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汪涵这次没笑脸
【本文转自公众号:柳飘飘了吗】
汪涵可能没想到,连微博账号都没有的他,会在热搜榜上飘一天。
事情要从昨天说起——
一位参与录制《天天向上》的观众,在微博吐槽:
休息期间,有王一博粉丝对他喊“妈妈爱你”。汪涵对此非常不满,当场把粉丝教育了一通。
看文字描述,口气严厉甚至尖刻,很快引发了巨大舆论。
有人为汪涵拍手叫好,对于这种“脑残”粉丝,就应该该好好教育一下。
也有人认为汪涵做错了,没被撕是因为他“糊”。
还有人觉得,这不过是观众的一面之词,她分明在挑拨王一博和汪涵的关系。
果然,录音曝光,汪涵语气并不强烈。
原话是——
“你们就不害臊吗?怎么了你们就妈妈就爱了,你们知道妈妈是什么意思吗”。
与其说这是“谩骂”,倒不如说是“说教”。
因为录音不完整,所以汪涵有没有说粉丝“不知廉耻”,也无从取证。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对粉丝向偶像表达“妈妈爱你”的说法,是不认可的。
那么这事儿,究竟谁不对?
网上冲浪的人都明白,饭圈文化中的应援表达,一向喜欢和爱豆们“攀亲带故”。
年纪小一点的,粉丝习惯自称妈妈、阿姨。
年龄相当的,粉丝统统变成女友、老婆。
鹿晗公布恋情那天,多少女友粉心碎成了渣
当然,还有女儿、儿子粉……
这些叫法本无恶意,也不是为了占明星的便宜。
不过是粉丝出于对明星的好感,“不拿自己当外人”地调侃一下。
有的明星能理解,大方接受,觉得“挺好的”。
放得开的明星,甚至还能用亲子人设,和粉丝互动。
但也有人,并不喜欢这种称呼。
说白了,这些都是饭圈里的自娱自乐。
当把这圈地自萌的文化,拿到三次元世界时,就很容易让圈外人,感到一头雾水。
比如,饭圈里常见的字母缩写,对于一些不常上网的明星来说,无异于天书。
再比如,里约奥运会期间,张继科成绩优异,收获了一堆女友粉。
他回国那天,父母去接机。成千上万的女性粉丝也守在机场,对着他妈妈大喊“婆婆”。
这大型强行认亲的场面,也是很迷了。
社会的主流文化,对饭圈的某些说法褒贬不一。但两者一直各走各路,相安无事。
可,也有粉丝刹不住车,“舞到正主跟前”。
在直播弹幕中刷“攻受”,周震南一脸懵,不断追问“什么是攻,什么是受啊?”
粉丝也终于尴尬起来,支支吾吾的解释——
攻就在上面,受就在下面。
周震南:什么上面下面的?
粉丝忙求他别再问了。
飘飘尴尬癌要犯了。
那你一开始就别乱刷啊!
这种将主流思想套入亚文化的风气形成,一些机制也就顺势生出无数无脑段子。
部分没有判断力的粉丝,就开心的拿去用——
用国耻作梗,在饭圈吹彩虹屁。这种践踏社会底线的行为,必然招来公愤。
同样,对于圈外人,当饭圈文化挑战了他的个人底线时,他也会有所反击。
汪涵,就是这么个“圈外人”。
入行二十多年,他始终保持着和娱乐圈的距离。
没有微博,微信好友不到100人,还会定期删除联系人。
被删的人一脸懵,连“天天兄弟团”的钱枫也头大如斗。
在他看来,比起维系人际关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更为重要。
所以,不工作的时候,他会消失在大众视线。
习惯独处、热爱阅读。感兴趣的领域,是文化、茶道、方言。
这种有点“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方式,在给予他文化涵养和储备的同时,也让他的观念,和当下流行的话题逐渐脱节。
有一次,他带着老婆孩子去朋友家里做客。
没想到对方没打招呼,就召集了一群人围观,刚进门就用手机开始拍了起来。
当时他就怒了,认为对方触及了自己的底线,结果茶都没喝,转头就走。
这个古板而严格的人,脑袋里装满了仁智礼仪。多年好友都不买账,在他认为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更是坚持原则,没有余地。
亲情,就是他的原则之一。
有嘉宾自爆“特殊爱好”,喜欢在网上看直播,并且每看必打赏,生活费百分之八十都给了主播。
他张口就问,能拿出多少“打赏”给父母?
在他的价值观念里,网络上这些东西,不可以越过身边亲友的次序。
“父母”更是不能以戏谑的方式,轻易拿来开玩笑的。
而对于粉丝和偶像的关系,汪涵曾做过这样的总结——
他这一番话,不无道理。
他把家庭认作非常重要的底线,把粉丝当成和艺人良性互动的伙伴。所以,当他正派的思想和饭圈的文化发生冲撞时,按照他的逻辑,“妈妈爱你”绝非什么爱意的表达,而是——
1. 你这是占王一博便宜呢?
2. 你才多大,就在大庭广众下“认儿子”,有考虑过自己妈妈的感受吗?
