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龙湿地:在消失的边缘守护“鹤乡”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是中国最大的以鹤类为主的珍稀水禽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丹顶鹤的故乡”。这片面积约21万公顷的湿地,不仅是全球重要的鸟类迁徙驿站,更是维持松嫩平原生态平衡的关键屏障。然而,近年来,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下,扎龙湿地的生态现状引发广泛关注。
扎龙湿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记录鸟类26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的野生种群数量占全球1/4以上。湿地内芦苇沼泽、湖泊星罗棋布,为水生植物、鱼类及微生物提供了独特栖息地,形成了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链。
水资源短缺:受上游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影响,乌裕尔河、双阳河等水源补给减少,湿地核心区水位下降,部分区域出现干涸、盐碱化现象。人类活动侵扰:周边农田扩张、渔业过度捕捞及旅游开发,导致湿地碎片化,丹顶鹤等物种的觅食与繁殖空间被压缩。气候变化威胁:极端天气频发,干旱周期延长,进一步加剧湿地退化风险。
近年来,政府与环保组织已采取多项措施:实施生态补水工程,年均调水超1亿立方米;划定核心保护区,限制人为活动;推广社区共管模式,引导居民参与保护。2020年,扎龙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标志着其全球生态地位获得认可。
专家呼吁,需从“被动补救”转向“主动规划”:完善流域水资源统筹管理;发展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农业;加强科研监测,提升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扎龙湿地的命运,关乎的不只是丹顶鹤的飞翔,更是人类与自然能否和谐共生的缩影。守护这片“地球之肾”,需要更坚定的行动与更智慧的抉择。
作者|梁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