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郎男装转型阵痛:净利四连跌,砸钱难挽商务男装颓势
在港交所上市十五年的中国利郎(01234.HK),正深陷转型困局。3月18日发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收入36.5亿元,同比微增3%;但净利润仅4.61亿元,同比骤降13.1%。这已是利郎自2020年以来第四次年度净利润下滑——2020至2022年跌幅分别达31.19%、15.99%、4.29%,2023年短暂回升后再度跌入负增长。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业绩发布当日,利郎股价暴跌11%,次日继续下探,市值缩水至45.74亿港元。曾经“简约不简单”的商务男装王者,如今却被年轻消费者贴上“中老年专属”标签。
转型代价:主品牌失血,库存高企
利郎的转型阵痛直接反映在核心业务上:
主系列收入下滑3%至27.56亿元,公司归因于东北三省和江苏分销权回收转直营(DTC)带来的短期阵痛,及向原经销商支付补偿金;轻商务系列虽增长27.2%至8.94亿元,但体量仅为前者的三分之一
存货余额攀升至10.87亿元,周转天数同比增加13天至183天,暖冬更导致冬季滞销
转型成本持续吞噬利润。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1.02亿元至10.59亿元,其中直营店及电商费用激增6780万元,远超广告及装修补贴的缩减额(3820万元)。重金投入的营销活动——包括三度合作《披荆斩棘4》、签约王铮亮等明星——并未有效转化为业绩增长。
行业困局:商务场景消失,年轻人抛弃正装
利郎的困境折射出整个商务男装赛道的萎缩:七匹狼2024前三季度营收下滑7.73%,扣非净利暴跌82.67%;九牧王同期扣非净利(除投资收益)下滑29.23%;卡宾2024上半年收益跌14.12%。
"商务场景变少甚至消失是主因。"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指出,"居家办公普及将进一步压缩市场。"在小红书等平台,利郎、七匹狼等品牌被年轻消费者调侃为"爸爸专属",有消费者直言:"西服只有结婚或面试时才穿,平时穿就像中介。"
自救之路:押注运动与DTC的未知数
面对困局,利郎尝试多线突围:品类跨界,2024年以防水科技切入羽绒服、衬衫,8月更通过合资公司获得高尔夫品牌"MUNSINGWEAR"中国运营权;品牌年轻化,全力推广轻商务系列"LESS IS MORE"
;渠道改革,在东北及江苏推行DTC直营,2024年净增78家门店(新开534家、关闭456家)。
但这些举措尚未显现成效。Munsingwear母公司日本迪桑特财报显示,该品牌2024年一季度在华销售额同比下滑25%,仅1200万元人民币。零售专家马岗警示:"高尔夫服饰虽在向日常化转型,但国内参与人口不足50万,市场竞争激烈。"
转型期的利郎还遭遇多重挑战: 2024年8月,历经一年诉讼,福建高院终审判定"利郎资本"侵犯商标权,需赔偿50万元并停止使用字号。
利郎在财报中将2025年营收增长目标从15%下调至10%,门店扩张计划也从100-200家缩水至50-100家。公司承诺"继续聚焦主系列与轻商务系列核心发展,推进多品牌策略与新零售业务",但资本市场显然在等待更扎实的转型成果。
当商务正装从职场刚需变为特定场合的"一次性消费",利郎们能否真正读懂新一代男性"悦己消费"的逻辑,将决定这个36年老品牌能否穿越周期。眼下,精简门店规模、谨慎扩张的策略,至少承认了一个残酷现实:转型不是救命稻草,而是生死时速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