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新文创——写做新文创,读作别开枪
作者 对长
来源 知乎 专栏 对对对你们都是业内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325586?group_id=974995763104866304
前几天,行业里最大的焦点是腾讯UP2018发布会。UP发布会每年举办一次,是整个腾讯互娱最重要的发布会,很多重磅消息都会在当天释出。
今年的UP发布会信息量依然很大,公布了很多重要的产品(线),并且UP本身也做出了很大的更大的变革,由往年的一天变成了两天。第一天邀请各式各样的文创大咖们过来演讲,第二天才是腾讯互娱业务发布会。
更大的变革,是腾讯抛弃了沿用多年的“泛娱乐”口号,改为了“新文创”,所以UP2018又叫“腾讯新文创生态大会”。
看上去只是改了个口号,实际上却能反映出暗流涌动的大背景。
1
2012年,腾讯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UP大会。在那场大会上,互娱提出了一个词,叫做“泛娱乐”。
腾讯后来包装了不少战略名词,但“泛娱乐”是里面最成功的一个。在腾讯提出之前,你去搜“泛娱乐”,其实是没这个单独的词的,只有“泛娱乐化”,还是个贬义词,指的是一种“娱乐至死,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一切领域都朝娱乐化趋势靠拢”的现象,时不时还被拿出来批判。
2011年,人民网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网站都转载过一篇稿件,题目就叫《大众泛娱乐化倾向批判》,里面第一段就质问道:
“当单纯的娱乐化逐渐演变为商业气息浓重的泛娱乐化时,我们还能心安理得地坐在沙发上尽情享受所谓的精神盛宴吗?”
过了一年,腾讯提出了泛娱乐的战略。
当时,腾讯给这个词重新下了定义。按照互娱给出的解释,所谓泛娱乐,是以IP授权为轴心、以游戏运营为基础进行的跨领域、跨平台的全新商业模式。在这之后,“泛娱乐”成了腾讯互娱的核心战略,腾讯互娱也慢慢从网游业务平台,变成了一个包含游戏、动漫、文学、影视等多种关联业务的互动娱乐实体。
再到后来,这个词超出了腾讯的范畴,成为了行业热词,国家也认可了这个概念。到了2014年,“泛娱乐”还被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中央部委的行业报告收录并重点提及了。
一直到现在,这个词还是各类公司PR稿里的高频词汇,谈布局必泛娱乐,说IP个个都在打通全产业链。
六年后的今天,这套说辞固然已经听腻。但在2012年,IP的说法还很新鲜。转头到了2013年底,手游行业大跃进,因为强大的吸量能力,IP的力量才逐渐被行业认知,手游的大IP时代也正式拉开序幕。
腾讯比大多数人更早地看到了行业的发展趋势。
2
提出“泛娱乐”6年后,2018年的UP大会,腾讯发明了另一个词,“新文创”。
“新文创”是个彻头彻尾的新词,官方说是从“泛娱乐”升级而来。按照演讲时的解释,所谓新文创,就是一种更加系统的发展思维,即——
通过更广泛的主体连接,推动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互相赋能,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数字文化生产与IP构建。
主体连接、互相赋能……这些“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就不知在说啥”的词往这段话里一放,马上就变得很难理解,可以说不像人话了。
官方演讲还补充了一句更为“通俗”的解释,说新文创就是商业让文化更繁荣,文化让商业更美好。
通俗归通俗,但这句话说了和没说也没什么区别。
到底什么是新文创?我这几天已经看到了不下十篇媒体解读稿和PR稿,光在知乎对应的问题下面,就有几十个回答,很多大小V洋洋洒洒一大篇,但说来说去也不知所谓。
节选自腾讯官方关于新文创的回答,“共振”这个词,就和前面提到的“赋能”一样,很符合腾讯最近的TOB语感
泛娱乐讲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要捧一个这么难懂的概念出来?
