梅枝如写篆籀,点梅花如作飞白,使得笔下之梅,别具一种金石般的情趣与力量。观其梅之神,即知其画之精,更可感其人之品——如梅之坚韧,似梅之高洁。画梅,实为写心,写其气盛、意浓、笔新、情沛之人生境界。

500

素花女士的艺术双翼,一为丹青,一为翰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书法造诣,亦足称道。其楷书,端庄雄伟,如庙堂重器,气势开张,有吞吐山河之概;其行书,遒劲郁勃,似老松盘岩,又兼具秀雅华美、壮美古朴之风。端庄之美,如君子临风;阳刚之美,似金铁交鸣;人工之美(即法度精严之美),如天工巧琢。数美并举,熔铸一炉,形成其独特的书法气象。这深厚的书法功底,正是其绘画线条质量与精神内蕴的坚实保障,使其画作“写形”更能“传神”。

李素花女士的书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脉在当代的鲜活延续。她的作品,如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展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永恒魅力,更深刻诠释了中国人心中那份独特而隽永的“美意”。因其胸有丘壑,心存高格,故其艺术境界方能卓然独立,品位自高。

观其近作,笔墨日臻纯熟精妙,风格愈显磅礴大气,浑厚华滋中,透出明丽俊逸,气韵生动处,饱含时代精神与现代美感。

她正值艺术创作的盛年,如日中天,光华正炽。相信,再经岁月长河的淬炼与艺术之火的反复洗礼,其笔墨定会愈发炉火纯青,臻于化境。她那饱含深情与智慧的艺术之花,必将在华夏大地的艺苑中迎风怒放,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华,引得万众瞩目,馨香远播。

墨海无涯,艺途漫漫。然以素花女士之天赋、勤勉、悟性与胸怀,其未来之成就,定当不可限量。

她,必将在艺术的星河中,留下更为璀璨的轨迹。

作者:张行方 高华芬;责任编辑:高华芬;文字终审:张行方

附:李素花女士绘画艺术作品欣赏——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作者介绍:

张行方,全媒体记者、中国散文协会理事、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书画名家专访网总编、中国诗歌圈文学首席顾问、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宣传部长、河北省采风协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安徽省书画考级中心副主任、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安徽工作部总编、安徽古塬书画院副院长、新华学院客座教授、知名作家、文艺评论家、法律工作者、金融规划师……

500

长于散文、诗歌、评论、长篇小说及非虚构等文本创作,煮字疗饥,怡情养心,只为心灵自由呼吸,思想能生根发芽。

其作品文采斐然、情感充沛、厚重飘逸、气势恢弘、张弛有度,立意精巧,充满灵魂的叩问和哲学的思辨,立体之美跃然纸上。

小说:《得失》被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学作为作文教例学习。

出版有:《回航》三部曲其一《等你回航》(徐沛东作序,吴雪题写书名,百度百科已经收录)、其二《正在回航》文学作品集;长篇小说《仰面朝天》《合肥行吟》文学作品集。

回航三部曲第三部《已经回航》杀青,长篇小说《抱枕》创作中。

供职单位:全国公安文联《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安徽工作部。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