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愚斋:注定留守!中国越酷,我越孤独

500

01

周六读《经济学人》。本周一篇文章”How China became cool?“ (中国怎么变酷了?)瞬间让我感觉不太妙了。过去两年零零星星的一些感触,被这篇文章串接了起来,呈现出了清晰的模式。

趋势既成,势不可挡。

02

文章从美国网红“甲亢”哥(IShowSpeed)今年春季在中国两周八城的直播游玩说起,提到了中国民众的友善,机器人、无人机、电动车及飞行汽车展示的先进科技,抖音、手游《原神》和3A游戏《黑神话·悟空》对全球年轻人的吸引力,以及“短剧(micro-dramas)”在墨西哥、印尼等国的普及……文章引用了“甲亢”哥的喃喃自语:“China’s different, bro. ”(“哥们儿,中国今非昔比。”)

文章还引用了西方智库机构的多个调查数据,对中国的软实力蜕变提供了佐证。

Brand Finance 每年都会在全球抽选10 万名受访者,了解他们对不同国家及其影响力的看法。2021 年中国在全球软实力"品牌 "榜上还排名第八,2025年已上升到第二位。

500

全球软实力指数前20名(Brand Finance Plc 2025)

丹麦非政府组织 Alliance of Democracies Foundation的最新民意调查则显示,自2022年以来,世界各国民众对中国的认可或赞成态度稳步提升。在这个月发布的最新调查结果中,中国的 "净认可度 "(注:公众舆论对特定国家、机构或问题的净赞成度)从2022年的-4%上升到2025年的+14%。相形之下,过去一年中,全球对美国的 "净认知度 "则从2024年的+22%陡降至2025年的-5%。

500

全球”净认可度“(部分),2025年4月

知名民调机构皮尤最近的一项民调也显示,即使在对中国敌意最大的美国,最近的民意也有所升温。尤其是年轻人,对中国的看法变得更加柔和。

500

美国人对中国看法趋善 2025年3-4月

03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中国的认可,在我家出生和成长于德国的小女儿身上,早就显而易见。

2023年夏天,当时15岁的小女儿在新冠疫情后第一次随母亲回国暑假。正是从那之后,她就再也不愿意响应我的号召在欧洲境内安排度假旅游了。德国学校有春夏秋冬四个假期,只要可能,她就一门心思要回到国内,即使自己独自乘坐国际航班也义无反顾。和周边同龄小孩一样,她喜欢“二次元”。每次回国前,她都自己搜索上海及周边城市的相关活动,诸如BilibiliWorld, 杭州草莓动漫节,预约、抢票,摸得门儿清。

今年五一节,上海静安大悦城二次元主题街区5.1促销。她不知哪里得到消息,绘制了下面两份图文并茂的指南,远程指挥在上海的老妈购齐中意的栗汀动漫和觅星社品种。

500

500

小女儿在德国除了上学,深居简出,但回到国内,却喜欢自己出去逛街、购物、就餐,乐不思蜀。今年复活节假期,她还去重庆一家中学的高二班级,见习了两周,和国内学生一样早出晚归,毫无怨言。这次暑假前,德国中学要求第二次实习在他国完成,她又早早申请好了一家杭州公司。

小女儿对国内的亲近感,并非个案。定居德国的其它华人家庭的同龄甚至低龄小孩,也都提供了许多类似的案例。一位朋友的女孩,也是新冠后第一次回国休假,曾一本正经地对他父亲倾吐心声:“在中国更有归属感。”

这些在德国的华人小孩,大都已到十五、十六岁的年龄,他们自幼在德国出生或成长,对德国社会、教育习以为常。他们尚未受到西方传统媒体及意识形态的蛊惑,自己又已具备独立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因此,能够眼见为实,实践出真知。他们在中国——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亲身经历中国城市的整洁 、有序、发达、安全、美食和有趣,再与他们自幼熟知的欧洲社会的一成不变、老化衰败、世风日下比较,自然懂得取舍。

500

不仅小女儿整体念叨中国,在德国工作的大女儿亦更多安排回国调休。除了每年一次长距旅游外,她也越来越喜欢利用德国企业较多的休假时间,回到国内练习绘画、骑马等技艺。她在高中后就出国留学,之后又在德国就业,对自己出生的城市上海实际上貌似熟悉,其实陌生。现在,回到上海,她也开始从容不迫,慢条斯理地体味上海城市生活的精致和细腻。总之,一旦有假期,只要不出外旅游,就喜欢回上海家里住住。

过去的两年,老婆及两个女儿,全都选择在国内休假。今年显然也不例外。如是,我将再次独自留守在德国。

注定留守,无可奈何。

04

“留守”,其语义大致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留守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城乡发展失衡,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单向流动形成的社会现象。中国农村的家庭核心成员向城市迁移后,形成了由儿童、妇女、老人构成的“三留守”群体。

至少在我的家庭,“留守”这个概念,已经进行了跨国重构。欧洲因循守旧,经济下行、世风败坏;中国日新月异,蒸蒸日上,路不拾遗。中欧发展的代差,催生了象我这样的在德华人家庭的“留守”:因为事业原因,劳动力在德国继续打拼,而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则开始周期性地享受德中两地的双轨生活。

原因无他,中国变酷了,回国变得有趣了。

这是海外华人的春运。真正,这是中国复兴的国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