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年轻人聊聊天:不少人做着同样模板PPT,重复别人研究成果,却想成为天之骄子
【本文原标题为“跟年轻人聊聊天”,风闻社区有修改】
又到一年毕业季。前几天一位同事大姐说,她儿子小马本科要毕业了,还没找到工作,有些迷茫。她觉得我一天到晚写文章,比她儿子也大不了多少,所以想请我去开导开导。我说,现在的00后不听说教的。她说,我儿子挺懂事,也识大体,多少能听进去点。好,那就试试吧。以下是聊天情况(稍有后期加工)。
小马的情况还挺典型的,学校不错,个人综合排名中上,有offer但看不上。刚聊了两句,他就直抒胸臆:“不是不想努力,就是感觉环境压力太大了。信息爆炸,答案难找;选择眼花缭乱,出路好像不多。”
我说,你这些纠结都很正常啊,我毕业那会儿也差不多。是不是每一代年轻人都觉得自己这一代是最难的?不过,感到困惑迷茫,也恰恰说明我们不愿接受现状,还想冲出重围。退一万步讲,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总还有至少两条路:一条是车到山前必有路,一条是天无绝人之路。
听了这些,小马放松了些。我说,情绪先放到一边,咱们聊点实在的。给你分享几点看法,看看有没有参考价值。
一、生活不只有脚下的六便士,还有头上的月亮
我说,首先啊,咱们不能只低头拉车,还得抬头看路。要是连世界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那不就是蒙眼走迷宫,搞不清方向还干着急。现在虽然大战没打起来,但也绝对不是什么承平年代。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霸权强权困兽犹斗,反霸力量风起云涌。什么叫“百年变局”,什么叫“大争之世”,就是眼前这样。
这种大环境底下,不只中国,全世界都在承压,谁的日子都不好过。美国一心想着低成本维持霸权,大搞“穷鬼式帝国主义”,所有国家都要为“美国再次伟大”买单让路。美国认为中国是它的最大威胁,满世界对我们围追堵截,还有人放话要把我们打回“第三世界原形”。总之,大家都难,中国格外难,谁让我们是站直了的反霸标杆。
▲ 视频: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面对乱世强敌,中国人相信“我命由我不由美”,正在稳扎稳打修炼内功。这些年,我们坚持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完善市场机制,推动产业转型。这几条,哪一条是容易的?又有哪个国家能做好?现在低垂果实基本都摘完了,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说实话,背后肯定是有舍有得,必然要触动一些既得利益,也不可能没有阵痛。
▲ 2012年与2024年中国高速铁路网对比图。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高速铁路网,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听到这,小马问:“那中国为什么就非得走一条难上加难的路?”
我说,因为中国人不再满足“有没有”,而开始追求“好不好”。老百姓想要更好的教育医疗,更安全的食品,更漂亮的环境,更有品质的服务。我们不能永远当别人的打工仔,拿一亿件衬衫换人家一架飞机,更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所以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另一方面,有人要卡我们的脖子,对我们“半渡而击”,我堂堂大国岂能坐以待毙?必须粉碎牢笼,鲲鹏凌空。
▲ 视频:未来已来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只要找到正确方向,压力就会变成机遇,这就好比压力能让矿井出油,还能把碳元素变成钻石。《道德经》中有句话说“反者道之动”,讲的也是危中有机的道理。今天的中国行大道、利天下,美国则是挟霸权、乱四方。所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美博弈已经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战略相持期,双方比拼的是意志,是团结,归根结底比的还是年轻人。今天的中国青年,比任何时代都更能堂堂正正地平视世界。当中国青年与国家一起突破遏压、一飞冲天,我们都将见证一个新世界的诞生。
小马问,最后这句话听着像是给年轻人画饼。意思是跟着国家一起成长,自己就能得到收获?
