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强”靠什么拼出外贸“逆风局”?

文 | 白嘉嘉

最近,A股“药茅”恒瑞医药登陆港股首日大涨30%的消息,引爆了市场的关注度。一些心思活络的人眼看坐不上这趟致富列车,于是开始在它的“家乡”江苏,寻找其他潜力股。

江苏是盛产“黑马”、“白马”企业的富矿,企业普遍韧性十足。即便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江苏依旧交出了一份值得肯定的成绩单,尤其是外贸板块,表现尤为亮眼。

今年一季度,江苏实现GDP33088.6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超过广东。外贸方面,前四个月,江苏保持了进出口总值的快速增长,在开拓新市场、新产品方面,也展现出富有潜力的发展势头。

但即便如此,江苏上下依然“如履薄冰”,丝毫不敢松懈。

5月18日,江苏省省长许昆林率团前往马来西亚进行考察访问。在听取企业发言后,他表示,将为企业积极稳妥“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在国际市场大潮中扬帆远航。

省长亲自挂帅“出海”,显然对外贸工作极为重视。面对愈加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江苏又在准备哪些牌?

“多挑重担益远行。”这句老一辈农民常挂嘴边的俗语,用在今天的江苏身上,或许恰到好处。

1、从“订单断崖”到邮箱爆单,苏企韧性的增长密码

5月13日清晨,穆龙生收到了一封让他等待了两个月的、来自Kroger超市的贸易订单邮件。

穆龙生是江苏华腾个人护理用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的工厂此前为美国沃尔玛、Kroger等超市代工生产牙刷、牙线等日用品。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短暂地失去了这些客户。

尽管失去了美国订单,穆龙生并没有为业绩发愁太久。在欧洲、巴西等新增订单的补充下,公司的整体销售情况基本实现了与去年持平。随着美国订单逐步恢复,今年业绩反而更加乐观。

可能唯一让他烦恼的是,就在他安排工厂打样生产的那天夜里,华腾又收到了5封来自美国客户的邮件,但工厂的机器已经在连夜加班生产了。

500

自5月12日中美联合声明落地后,类似的邮件塞满了江苏外贸企业的邮箱。某种程度上,这也揭示了1至4月江苏外贸稳健增长的两个原因:

一是江苏企业积极开拓新市场,减少了贸易风波的影响——

据统计,今年前四个月里,江苏向“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增长9.6%,占总额比重提升至48.9%,其中对东盟增长23.4%,对欧盟增长0.4%。

二是当前阶段,江苏的产能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同样是前4个月,江苏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1.85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7%,增幅比全国高出3.3个百分点,占到同期中国进出口总值的13.1%。

虽然具备综合优势,但江苏没有故步自封,而是选择“多条腿走路”,构建更有弹性的外贸格局。

分地区来看,江苏省各市外贸成绩单各有亮点。

苏州依旧以体量称雄,凭一市之力占到了全国进出口总值的6%;淮安开拓了多个海外新兴市场,对RCEP成员国、中美洲、大洋洲等多个市场的进出口额,都取得了10%以上的增长;无锡则致力于推动新兴产品出海,计算机零部件、集成电路、通用机械设备等品类增幅突出。

此外,南京、盐城等市,在促进外贸企业开拓市场、出口转内销两方面,也都进行了两手布局,进一步增强了发展的韧性。

不过,弹性格局还需搭配稳定内核——高新技术产品占比提升,是江苏外贸的另一根定海神针。

以苏州为例。2023年全年,苏州的出口总额下跌了2.5%,但今年前4个月实现了10.3%的同比增长。

500

一升一降背后,正是占出口总值78.3%的机电产品,凭借9.7%的增速起到了有力支撑,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产品将增速拉上了新的高度。

“本轮苏企‘出海’,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展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从事产业经济与国际贸易交叉研究的南京大学教授巫强表示。

新华日报财经梳理截至4月27日前发布一季报的江苏上市公司后发现,这些企业整体呈现出大单“亮眼”、海外订单占比增加、高端制造占据盈利点C位等特点。

2、创新改革为经济发展提速护航

包括今年两会在内,高层连续三年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都强调了江苏“挑大梁”的责任。

今年,高层明确指出,江苏要先试先行、内外兼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除障碍、增动能。

