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彰显党员先锋本色

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在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既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强化组织功能,锻造坚强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首先体现在组织体系的严密性上。通过优化组织设置,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向居民小区、商务楼宇、产业园区等治理单元延伸,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完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让组织生活成为锤炼党性的熔炉。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协商共治机制,将业委会、物业企业、社会组织等治理主体纳入党建联盟,形成"一核引领、多元参与"的治理格局。这种组织体系的重构,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核心力量。

二、激发党员活力,树立先锋模范标杆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组织战斗力的直接体现。通过建立党员承诺践诺制度,引导党员在基层治理中亮身份、作表率。完善党员积分制管理,将服务群众、参与治理等表现纳入考核评价,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设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让党员在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当先锋、打头阵。这种制度设计既激发了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也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先锋标杆,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三、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治理效能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最终要体现在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上。通过建立"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打造"15分钟服务圈",整合党建、政务、社会服务资源,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服务。运用数字技术搭建智慧党建平台,实现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治理数据实时共享。这种服务方式的创新,既提升了治理效率,也增强了群众获得感,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四、培育治理文化,构建共建共享格局

基层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治理文化的支撑。通过开展"红色文化进社区"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共建美好家园"的共同意识。建立"居民议事会""楼栋自治会"等平台,引导群众参与治理决策,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办"的自治氛围。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带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构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治理共同体。这种文化培育超越了具体事务,在更深层次上构建起共建共享的治理生态。

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通过强化组织功能、激发党员活力、创新服务方式、培育治理文化,基层党组织必将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广大党员也必将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先锋本色。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实践,正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生动诠释,也是中国之治在基层的鲜活写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