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被约谈后,扛不住的餐饮大佬们排队痛批外卖大战……
外卖大战,这场让平台大赚特赚的游戏,在小商家扛不住后,巨头品牌也扛不住了,一个接一个排着队,开始炮轰,但这些餐饮巨头,真的在外卖平台面前有话语权吗?
——题记
小柴发现了互联网行业的一个规律,即某一个赛道,核心玩家如果有两个,那么这个行业基本上会一直风平浪静,如果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那立马会乱成一锅粥。
不信,你掰指头细数下,电商行业,在经过一轮大战后,逐渐成为淘天与京东组成的一山两虎的格局。
但突然,拼多多横空出世,这个行业又开始暗流涌动,每天那是吵不完的架,打不完的价格战,什么百亿补贴,成为运营的日常。
再到外卖行业,美团和饿了么组成的格局,稳定了好多年了,突然,东哥一声吼,打着给骑手兄弟们缴五险一金的旗号入场后,这半年,外卖行业每天都是惊涛骇浪,就没消停过。
从各方隔空互喊,到互抖黑料,整个消费互联网已经很久没像今年这么热闹了,起初,大家都在为这样的竞争拍手叫好。
有人说,有竞争,外卖员的收入就能提高了,不再会是困在算法里被压榨的工具了;也有人说,这样的竞争好,可以卷商家的品质,幽灵外卖、预制菜什么的也能被进一步打击了……
更有人说,平台之间如果有足够大的竞争空间,那么对于商家来说,动不动各种费用加起来20-36%的抽成,终于能降一降了,商家有了利润,就能间接推动食品安全。
可是万万没想到,这些好的方面,他们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去卷的动力,并再一次印证了商业的竞争,从来都是换汤不换药,原来资本巨头们,只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且简单粗暴的方式,那就是无限的「内卷」。
新一波的外卖竞争,也没能逃脱这个魔咒,当口号战转成贴身肉搏的时候,他们拿出来的依然是最能吸引消费者的「价格战」。
而这一轮的价格战,到底有多猛烈,说实话,外卖这玩意被发明出来的头几年,也没这么猛烈过,比如每天挂在热搜上的18-38元的大额券、0元购,甚至负4元购。
而当毫无技术含量的价格战再次打响,业内对于这种竞争方式的担忧开始担心了起来。
而在上周,小柴也撰文,分析了这场外卖大战到底谁在掏钱,引发强烈关注「从0元购到负4元购,外卖平台豪爽价格战在榨干谁?」
在这篇文章中,小柴结合各维度数据,得出了一个非常细思极恐的结论,就是商家如果不参加外卖大战,那么会被平台断流,而参加意味着,一单如果补贴10块,商家就要拿出至少9块,而平台,看上去补了一块,然而,各种爆单,让平台整体下来,利润翻了几倍。
也就是说,外卖大战表面上看上去是平台的豪爽,然而,这是一出慷他人之慨、解旁人之囊的戏码,最终出血的则是商家,真可谓利之盗、德之贼。
而当商家的利润被榨干,我们的外卖行业会发生什么?最简单的就是上一轮外卖大战,打出来的幽灵外卖,到现在还没消化完……
而这一轮更加粗暴猛烈的价格战,又会催生出什么样的外卖环境?事实上,持续了两周的外卖大战,已经让不少商家苦不堪言了,比如有商家表示,实付9.9元米粉店家到手不足1元!
还有奶茶店老板表示,自己加几个员工累死累活干了十几个小时,最后一盘账,利润只有400元……
当然,这还不算惨的,毕竟你不还有一单1块钱,一天400元的利润吗?
更惨的是,在补贴转移这场大戏里,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亏损了,也就是他们出了门店、出了食材、出了人力,最后还要倒贴钱,更尴尬的是卖的越多,亏的越多。
那么开店的目的是赚钱,当店家开始赚钱,对于消费者来说,将会有什么结果呢?
那大概是,还有良心的店关门歇业,索性不做外卖了,而坚持做的,为了寻求利润,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电商大那一套,先涨价用券后降价,二是只能偷工减料、缩减人力等各项成本,那么什么幽灵外卖,也就成了预料之中。
对于先涨价后降价这一套路,事实上,这波外卖大战以来,不少消费者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就是在奶茶这些大额减、0元购品类之外,很多品类正在偷偷的涨价,外卖比堂食普遍贵30-40%。
还有不少消费者表示,自己经常吃的两家店都提高了起售价,用完大额券后,甚至跟之前的价格没差。
而只是外卖涨价也就罢了!很多餐饮店,堂食也跟着一起涨,换句话说,外卖大战三个月的补贴,消费者要付出餐饮店三年涨价的后果。
除了价格的双标,堂食与外卖食材的双标,或许更加普遍。
还记得前两天,小柴报道的一个案例,也是目前餐饮行业的一个常态——「堂食与外卖的双标」,就比如前两天热搜上的一个话题,有烧烤店老板表示,来堂食的客人,牛肉都是现宰现杀,而外卖一般都是冷冻肉。
老板表示,平台抽太多,不搞双标活不下去,而冷冻肉也就算了,据称这些冷冻肉,为了让外卖客人尝不出来,还是提前加各种料腌制好后冷冻。
无独有偶,这两天,挂在热搜上的还有另一个话题——堂食用鲜肉现炒外卖用冻肉预制菜。
而这样的事,似乎也成了餐饮行业近段时间以来被默认的普遍性存在的潜规则。
正如有网友所说,当外卖开始倒贴的时候,商家会做赔本的生意吗?
