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直觉的历史事实——大跃进浮夸风并没有影响真实的统计数据
大跃进期间的浮夸风,造成了很多不良后果,这是历史事实,毋庸置疑。
尤为突出的“亩产万斤”、“亩产十万斤”更是耳熟能详,甚至现在有的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国家统计局在当时也会随之“浮夸”。
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还是用证据来说明。
笔者找到了国家统计局1959年9月编写的《伟大的十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文化建设成就的统计》,统计了1949-1958年的各种数据。需要注意的是,1958-1959年正是浮夸风特别严重的时期。该统计数据根本没有所谓的亩产万斤。
粮食亩产统计资料如下:
▲国家统计局1959年9月编写的《伟大的十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文化建设成就的统计》
▲国家统计局1959年9月编写的《伟大的十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文化建设成就的统计》
▲国家统计局1959年9月编写的《伟大的十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文化建设成就的统计》
这些数据与2009年《中国农业年鉴》编辑部编撰的《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中的数据基本一致:
▲2009年《中国农业年鉴》编辑部编撰的《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
▲2009年《中国农业年鉴》编辑部编撰的《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
可以看到,二者的亩产数据相差不大。根本没有所谓的亩产万斤、十万斤的统计数据。
在浮夸风下的宣传与实际的统计根本是两回事。国家统计局并不是听风就是雨真的将“亩产万斤”、“亩产十万斤”当做实际产量进行统计。
不排除统计数据会有虚报、浮夸的成分,但绝不是绝大多数人所“理所当然”认为的大搞“亩产万斤”、“亩产十万斤”。
毛主席也不可能真的相信什么“亩产万斤”、“亩产十万斤”,更不可能以“亩产万斤”、“亩产十万斤”作为决策的依据。笔者之前写过大跃进中的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