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掉“洋马甲”,支持真正的自主可控

今天下午,某个群里有人发了个视频,断章取义倪光南院士的讲话。

500倪光南院士讲这番话,不是说中国技术大多是换马甲,而是说,还有一些企业迷信国外技术,不愿意用国产技术,为了迎合自主可控的大潮流,拿国外技术换个马甲谎称国内技术去参与市场竞争。

一些自媒体真TMD很坏!所以,我一直讲,获取讯息,不要总是看视频号(包括主流媒体和自媒体),90%以上的断章取义,想了解人家讲啥,就去看讲话稿全文。

查了一下,这个讲话是在2025年6月18日,倪光南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批判了国内技术领域存在的“披马甲”现象。他明确指出,部分企业将外国技术包装成国产技术,以此规避使用真正自主可控的国产技术。这种行为导致国产技术被排斥,同时埋下安全风险。他强调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并举例中国超级计算机的自主研制历程,指出只有实现芯片、操作系统等全链条自研,才能避免受制于人。

在同期采访中,倪光南将华为称为“中国目前最伟大的公司”,赞赏其在极限压力下坚持创新,推动芯片等核心技术突破,为中国科技自立树立标杆。他呼吁年轻技术人才加入华为或自主创业,共同攻克“卡脖子”难题。

这里有个关键——倪光南院士不是在说中国技术不行,而是痛斥那些“跪久了站不起来”的企业:它们迷信外国技术,又不愿放弃国家推动自主可控带来的市场机会,于是玩起了“换马甲”的把戏。

当国家提倡“自主可控”时,那些习惯了当“二道贩子”的企业慌了神。它们没有研发能力,只会把外国技术倒腾进来赚差价。现在风向变了,它们便给进口货贴上国产标签,继续躺着挣钱。这些人,骨子里还是买办思维在作祟——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在一些国外曾经主导的技术领域,国产技术不是是否达到第一梯队的问题,而是一方面迷信别人(就像当年的造不如买),另一方面就是国际资本和国内买办双重打压的问题。

迷信西方的人,难道不知道商务部和科技部每年都会调整禁止出口和限制出口的技术目录吗?除了涉及国防军工,为什么禁止、限制?不就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技术创新吗!已经2025年了,一些人不要依然跪趴在1840年,不要再妄自菲薄了。

在很多领域,中国产品的标准,其实比西方标准严苛很多,其规定的技术参数也多了很多。就比如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奶粉,为什么总是调查出来进口奶粉有问题?除了它们的确存在的安全问题,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进口奶粉的配方中没有包含适合中国人体质所需要的元素。在电器、建筑、高铁等领域中国制订的标准,都要远远高于西方。

举个例子,2006年,我还在做通信产品,当时关注到的一件事。

2006年6月7日,中国派出由10人组成的国家代表团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参加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WAPI和802.11i的投票分析组会议,为日前举行的一次投票活动进行分析。结果,中方代表团被拒绝发言。

会议在讨论、确定会议目的和范围时,要求只能讨论技术性评论意见;我方对此表示异议,认为根据JTC1导则13.5条“表决票分析组会议需对DIS(或DAM)的所有评论意见给予处理”的规定,所有评论意见均应得到处理,并提出希望就此问题做10分钟简短发言这一要求遭到拒绝。我方代表团方再次表示,“程序性规则问题如果不解决,对技术性评论问题的讨论和处理会产生巨大的障碍和影响”。我方已经在会议上已经失去了阐述观点的基本权利,WAPI已经被剥夺了通过分析组会议改变投票结果的机会,继续参加会议已经毫无意义。中方代表团决定退出。

WAPI这个技术,在其他性能方面和WiFi无异,但是在加密安全方面,会比WiFi好很多。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安全加密的技术不同;WAPI使用的是一种名为“无线局域网鉴别与保密基础架构(WAPI )”的安全协议,而802.11B则利用“有线加强等效保密(WEP)”安全协议。对于个人用户而言,WAPI的出现最大的受益是,让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从此更加安全。

去捷克参加世界标准大会,由于西方的霸权,没有被审核通过成为无线局域网标准之一。既然国外不通过,技术上的确领先于WiFi,那么我们就来个国内强制性标准,也就是说,任何在国内上市的产品,只要带有无线局域网功能,都必须集成WAPI模块。这样一来,严重地动了西方利益的蛋糕,最后在国外资本国内买办的联合绞杀下,不了了之。呜呼哀哉!

近二十年过去了,我们依然生活在WiFi的“阴影”下。当你坐在咖啡馆里连接公共网络时,可曾想过你的聊天记录、支付密码可能正被黑客截取?这本可避免——如果当年WAPI成为主流。(好在,我们现在有了华为纯血鸿蒙系统,可以在自己的终端上自主“防御”。)

后来离开通信行业,对这件事也逐渐也关注不多了。前几年在微博上与项立刚先生讨论提到这事儿时,他说在一些领域,WAPI还是得到了应用。

类似的标准之争,已经不是纯粹技术优越性的较量,也不仅仅是各自所代表的核心企业之间的较量,甚至不仅仅是双方为代表的产业利益团体的较量,而可以理解为中国开始觉醒的自主创新意识与旧有国际高技术产业秩序的较量,以及中国与美国等利益体在宏观经济战略,国际竞争和国际政治等方面的较量。

就像当年“运十”大飞机下马时鼓吹的“造不如买”,就像某想集团坚持“贸工技”路线。当华为被美国制裁,连夜启动“备胎计划”时,某些企业却忙着给进口芯片打磨logo。倪光南为什么说华为是“中国最伟大的公司”?因为她证明了:中国人不仅能造出好东西,还能在封锁中杀出血路!

当华为海思芯片点亮手机,当鸿蒙系统突破生态封锁,那些给洋技术“穿马甲”的企业不脸红吗?它们不是没有能力研发,而是舍不得买办的轻松钱。更可恶的是,这些“假国产”挤占了真创新的生存空间——政府采购被骗补,安全风险被掩盖,真正的国产技术反而有可能失去市场机会。

倪光南院士的怒斥是一记警钟:穿马甲的把戏该收场了!从WAPI的夭折到华为的崛起,历史反复证明——跪着换不来尊重,市场换不来技术。只有让那些“技术买办”彻底出局,中国创新才有真正公平的生存空间。

下一次技术革命浪潮中,我们是要继续捡别人的破渔网,还是造自己的万吨轮?答案就在每个中国人手中:当你拒绝为“假国产”买单时,就是在为真正的中国创新投下庄严一票。

这不仅是商业竞争,更是一场关乎国运的尊严之战。那些套着“洋马甲”的影子,终将在自主创新的阳光下无处遁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