我说,是不是画饼,要看你给自己的角色定位。人生本没有意义,但生而为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欲御千里快哉风,先养胸中浩然气。历代鸿儒大家无不推崇将个人生命融入家国大义。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陆游写下“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慨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沉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千百年来,这份赤诚的家国情怀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基因。
▲ 视频:2025年7月,一位香港市民在航母山东舰上感慨“国家安全,家就会安全,人就会安全,大家都要爱这个国家”。
在民族危亡、风雨如晦的旧中国,多少仁人志士心系家国,用热血和赤诚点燃一代代青年心中的火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寄望以少年之活力与进取推动国家之革新与进步。鲁迅因目睹同胞愚弱,毅然选择弃医从文。他疾呼:“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毛泽东发出振聋发聩的宣言:“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中国的薪火与荣光,从来不是哪个“别人”的事,而是千千万万个“我们”的事。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 视频: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寄语青年:“以青春的力量,去重建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辉煌。”
当小我融入大我,平凡就可能成为不朽。无论是立功(干出一番事业)、立德(修养高尚品格)、立言(贡献思想智慧),还是把三者贯通,最终目标都是一个——让中国成为更好的中国。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国家这条大河奔腾向前,滋养着千万条个人发展的小河;反过来,每一条小河都清澈丰盈,才能让国家这条大河永不枯竭。
这种家国同频的震颤,任正非懂,张桂梅懂,潘展乐懂,无数平凡普通却顶天立地的人都懂。而那些投机者、躺平者是体会不到的,但他们一定会在某个深夜,暗自羡慕我们的那份踏实与豪迈。
二、稳住心态,锻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我说,再一个,人活一个心态。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稳了,做事才不乱。莫言也说要“心如巨石,八风不动”,讲的同样是内核要稳。有句话说得好,每个人的花期不同,不必焦虑别人比你提前拥有。网上人人都是高分选手,看多了容易觉得自己不行,其实我们已经很棒了。
小马说,但现在社会这么卷,不卷我焦虑,卷了又难受。
我说,中国人为什么比别人卷?因为人口多,资源少,大家都怕落后,怕失去,怕跟不上趟。但“全民卷”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它已经让整个社会“系统过热”,让大家疲惫、焦虑、麻木,搞不好要“宕机”。国家已经出手整治“内卷式”竞争,说明社会在这一点上已经形成了共识。
但破除焦虑心态,不能等着别人拯救,关键还得自己调整节奏。无论行业怎么洗牌,洗掉的永远是水分,留下的都是真本事。只要练就一身“人无我有”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成为那个不可替代的存在,时代就淘汰不了你。
▲ 视频:2024年8月,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在上海大学开学典礼上鼓励年轻人“保持学习和进步,就能保持领先”。
天下之事,总是困于想,而破于行。不少人陷在一种矛盾里:一边是小事懒得动手,换个灯泡都觉得烦,一边是天天琢磨“人生意义”这种大命题。他们好像总在等一个“标准答案”砸中自己,害怕尝试,更怕犯错。结果呢?往往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盲驴拉磨。
焦虑最怕什么?怕你动手。对抗空虚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做具体的事。想,全是问题;做,才有答案。要想得到什么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努力让自己配得上它。我们需要两样朴素的修行:一技之长的淬炼,日拱一卒的勤勉。一个人但凡打磨出一项真正扎实的技能,再肯比别人勤快一点,就已经超过了80%的人。
▲ 视频:饺子、冯骥、郭帆等创作者接受采访时,都强调敢于出发和尝试的重要性。
再看看那些嘴上调侃“躺平”的年轻人,调查显示,七成背地里仍在疯狂投递简历、冲刺大厂。田间地头躬身耕耘的“新农人”,世界技能大赛上为国争光的“小木匠”,哪个不是把平凡打磨成锋芒?当然,偶尔躺平也不是消极,而是付出辛劳后躺着回味一天的收获和成长。
