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美胶原棒 “零胶原” ?博士检测报告引爆行业地震
可复美胶原棒 “零胶原” ?博士检测报告引爆行业地震
近日,一则关于巨子生物的重磅消息在化妆品行业掀起轩然大波。5
月 24 日,香港大学化学博士郝宇通过其 “大嘴博士颜究所” 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份针对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 “重组胶原蛋白精华”(即
“可复美胶原棒”)的检测报告,直指该产品存在严重问题,使得这家市值曾一度超 900 亿港元的医美巨头陷入了信任危机。
郝宇博士及其团队为此次检测做了充分准备。他们经反复比较,最终选用国际标准的高精度 HPLC 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定量法。为排除配方中其他成分干扰,还特意加入 18 个氨基酸内标以精确校准和定位氨基酸。并且,为确保结果可靠,团队还进行了盲测和复测。
然而,检测结果令人震惊。在产品中与蛋白质相关的主要成分里,聚谷氨酸钠含量为
0.1004%,精氨酸含量为 0.1579%,均符合 “非微量添加” 标准,但重组胶原蛋白的实际含量仅为
0.0177%,远低于中国化妆品标签规范中 0.1%
的下限,可在产品成分表中,重组胶原蛋白却被标注在首位,这显然与实际含量严重不符,涉嫌虚假标注,极大可能误导消费者。
更关键的是,在巨子生物联合创始人范代娣所著的《胶原蛋白材料》一书中明确提到,甘氨酸是胶原蛋白的关键结构成分,占比高达三分之一,且任意一个甘氨酸突变都会对胶原三股螺旋结构造成破坏。但郝宇博士的检测报告显示,可复美
“胶原棒” 中并未检出甘氨酸,这对巨子生物所宣称的 “重组胶原蛋白” 技术的真实性构成了严峻挑战,让人不禁质疑,这所谓的 “重组胶原蛋白”
是否只是一个营销概念。
巨子生物在宣传中强调的
“Mini 小分子型重组胶原蛋白”,标注分子量为 217 道尔顿。但从生物化学角度分析,单个氨基酸分子量通常在 75 - 204
道尔顿之间,217
道尔顿的物质最多只能由两个氨基酸组成,即二肽。而真正的胶原蛋白需要稳定的三维结构,二肽根本无法形成任何功能性蛋白结构,将其称为
“胶原蛋白”,很可能是对消费者的概念误导,其功效宣称也难以让人信服。
面对这一指控,巨子生物迅速作出回应。5
月 24
日当晚,可复美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公司产品研发生产全程严格遵循相关法规要求,成分标注均按法定标准执行并通过药监部门审核备案,不存在成分造假或隐瞒行为。公司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行业标准
YY/T 1947 - 2025 对多批次产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胶原蛋白含量大于 0.1%,与网传的 “0.0177%”
严重不符。巨子生物还指出,自媒体使用的检测方法未被行业标准收录,且因未获得原料样本,无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所以检测结果不具备可信度。同时,公司已委托多家权威第三方机构,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对产品进行检测,并承诺及时披露结果,还将依法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然而,郝宇博士认为巨子生物的声明未能完全回应其提出的问题,仅针对检测结果作了简单澄清与说明。他透露将准备一份更具体的声明,与巨子生物进一步探讨产品检测、技术及方法等方面的细节问题。
这一事件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首先,技术真实性受到质疑,如果重组胶原蛋白含量极低甚至缺失,那么巨子生物的核心技术是否真的经得起推敲?其次,监管合规问题凸显,产品备案时是否如实申报成分?是否存在虚假宣传或
“偷工减料” 的情况?最后,消费者权益也成为关注焦点,消费者高价购买的 “胶原蛋白” 产品,是否只是 “概念添加”,无法达到宣传中的功效?
随着舆论的不断发酵,市场期待巨子生物及范代娣教授能够给出科学、透明的解释。同时,监管部门是否会介入调查,也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此次事件不仅关系到巨子生物的声誉和发展,也可能对整个重组胶原蛋白行业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