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耕地红线,共筑绿色未来:第35个全国土地日倡议
今天,我们迎来了第35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这一主题,深刻体现了我国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对土地资源科学管理和耕地保护的坚定决心。作为人口大国,我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全社会对土地资源的珍视与守护。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18亿亩耕地红线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然而,随着城镇化推进,部分地区仍面临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压力。为此,各地积极创新保护模式,如推广“田长制”,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精准监管;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质量;开展盐碱地改良,让“不毛之地”变成“丰收田”。这些举措,不仅守住了耕地数量,更提升了土地生产力。
据了解,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节约集约用地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各地探索出“工业上楼”、“亩均论英雄”等创新模式,向存量要空间、向集约要效益。例如,广东顺德推动多层厂房建设,将百亩产能压缩至25亩;浙江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农田连片、村庄美化、生态改善。这些实践表明,科学规划与技术创新能让有限土地释放更大价值。
保护耕地,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珍惜粮食,减少浪费;支持生态农业,避免过度开发;监督违规用地行为,守护每一寸良田。只有凝聚全民共识,才能让耕地红线真正成为不可逾越的底线。
在这个全国土地日,让我们以行动践行“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的承诺,为子孙后代留下沃野千里、绿色盎然的美丽家园!
作者|梁久红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