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视界亏损收窄毛利率大降:研发费用大幅缩减,商业化面临多重挑战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近期,北京五一视界数字孪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一视界)再次向港交所发起冲击。此次系公司继2025年1月首次递表港交所后的再一次尝试,同时也是公司弃A赴港的IPO之旅又一征程。
总体延续了上一次港股递表时的财务欠佳状况,五一视界仍未摆脱亏损困境,同时毛利率大幅下滑、现金流告急等业绩问题同样突出。受外界诟病较多的是,五一视界于期内大幅下调了各项费用支出,尤其是研发开支,较期初水平缩减过半。
亏损收窄四年合计5亿,毛利率大降
天眼查显示,五一视界成立于2015年,公司面向企业端推出三大商业平台:51Aes(数字孪生平台)专注为城市园区、工业能源、水利水务等行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提升运营效率与资源效能;51Sim(合成数据与仿真平台)为具身智能提供海量高质量合成数据与闭环仿真,加速AI安全、高效进入物理世界;51Earth(数字地球平台)打造的空间智能工具与应用,让用户能更加沉浸与智能地访问数字世界。
五一视界的目标是为包括企业、消费者、开发者在内的生态合作伙伴提供接入及构建数字孪生的解决方案,并与彼等合作共同打造一个“数字孪生地球”,最终让现实世界更加高效、安全与美好,并为人们提供全新视角及技术以认识及改善的世界。五一视界将此计划称为“地球克隆计划”。
于往绩记录期,五一视界主要从51Aes和51Sim取得收入。51Aes平台包括AES、WDP及ISE,提供全面的一站式解决方案。51Sim作为合成数据及仿真先驱,51Sim提供SimOne、DataOne及TIM等产品。五一视界的仿真技术有助于优化智能驾驶算法,提高安全性及性能。
从2022年-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来自51Aes业务的收入分别为1.42亿元、2.05亿元和2.36亿元,占当期收入的83.3%、79.8%和82.2%;来自51Sim的收入分别为2592.6万元、4245.3万元和4759.5万元,占当期收入的15.3%、16.6%和16.6%。
按照产品及解决方案类型划分,定制解决方案期内贡献收入分别为1.54亿元、2.41亿元和2.62亿元,占当期收入的90.4%、94.0%和91.2%,标准化产品实现收入分别为1637.5万元、1528.2万元和2532.4万元,占当期收入的9.6%、6.0%和8.8%。
五一视界的大部分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均采取以交易为基础的模式。报告期内,公司分别为219家、249家及198家合约客户提供服务,每名客户的平均收入分别为80万元、100万元和150万元。
随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五一视界期内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7亿元、2.56亿元和2.87亿元,也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
不过,五一视界仍未摆脱亏损的困境,公司仍处于失血之中,报告期内,公司的年内亏损分别为1.9亿元、8707.7万元和8168.0万元,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1.32亿元、6808.1万元和4577.3万元,净亏损率分别为111.7%、34.0%和28.4%。
若结合此前招股书的数据,2021年五一视界净亏损1.46亿元,最近四年时间公司累计亏损5.05亿元。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向《港湾商业观察》指出,五一视界这类数字孪生企业的累计亏损,核心源于技术属性与行业发展阶段的结构性矛盾。其一,技术研发的高沉没成本与市场培育的长周期特性。数字孪生依赖3D建模、模拟仿真及AI算法等底层技术突破,前期研发投入强度大且回收周期长,而市场对技术价值的认知需要逐步教育,客户付费意愿与技术成熟度不同步,导致成本与收入难以匹配;其二,业务结构的脆弱性。过度依赖单一业务线形成收入集中风险,新兴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抗市场波动能力弱;同时,客户群体集中于特定领域(如政府项目),易受采购周期与预算调整影响,加剧现金流波动;其三,盈利模式的阶段性瓶颈。行业早期以定制化项目为主,标准化程度低导致边际成本难下降,规模效应缺失;而技术迭代速度快,持续的研发投入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形成“投入-亏损-再投入”的循环。
“此外,行业分散化竞争格局下,企业需在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张间平衡资源,短期内难以通过垄断优势分摊成本,亏损成为行业早期普遍现象。”郭涛表示。
同时,受收入组成变动影响,尽管整体收入有所增加,但更多收入来自硬件内容较多的解决方案,其通常具有更高的相关成本。报告期内,五一视界的毛利率分别为65.0%、54.2%及51.1%,三年时间下滑13.9个百分点,下滑较多。
其他财务指标方面。报告期各期末,五一视界的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分别为7625.4万元、1.08亿元和1.95亿元,存货分别为7895.4万元、1962.9万元和2281.9万元。
同一时期,五一视界的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分别为1.28亿元、9329.5万元和1.85亿元,银行及其他贷款分别为9293.9万元、1.19亿元和1.49亿元,合约负债分别为1.11亿元、2649.0万元和2553.7万元。
研发开支大幅缩减,商业化面临多重挑战
或许是过往失血带来的经营压力,五一视界也明显下调了自身的各项费用支出,最为明显的是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率由期初的79.0%下滑至期末的20.3%,合计下滑超58个百分点。
详细来看,报告期内,五一视界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34亿元、1.03亿元和5830万元,占当期总收入的79.0%、40.2%及20.3%;销售开支分别为5821.7万元、5135.2万元和5819.5万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34.2%、20.0%和20.3%;一般及行政开支分别为5405.8万元、5033.2万元和9230.5万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31.8%、19.6%及32.1%。