他对这混乱的辈分看不下,忍不了,所以当场批评了粉丝。
这的确是个乱辈分的时代。
同为社畜,有人对“客户爸爸”“马云爸爸”习以为常,用来自嘲。
也有人如飘飘,听到这些词时总觉得一阵屈辱。
或许,汪涵听粉丝在偶像面前大喊“妈妈爱你”的感受,就像这样——
品牌在粉丝面前,自cue金主爸爸。
不仅明星要做代言方的乖宝宝,粉丝也得跟着舔。
谁让是你“女鹅”“鹅子”呢。
这种不适感,换句话说,艺人叫观众是衣食父母,是自谦。
观众如果真以父母自居,多少有些自大。
这次汪涵斥责“妈粉”,也有很多人拿何炅对此的不同反应,来比较他的“不够格”“跟不上潮流——
我说句实话,我的粉丝也有管我叫崽崽的
没错,作为主持人,一定是他更加得体。
兼顾观众和嘉宾的面子,又极委婉地传递出:妈粉发乎情却未必止乎礼,至少他们作为当事人有点诧异尴尬。
但,非要因此说汪涵是不专业的主持人,倒也不必。
“长江以南,何炅汪涵”的美誉不是白叫的。
两人一飞扬,一稳健的风格,也撑起湖南台大大小小无数王牌节目。
而“妈妈爱你”其实只是导火索,点燃的是汪涵近年来来的尴尬处境。
什么处境——飞扬与稳健倒错,娱乐与教化对立。
《快乐大本营》从十几年起,主打的就是年轻市场,嘉宾一直以来都是娱乐圈的明星流量。
《天天向上》曾经专注发掘民间草根,传递中华美好品德,如今却成了四不像。
看看改版后每期的嘉宾阵容,多么一锅乱炖——
汪东城、胡可、假笑男孩、sunnee、连淮伟、于小彤、素人玩具设计师……
既要年轻流量,又放不下社会教化。
节目流程,大致就是分为两组,PK组装玩具。
假笑男孩沦为背景板,台词不超过五句话,全程镶边。
主持人里也有新鲜血液,可王一博几乎隐形,高天鹤基本只负责朗诵游戏规则。
作为观众,飘飘看着很尴尬,我想身处舞台中央的汪涵,煎熬更不会少。
他接受《南都》采访时就说过:
我的年龄和他们(小鲜肉)差距特别大……所以在谈论的东西,或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肯定有很多不一样。
作为一个制片人,当然希望这个节目更加铆合自己的气质……小鲜肉的加入,会不会让我们的观众群又往《大本营》靠了一些,这是我自己在考虑的问题。
当然我们最大的目的,就是收视率能好。为了收视率我们会做很多改变。
说得很清楚了,自己和鲜肉有代沟,和太娱乐的内容八字不合,但为了收视率不得不低头。
汪涵听到“妈妈爱你”,感到不满的,只是粉丝“不害臊”么?
要飘飘说,一半一半吧。
一半,来自对粉丝经济积压已久的憋屈,与自己同台主持的年轻人被小姑娘叫儿子,自己人到中年,竟不得不向“观众爸爸”低头。
另一半,来自汪涵身上那股老派明星的风骨,以及年龄越长,越自觉“我有责任”的包袱。
飘飘曾经提过,电影,及一切文艺作品,不应该承担教化的责任,它们只是反应人性。
但,贩卖人设的爱豆们呢?
那些满口叫着你们要允许青年人犯错,我们会进步,但是几年来没看见进步在哪的“演员”。
以及啥名堂还没演出来,就已经宣布成“神”——我的人生不只电视剧的超然物外者。
他们也不应该承担“教化”,或者说,不应该为自己年轻的粉丝做一些积极影响吗?
同样敢怼粉丝的偶像掌门人炎亚纶曾说——
做艺人,占用了太多年轻灵魂的世界,因此还是要有责任感。
因为有一次,一对父母带着女儿去他的签唱会,求他跟孩子说要好好读书好好考试。
炎亚纶心说,你们才是她的父母,说起来不是会更有力道么?
那对父母说,只有你讲她才会听。
后来炎亚纶才想明白,一个偶像说话的分量,对小粉丝来说,真的会超过父母、朋友、老师。
他也才知道,做艺人不只是风风光光、装疯卖傻就行的。
汪涵明明自知不够娱乐,为什么不去学得更娱乐,修习饭圈文化,而是越来越“讨嫌”?
他今天的“怎么你就妈妈了”其实不过是重复他早年那些,年轻粉丝一定不爱听的话——
有的年轻的朋友
为了看自己心目中的偶像
跑很远很远的路
然后在门口呼喊他们的名字
你们有多长时间
没有这么花一分钟时间
看一下自己的父母
这话看来,和今天粉丝曝光的说教场面多相似。
就像一个尴尬的老父亲,重复弹着自知越来越无人听的老调。
谁不喜欢偶像们永远甜美的笑容呢?
但在娱乐圈里,日渐不受待见、却让人保持清醒的辛辣和涩味,也很珍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