小马插话说,这让我想起高中的时候,班上那些学霸都说自己不怎么学,结果一个个回家偷偷熬夜学。
我说,对啊,所谓学霸也好,天才也罢,都是1%的灵感加99%的努力。人与人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鸿沟是坚持。社会总爱渲染天才的神话,但时间更加偏爱笨功夫。永远不要幻想“憋个大招”就能一下子通关,所有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所谓难关,熬过去是门,熬不住是坎,而日复一日的坚持,最终会帮你推开世界的门。无论是最近翻红的“25分钟专注+5分钟休息”的番茄工作法,还是人们常说的“一万小时定律”,讲的都是一个朴素的真理: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 视频:吉林大学哲学教授孙正聿寄语毕业生:“态度要现实,精神要充实,工作要踏实。”
一个人的成长,始于构建最小的闭环,就是把虚无缥缈的“人生意义”拆解成“今天必须完成那份报告”、“学会Excel里那个新函数”这样的具体目标。每一次动手解决掉手边的小问题,你的“小确信”(自信的信)就会增加一分。坚持每天读10页书、精进25分钟技能,一年之后绝对是另一番模样。我们可以适当思考人生,但真正让一个人走远的,从来都是自律与勤奋。持续深耕的人,迟早会被时代的红包砸中。
三、世界在迭代,我们也得及时更新系统
小马说,有时会想起几年前,当时为了好找工作选了现在的专业。结果出来发现时代变了,热门专业成了天坑,好工作越来越难找。
我说,人这一辈子,总会遭遇新浪潮、新规则。前人也都一样,10年前、20年前、30年前也有人说时代太快,想回到过去。但看看历史,哪一代人能靠怀旧赢得未来?
人人都笑刻舟求剑,却有人不知不觉当着“刻舟人”。不少年轻人读着比自己年纪还大的教材,做着同样模板的PPT,重复着别人的研究成果,毕业后却想一夜之间成为天之骄子。有人总说“时代变了,机遇不再”,这话如果说全了,应该是“过去的时代变了,曾经的机遇不再”。可这恰恰是社会奔腾向前的规律,没有昨日黄花凋零,哪有今天新枝萌发?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 视频:雷军在采访中表示,聪明的人、勤奋的人很多,但成功的关键在于顺势而为。
机会像免费Wi-Fi,密码就贴墙上,但得你自己输入。跟上时代不是耍嘴皮、蹦几个时髦词装门面,得真刀真枪更新知识,沉下心练就真本事。风口能把猪吹上天,但能一直飞的,还得是本事硬的。
黄峥创立拼多多时,淘宝京东格局看似铁板一块,大家都说“电商已死”,他却从缝隙中看见光,硬是把红海撕成蓝海。大疆、宇树这些行业新巨头,能出来也不全是撞上风口,而是早在风起之前,就已在无人问津处磨出利刃。
小马说,年轻人都想跑到时代前面,可哪有那么容易?很多时候总感觉被生活和现实缠住了,连自己想要什么都快忘了,更别说挣脱世俗的眼光。
我说,破局的关键就是找准那个结合点——让时代的节奏和你自己的步调合拍。别光追着热点跑,爆款衣服,别人穿是潮牌,你穿可能就成了山寨。要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并把它变成可以求生的工具。当你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持续精进,这份热爱会化为强大的内驱力,让你在“升级打怪”的路上痛并快乐着。当然,找到能养活自己的兴趣之前,先让自己活下来,再考虑怎么活得更好。饿着肚子谈理想容易低血糖哈。
▲ 视频:演员冯远征寄语青年:“既然还没等到上场的机会,那就踏踏实实候场,勤勤恳恳练功。”
聊得差不多了,我给小马发去一段一直很触动我的墓志铭:
“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边界,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随着年岁渐长、智慧渐增,我发现世界不会改变,于是我稍稍缩短了视线,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但它似乎也无法动摇。当我步入暮年,做了最后一次绝望的尝试,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人——那些最亲近我的人,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如今,当我躺在病床上,突然意识到:如果我当初先改变自己,然后以自身为例,或许就能改变我的家人。凭借他们的启发和鼓励,我或许就能改善我的国家。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 放开眼界,放平心态,放手去搏,希望与未来就在年轻人的眼前。
小马说,谢谢!只有先“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才能通向“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会好好想想怎么从自己做起。不过你哪来那么多鸡汤?
天天都要写东西,怎么会没有?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