这背后的故事要结合现实来看。
3
整个2017年,娱乐行业依然火爆,庞大的现金流让人羡慕。但这时的娱乐业已经成为了一种“富贵险中求”的行业。
2017年2月到4月,湖南省委第一巡视组对湖南广播电视台开展了巡视“回头看”,5月4日,省委巡视组向台党委反馈了巡视意见。
巡视意见里写到:长期以来,有的同志“娱乐立台”、“以收视率论英雄”的思想根深蒂固,有的频道在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问题上左右摇摆……
针对这份意见,湖南卫视迅速展开了整改。
2017年,自制网综节目《黄金单身汉》全面下线,《爸爸去哪儿》第五季电视台停播,仅在网络播出。《湖南新闻联播》推出了《砥砺奋进的五年》《精准扶贫在三湘》《开放崛起新湖南》《湘约一带一路》等主题报道,自主策划推出《名师传艺》《新春走基层直播苏木绰》《最美是故乡》《风云再起》等重点报道,精心策划推出了新闻大片《为了人民》《脱贫大业》《八一永恒》,组织大型连线直播报道《精准扶贫攻坚战》。
2017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湖南卫视只是新时代的一个注脚。
6月,《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出台,对包含网络剧、微电影、网络电影、影视类动画片、纪录片以及文艺、娱乐、科技、财经、体育、教育等专业类网络视听节目做出了细致的规定。
通则提出先审后播和审核到位原则,要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坚持导向正确,不得恶搞英雄人物。《通则》还将同性恋与性变态、乱伦等共同列为“不正常的性关系”并将其放置于“渲染淫秽色情和庸俗低级趣味”段落下,禁止其出现在视听节目中。
到了年底,嘻哈歌手GAI突然传出从《歌手》退赛,第二天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在宣传例会上,明确指出广播电视邀请嘉宾应坚持“四个绝对不用”标准,并明确要求节目不用文身艺人、嘻哈文化、亚文化(非主流文化)、丧文化(颓废文化)。嘻哈文化被封杀,电视节目里的染发艺人被打上了马赛克。
但凡稍微对社会新闻有关注的朋友,应该都能直接地感受到过去一年里,对大众娱乐的管制正在越来越紧,政策收紧的速度为前几年所未见。
4
不只是娱乐节目。前不久内涵段子APP被勒令永久关禁,原因是内容低俗,导向不正。当天,《奇葩大会》第二季视频全网下架。
同一时间,快手、今日头条主要负责人被监管部门约谈,均被要求整改。整改之后,整个首页推荐画风一新,满屏新时代。
4月9日午间,今日头条、凤凰新闻、网易新闻和天天快报四款移动应用程序被暂时下架。4月11日,微信和QQ开始暂停短视频APP外链直接播放功能,所有来自外部短视频APP链接的视频信息,都无法在微信和QQ上直接打开播放。
早些时候,因为炒作低俗色情,导向不正,新浪微博负责人被网信办约谈,热搜榜、热门话题榜、微博问答功能等板块暂时下线一周进行整改。再次上线时,多了一个新时代版块。
《人民日报》评内涵段子被关停一事时称,不能只要价值,不要价值观。和湖南台“娱乐立台,以收视率论英雄”一样,过度娱乐和低俗,那都是要被坚决打倒的。
这时你想想7年前那篇《大众泛娱乐化倾向批判》是怎么说的?帮你回顾下:
“当单纯的娱乐化逐渐演变为商业气息浓重的泛娱乐化时,我们还能心安理得地坐在沙发上尽情享受所谓的精神盛宴吗?”
5
游戏自然无法独善其身。从表面上看,外界看到的是腾讯的《王者荣耀》独霸天下,看到的是腾讯把大半吃鸡战场收入囊中。2017年的MOBA大潮,2018年的吃鸡风口,腾讯皆拿下最成功的产品,风光无限,前景美好。
但对腾讯来说,过去的一年也是极为凶险的一年,用“富贵险中求”来说不为过。
最先是《王者荣耀》,一轮“九评”下来,差点被打成筛子。腾讯靠这个产品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伴随而来的还有大量的风险。
年底,游戏工委发文,称广电总局已经注意到《绝地求生:大逃杀》游戏的情况,并保持密切关注。由于这类游戏存在血腥暴力内容,且严重偏离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青少年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对于这类型游戏,总局将持明确否定态度,将难以获得出版运营许可。
于是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边是腾讯大力布局吃鸡品类,手游版风生水起。一边是代理的《绝地求生》国服难产至今。
《H1Z1》就更惨,腾讯早就拿下这款游戏的代理,结果官网露过一次脸后再无下文。
主打单机游戏的WeGame,其实也走得磕磕绊绊,总有人担心WeGame背后对Steam使坏,想要取而代之,殊不知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对游戏审核这道阻碍预估不足已经成了摆在WeGame引进游戏业务面前最大的绊脚石。《这是我的战争》当初上架又下架,就因为国内单机游戏市场荒芜多年,久未有纯数字版单机游戏,连带相关审核流程也不清不楚,结果没送审就上线了。
回过头来看,过去的一年,腾讯就是在各种XX网XX日报的一路集火下走过来的。从17年初到现在,腾讯虽然手握各种现象级游戏,但也同时险象环生。和腾讯过去大大小小的危机比起来,游戏业务从来没遇到这么大的“自上而下”的险情。
到了2018年,游戏行业的大环境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有所改善,从去年开始,退潮了十来年的游戏毒品论重新席卷而来。