而下调费用最为明显的改观是,五一视界期内的经调整亏损净额的收窄,2023年、2024年公司经调整亏损净额同比较上一年度收窄48.6%、32.8%。不过,在研发开支费用大幅砍减的同时,销售开支保持稳定,而行政开支则大幅飙升。招股书介绍,2024年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较2023年增长58.6%,主要由于一次性上市开支及扩大市场推广活动(包括举办第七地球克隆计划大会及销售人员差旅增加)。
那么,五一视界短时间内紧急缩短研发支出是否会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表示,研发开支持续减少,主要由于研发团队于往绩记录期间进行了优化。有关优化主要涉及:调整51Aes项下的WDP团队规模;重组研发组织架构以提升运营效率;及进行全面人才评价程。
具体而言,五一视界从2023年4月至6月进行的重大重组,将51Aes行业研究团队与其余的WDP团队及综合研发单位合并,于2023年6月前创立了一个约100人的综合技术开发部门。该合并使公司的研发人员总数由2023年1月的约250人减少至2023年6月的约163人。
于2023年直至2024年,五一视界根据特定业务需要继续作出进一步的策略调整。由于该等适度的调整,公司的整体研发人员数目于2024年保持稳定,介乎于2024年1月约130人至12月的118人。
与此同时,五一视界的现金流表现也承受不小的压力。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4亿元、-1.33亿元和-1.14亿元。五一视界将现金流持续流出归因于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减少、合约资产减少等因素所致。
偿债能力方面,截至报告期各期末,五一视界的流动比率分别为0.18、1.07和1.4,速动比率分别为0.12、1.00和1.34。
有所乐观的是,目前而言五一视界的账面资金有回暖迹象,各期公司的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7891.1万元、4032.6万元和1.34亿元。
郭涛认为,五一视界的商业化进程面临多重结构性挑战,短期内突破难度较大。从技术落地层面,数字孪生的价值实现高度依赖与具体行业场景的深度融合,但传统行业对新技术的认知与适配存在壁垒,技术普惠性不足导致“技术先进而应用滞后”,难以形成规模化复购场景。从市场竞争维度,巨头企业凭借生态整合能力(如云服务、渠道资源)构建竞争壁垒,中小型技术公司在资源、成本控制上处于劣势,市场空间易被挤压;同时,行业标准尚未统一,企业需在“技术标准制定”与“项目落地变现”间平衡定位,模糊的商业模式可能导致资源分散,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从外部环境看,业务对政策与财政投入的依赖性强,若宏观环境变化导致采购收缩,将直接影响订单稳定性;而持续的研发与运营投入依赖外部融资,若资金造血能力不足,可能因流动性压力制约商业化推进。
从A股到港股,IPO之路艰难曲折
回顾五一视界的资本化历程,自成立以来公司共完成8轮融资。2015年、2016年,五一视界即完成A轮、A+轮融资。2017年,完成B轮及B1轮融资。2020年分别完成C轮、D轮融资。2022年完成E轮融资。2024年完成F轮融资。参与的投资方包括光速光合、途家、当代置业、商汤科技、上海科创银行、绿民投产业链基金等知名机构。在最后一轮融资过后,五一视界的投后估值达到了44亿元。
在IPO方面,五一视界的经历也颇为坎坷。2020年12月2日,五一视界与招商证券订立辅导协议,以筹备A股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的上市申请,并于2020年12月18日向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进行上市辅导备案。
在综合考虑公司A股上市进程时间表的不确定性、当时的市况及当时的发展战略后,五一视界自愿撤回A股上市筹备工作。公司于2022年8月25日终止委聘招商证券。五一视界并未就过往申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向监管机关提交任何上市申请。
于重新评价当时的政策、市况及当时的战略计划后,五一视界于2023年12月开始A股上市筹备工作。2023年12月21日,公司与开源证券订立辅导协议,以筹备A股于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申请,并于2023年12月26日向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进行初步备案。
五一视界表示,选择与开源订立辅导协议及筹备A股于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是由于开源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前身)的资本市场交易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2024年上半年后,五一视界重新评价A股上市筹备工作,并继续探索其他市场机遇。随着上市规则第18C章于2023年3月颁布及首家上市申请人于2024年6月根据上市规则第18C章上市,公司认为,作为特专科技公司于联交所取得上市地位将为带来机遇,并将对本公司及股东有利,因为联交所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领先参与者,可提供直接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机会,从而提升集资能力、扩大集资渠道及股东基础,并增加国际曝光度。
因此,五一视界于2024年6月14日委聘联席保荐人中金公司与华泰国际,以开始根据上市规则第18C章向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的筹备工作。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李熠持有公司直接权益约12.5%。另外,五一视界由星际宏图科技持有约12.3%,而星际宏图科技由李熠持有92.7%,加上李熠直接持有的股分,李熠有权控制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4.7%所附表决权的行使。
此次IPO,五一视界计划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51Sim及51Earth的研发,中国及海外的营销活动,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