那么当他们持续亏损,当他们需要找利润的时候,堂食还会摆正现宰现杀现炒吗?
或许,外卖大战,短时间内,消费者看上去是薅到了羊毛,得到了便宜,然而,终究需要用自己的健康为幽灵外卖、预制菜、科技与狠活买单的。
显然,所有的价格战、低价内卷,最终的走向都是劣币驱除良币,这样的结果,外卖行业我们经历过一次了。
而同样,放眼整个消费市场也是一样,电商平台的低价内卷,正在把各行各业推向深渊。
或许,也正是怕这种情况的发生,上周五,当平台准备在周末两天继续「撒币」的时候,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三家饿死买平台企业,要求平台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
然而,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这些平台虽表面上有所收敛,但实际上,低价内卷的戏码,还在持续。
比如0.5元买三杯奶茶的案例还在疯狂地上演……
满60减40、满60减50的大额券,还在持续的撒……
0元购,也并没有消失……
显然,约谈这样的事,不知道平台愿不愿意当回事,但至少现在看来,一切照旧!
因为对于平台来说,似乎这样的低价内卷,他们爱在骨子里了,不仅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还能赚更多的用户和市场份额。
而当约谈一切照旧后,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超过十个省市餐饮行业协会陆续发布相关倡议书,呼吁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竞争。
当然,可以预计,连市监总局的约谈都没起到多少作用,更别说这些名不正言不顺的什么协会了!
除了约谈和协会集体发声抵制外卖战,最近不少大型连锁餐饮的老板,也在排着队,一个接一个声讨、炮轰外卖大战。
先是,嘉和一品刘京京发长文言辞激烈的痛批外卖大战,直言,所谓的补贴,就是对商家的血腥掠夺,实体商家被平台裹挟,慢性死亡……
她表示,这样的补贴,平台出三元,商家出7元,你不参加补贴,就没有流量,你去参加了,结果是员工累趴了,餐厅赔干了!
她也提到,当顾客习惯了外卖低于成本价就餐,那么堂食的人就会减少,当有品质,有良心的餐厅都倒闭完了,面对高昂的成本,用户还能吃上安全的饭菜吗?
「五万亿餐饮民生行业,还要被平台的疯狂,裹挟到几何?」
她同时呼吁,平台不应再裹挟商家,参与巨额补贴,不能迫使商家降低底线;那只会劣币驱逐良币,导致食品安全风险越来越大;低价倾销,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应该被明令限制……
刘京京最后也谈到,「疯狂的补贴,只是资本掠夺的把戏,终将会散场。但被补贴摧毁的价格体系、被骑手汗水浸透的安全隐患、被平台榨干的商家血汗一一所有的代价早已铭刻在行业肌理中。」
在刘京京之外,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呼吁外卖平台把定价权」还给商家的话题也冲上热搜……
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时,用数个「疯狂」表达自己对眼前这场外卖大战的感受。他表示,外卖平台强行推低价单,商家完全丧失定价权,陷入两难境地。他呼吁国家规范外卖平台,将定价权交还商家。
在这场「非理性」的混战中,他坦言,餐饮生态已经被破坏,但商家「一点办法都没有」。
除了刘京京和贾国龙,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也公开控诉外卖大战,她表示,一是门店太忙,服务人员跟不上,这个不会太长久;二是产品价格会持续下降,很难恢复到正常价格水平,顾客会认为低价反而是正常的了。
其坦言,商家并无选择权,只能被动参与。
而刘京京,也在上一封小作文发出引发行业共鸣后,昨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再次补刀呼吁:平台收手吧!
而显然,这场非理性、低价内卷、劣币驱除良币的外卖大战,不仅在给食品安全问题埋下一颗颗雷,更重要的是,外卖平台利用规划化霸权,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把手伸的太长了,正在破坏整个餐饮行业。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有羊毛,不薅百不薅,但资本的羊毛,从来不会那么容易薅,当它给自己打上麻药,让你薅的时候,这些羊毛,可能不是平台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消费者薅的羊毛,它们一定会加倍收回去,因为他们本不是羊,而是满嘴獠牙、血盆大口的吸血鬼……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