1月,北京多部委联合执法,展开网络游戏专项整治,《碧蓝航线》《命运:冠位指定》均榜上有名,原因是女性角色暴露,违背社会公德。
3月,数十位两会代表和委员表态,要求严控网络游戏。
4月,文化和旅游部宣布,为进一步加强网络游戏市场监管,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将组织对50款热门游戏进行排查,名单涉及腾讯游戏、网易游戏、三七互娱等企业多部“爆款”产品。
影响最大的,是针对TapTap的处罚。今年3月,TapTap发布公告称,因违反相关部门规定,在中国地区提供未经审核批准的境外游戏下载,从即日起接受处罚,进行全面整改,停止网络游戏运营活动三个月,期间停止所有游戏下载服务。
未过审游戏的下载服务,过去几乎所有渠道都在提供,这是头一遭遇到这么大力度的处罚,杀鸡儆猴之意溢于言表。
一切都在提醒:游戏在中国再挣钱,依然是悬崖边的行业。
6
面对过去一年的危机,腾讯展示出了强烈的求生欲。
《王者荣耀》被舆论围攻之后,腾讯火速拿出了一系列手段,先是针对未成年设置了号称“史上最严”的防沉迷系统,接着开展了一系列历史文化普及的行动,搞《王者历史课》,在游戏里加入人物角色的历史介绍。
后来做《绝地求生》手游,更是小心翼翼。有朋友跟我说,去年底腾讯推《光荣使命》和《CF荒岛特训》,宣传稿里一度连吃鸡都不能提,和《绝地求生:大逃杀》扯上关系更是绝对禁区。“大逃杀”玩法不能说了,相关说辞也变来变去没个标准,从“空降竞技”到“生存射击”变了好几波,最后统一为“战术竞技”,生怕踩到政策红线。
《刺激战场》成功后,腾讯更是不惜请了去年大火的爱国情怀电影《战狼2》的吴京来代言。
至于端游的《绝地求生》,看看下图就知道这条求生之路走得有多不容易:
另一个现象是,新的重点项目在宣传上都开始努力往公益和传统文化侧靠拢,虽然腾讯与国内传统文化项目的合作早已开始,但从来没像现在这么集中。
《QQ飞车》手游上线时,在发布会上宣布开启长城保护计划:《QQ飞车》手游将借助游戏的多种呈现,推动长城文化在年轻人中的传承与发扬。
去年底,腾讯和敦煌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要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开展“数字丝路”计划,用《寻仙》手游来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今年2月,《寻仙》还拍了个《寻仙遇太白》的纪录片,作为游戏业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案例纪录片,在央视等渠道播出。
当然不只是腾讯,厂商们的嗅觉都很灵敏。毕竟目前的最高指令是“压实互联网企业主体责任”。
去年底,广电对大逃杀玩法的态度刚刚出来,网易就对《荒野行动》火速整改,宣布为了“确保游戏作品传递的理念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游戏中倡导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惯与道德规范”,将停服维护并对游戏进行“世界观迭代”。
迭代完之后的游戏,游戏的背景变成了演习,毒圈设定变成了信号接收范围,游戏的画风变成了这样:
最新的消息是,《荒野行动》又要弘扬海军正能量了。
去年底上线的《楚留香》,春节也特地搞了个推广非遗文化的专题活动,携手浙江非遗传人,展示科普了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的UP大会,腾讯游戏副总裁刘铭在台上用了半个小时来介绍功能游戏。前段时间,网易也不约而同地搞起了“功能游戏”。腾讯公布了《榫卯》《折扇》《纸境奇缘》《欧氏几何》,网易这边也早有准备,跟着就宣布了代理编程教育游戏《极客战记》。
从去年开始,腾讯和网易开始频繁把自家游戏的宣传和正能量、正面价值、传统文化绑定在一起,努力削弱游戏的娱乐属性,力度空前,试图对外努力传达一种信号:
“我们游戏也是正面意义的。”
但这些有没有用?很难说,湖南台那么努力,《爸爸去哪儿3》第一期就去了红色革命圣地,大俊爸爸林永健是总政歌舞团演员,塑造过无数革命伟人的形象,更是各大颁奖与春晚的常客,那也拦不住说停播就停播。
7
当我们看清楚过去一年腾讯游戏到底面临着怎样的现实背景,再来看“新文创”,视角就清晰多了。
观察腾讯解释新文创时的具体举例,有一个明显的共性。
在关于新文创的回答下,腾讯官方帐号拿《西游记》举例来解释新文创,说因为包括游戏、影视、动漫各种各样的演绎,这个传统文化经典得以经久不息。
在UP发布会的演讲里,腾讯列举了让明朝皇帝朱棣唱rap的H5作品和《国家宝藏》的例子,提到了《王者荣耀》里的东皇太一让传统文化被更多人认知,说《狐妖小红娘》和《一人之下》背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谈在《天天爱消除》里打造的故宫主题。
话里话外,都在传达满满的正能量,把游戏、动漫和影视和传统经典文化做深度的绑定与结合。腾讯还提到了数字文化中国,这也是十九大的关键词。
“泛娱乐”不提了,因为这个概念的导向,已经不那么正确。“新文创”又解释得辛苦,因为你又要从泛娱乐升级,又要高屋建瓴,还要跟传承经典文化的核心做深度捆绑,就算腾讯是讲概念的高手,要说圆那也忒辛苦了点。
所以到底什么是新文创?腾讯是在试图为游戏动漫们加几件传统文化和正能量的衣裳,裹严实一点,如果未来有冬天,那么让它们不要在冬天里冻死了。
写作新文创,读作求生欲。
(题图&插图:小罗)
*这是我发的第九篇文章,搬运自我的公众号(名字叫“对对对你们都是业内”)。
之后会不定期更新,要关注哪边的帐号就看你们随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