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牯迎调研,聚力育新苗
(指导老师:许筱婷、朱中易 物理院通讯员:张雅童)
近日,一支由 16 名志愿者组成的团队来到羊牯村社区,开展了一场紧凑高效的实地考察。这支团队与社区党支部书记谢武围绕支教活动细节展开深入交流,为即将启动的育人计划打下坚实基础。考察过程顺畅有序,双方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完成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在谢书记的引导下,志愿者们首先对社区内的教学场地进行了细致考察。社区配套的几间教室宽敞明亮,崭新的课桌椅排列规整,墙面张贴着孩子们绘制的简易手抄报,洋溢着质朴的童真氛围。志愿者们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查看教室的采光情况,用手机记录下场地布局。谢书记介绍了各间教室的功能适配情况,指出当前这间教室的空间足以满足美术课的开展需求,另一间屋子只需添置书架,即可改造为阅读角。教室面积、电源位置、通风条件等重要细节数据都被认真记录下来,为后续课程设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图为参观教室现场照片)
参观结束后,双方移步社区办公室召开座谈会。落座后,团队负责人、志愿队队长庞维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活动方案,详细介绍了拟在此处开展的三类活动:每周开设阅读课程,同步建设小型阅读角并筹集适合孩子们阅读的绘本及科普书籍;每周安排两次艺术课程,内容涵盖绘画、歌唱及手工制作教学;利用周末时间为孩子们提供学业辅导,帮助他们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同时,他展示了初步设计的课程表,其中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条理清晰,考虑十分周全。
(图为在会议室召开动员大会)
谢武书记在听取介绍过程中神情专注,同时取出笔在方案上进行标记。待对方陈述完毕,他就相关情况作出回应,对支教计划的可行性予以肯定,并详细介绍了社区儿童的现状:社区内的孩子均与父母共同生活,多数家长在周边就业,孩子们性格普遍开朗,心理状态良好。但受限于资源条件,孩子们的课后活动相对匮乏,支教团队规划的系列课程,与家长们的实际需求高度契合。他还表示,村干部将全力配合志愿者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双方就具体细节展开了热烈讨论。课程适用的年龄段、每次活动的时长、物资筹集的渠道、安全保障的措施等问题,均得到了深入探讨。志愿者们认真记录着谢书记的建议,考虑到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最终决定活动时间定为上午 9 点至 11 点,原本的方案在双方的交流中不断优化,更贴合社区实际情况。
下午4时左右,座谈会圆满收官。志愿者们偕同谢书记一道前往社区广场,于“羊牯村社区服务中心”门口合影以作纪念。尽管当日未曾与孩子们会面,但此次高效的考察使得支教计划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诚如志愿者们在返程车辆上所言:“看到社区如此支持,场地条件也较为理想,对于把活动办好更具信心了。”相信在不久之后,羊牯村社区的教室里将会回荡起孩子们的欢笑声,那些精心规划的课程,将为孩子们的童年增添更多的色彩与欢乐。
(图为社区负责人与团队全体队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