透过这句话,能看见江苏为保持外贸稳健发展所做的谋划。

最近,在常熟雅致模块化建筑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重达2007.2吨的集装箱房屋。未来,它们将从常熟兴华码头启航,运往旅游胜地马尔代夫。

“随着海外旅游市场的快速复苏,我们凭借技术优势抢抓机遇,今年1到4月进出口货值达到了371.9万元,同比增长3296%。”公司营销总监王丽芳说。

常熟雅致业绩快速增长背后,是常熟海关面向大宗货物通关需求,开辟的“一企一策”的“绿色通道”。通过推行新政策,常熟港平均口岸通关速度提升30%以上。

500

江苏外贸的“稳”,离不开政府的求新求变。常熟的新通关政策,正是江苏“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除障碍”的体现,这是它“内修”的一面。

江苏“外修”“增动能”的一面,则体现在它助力企业布局海外的动作里。

在今年2月“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上,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强调,要更大力度布局海外市场,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

置身国际贸易,随着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和环境变化,外贸企业往往会面临跨国布局产业链的硬要求,江苏推动更大力度布局海外市场,正是保障外贸长期稳定的先手棋。

以省长许昆林访问的马来西亚为例。

近年来,马来西亚经济表现良好,出口额不断升高,成为了许多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第一站。

江苏企业蔚蓝锂芯于2022年在马来西亚投资了一座2.8亿美元的圆柱锂电池项目。蔚蓝锂芯董事长陈锴表示,该项目是公司全球化布局的关键一步,目前一期工程已经正式投产。

500

截至一季度末,蔚蓝锂芯海外销售占比已达50%。未来随着高端型号产品陆续在马来西亚工厂投产,还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智能清洁、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TOP级市场地位。

据了解,江苏企业已经在马来西亚投资了近280个项目。这次考察访问的中国(江苏)—马来西亚经贸合作交流会环节上,现场再次签约了23个重点项目。

3、江苏未来的“双引擎”优势:均衡发展+科创突围

随着国际贸易形势日趋复杂,即便强如江苏,也需做足准备。

就外贸来说,财经无忌认为,江苏想要行稳致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需打好手中的两张王牌。

一是发挥省内13市均衡发展的优势。

宏观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流向成本更低的国家,拥有技术壁垒或产业链较长的工业则相反。

对比另一经济大省广东,江苏最大的特点在于“均衡梯度”的发展模式。广东辖下21个地市中,GDP总量最低市仅为最高市的3.6%,而江苏两者的比值则为17.4%。

从产业的视角出发,一个城市的经济总量是各地营商环境、产业禀赋、资源流通效率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较小的GDP差距,说明江苏13市之间资源流通效率较高,更有利于区域合作建立产业集群,集中攻坚痛点环节,推动整体向高精尖领域发展。

“要强化全产业链合作意识,优势互补、各扬所长,把产业特色品牌打出来,更好展现国际竞争力。”2月的推进会上,省委书记信长星如此阐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要点。

二是用好省内丰富的科研资源。

创新潜力上,相比其他经济大省,江苏具有优势,省内仅985院校、211院校就有11所,远高于广东、山东、浙江。

此外,江苏还有28所、55所等多间实力雄厚的国家级科研院所。

就在今年3月,南京紫金山实验室指挥一架无人机跨越了7.4公里的城市空域,将搭载的药品送到了指定地点。这场实验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利用的是紫金山实验室的6G cell-free无蜂窝通信技术。这也是6G技术的首次商业落地。

500

显然,以紫金山实验室为代表的科研院所,是江苏最具活力的创新源泉。这些积累最终都将反映到江苏的国际竞争力里——

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是,无论出口到哪个国家,只有创新产品才能享受到最丰厚的利润。

不论是区域协调发展,凝聚发展合力,还是贯通“产学研”链条,转化前沿科研成果,最终的目的都是突破产业难关,增强产业竞争力。

此时再回看最初的问题。

均衡的发展格局和丰富的科教资源是江苏外贸更进一步的有力武器。虽然从一季度江苏的外贸数据来看,它具备足够的韧性来面对当前的挑战。但对这个习惯了“挑大梁”的省份来说,通过深化改革、全球布局“增动能”,也是根植于经济发展目标的内生性需求。

作为一个自古以来就承担着全国粮食保供的省份,“多挑重担益远行”这个来自田间地头的道理,或许已经被江苏刻进了骨子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