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戈斯回归毛里求斯,英国膝盖献给美帝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当地时间5月22日,英国首相斯塔默签署了一项“历史性协议”——正式将查戈斯群岛的主权移交给毛里求斯,宣称结束了英国长达两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然而,剥开这层光鲜的外交辞令,真正的图景却格外刺眼:这是一次赤裸裸的新殖民交易,是一场包含权力与金钱的博弈。

500

要理解查戈斯群岛主权争议的本质,得先看透大英帝国的“祖传手艺”。

1814年,英国从法国手中抢下毛里求斯及附属的查戈斯群岛,自此开启了对这片印度洋要冲的殖民统治。1965年,眼看毛里求斯的独立浪潮势不可挡,英国耍了个“分家”的花招:强行将查戈斯群岛从毛里求斯剥离,成立“英属印度洋领地”,并给了毛里求斯300万英镑的“买岛费”,威逼其签字画押,不然别想独立。

可这还只是序幕。

第二年,英国便与美国签订秘密协议,将查戈斯群岛中最重要的迪戈加西亚岛以租赁形式交予美军,期限50年,用作军事基地。为了让美国人“住得安心”,英国干了件极其肮脏的事:用毒气熏椰子树、以及用断水断粮的方式,强迫岛上2000多名原住民离开家园。

那些流离失所的查戈斯人和他们的后代,如今还在毛里求斯、塞舌尔的贫民窟里挣扎,英美却在岛上修基地、起跑道、造监听站,把整个群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军事堡垒。

500

而如今,在国际社会眼里,这些伎俩已经玩不下去了。

2019年,国际法院以13比1的压倒性投票裁定英国对查戈斯群岛的控制违反国际法,要求其在半年内将主权归还毛里求斯。联合国大会也紧跟其后,通过了116票支持的有关决议。

面对国际社会的压力,英国上演了一出“拖字诀”。

他们先是声称“需要时间协商”,接着在2023年宣布设立“世界最大海洋保护区”,试图将查戈斯群岛变成“生态禁区”以规避主权问题。这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激怒了非洲国家,非盟甚至威胁要对英国实施贸易制裁。

真正让英国坐不住的,不是道义压力,而是法律后果。

2024年,毛里求斯一纸诉状递上国际海洋法庭,控诉英国在查戈斯专属经济区非法捕鱼,赔偿金额高达20亿美元。英国外交部的内部文件后来遭到曝光,斯塔默私下直言:“再拖下去,我们可能要输掉裤衩。”

于是,文章开头的这份协议就诞生了——虽被包装成“平等合作”“历史和解”,实际上却是一纸不得不签的投降书。

500

但是,查戈斯群岛对美国来说,远不止是一串散落在印度洋的礁岛那么简单。那里有美军在整个南亚、中东和非洲东岸的战略支点——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

迪戈加西亚不仅是美军在该地区最大的空军与海军基地,也是情报、监控、空袭和后勤的关键节点。过去二十年间,这里支撑了美军对阿富汗、伊拉克、也门、加沙等地的所有军事行动,是名副其实的“帝国扳手”。该基地驻扎着约2,500名人员,其中大部分是美国人。

这样一个重要节点,美国怎么可能“旁观”英国归还主权?事实上,它不仅没旁观,还主笔了剧本。

500

这份所谓的“历史性协议”,早就交由美方逐条审阅,并获得批准——英美之间,甚至连殖民地的“归还姿势”都需要对表协商。

斯塔默政府将协议吹嘘为“双赢”,但细看条款,英国在美国面前的卑微一览无余。表面上,英国保留了对迪戈加西亚基地的“控制权”,但实际上,所有军事决策仍由美军主导。

协议条款居然规定:毛里求斯若要开发群岛中任何非基地岛屿,必须事先获得英国批准——而英国早已私下向美国承诺,“任何开发不得影响基地安全”。一句话,岛虽是毛里求斯的,决定权却在美国手里,而通过英国转达。殖民面具摘下了,指挥权照旧绕不开白宫。

同时,为了不太难看,英国每年向毛里求斯支付1.01亿英镑,期限长达99年,名义上是主权过渡期的补偿。而美国继续独占基地,却分文不出,还借助英国向毛里求斯施压,要求“合理降价”。

英国执政党掏钱当孙子,连反对党保守党都看不下去,公开批评斯塔默政府“出卖尊严”。

500

更加露骨的是时间线:协议签署前一个月,美军B-52轰炸机已进驻迪戈加西亚岛,开展“例行轮换训练”;同期,美国国务院批准了基地升级计划,包括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预设模块。所有动作都表明——美国从未打算让出这块岛屿,甚至连象征性的“抽身”都没有考虑过。

英国国防大臣更在下议院毫不掩饰地表示:“迪戈加西亚是我们在印度洋的眼睛和拳头。”一句话戳破所有外交辞令:所谓“移交”,不过是换个说法。

这套操作堪称新殖民主义的模板:英美联手,一个做掩护,一个占便宜。英国出面签协议,背锅出钱;美国坐收渔利,还能顺便装作“全球秩序的守护者”。

签字当天,伦敦高等法院外抗议声四起,查戈斯流离者手举旧地图,向法庭喊话:“主权是我们的,不是他们的游戏!”但法官以“国家利益”为由,驳回了最后一刻的临时禁令,允许政府如期签字。抗议者的悲愤释放出一个信号:所谓“归还”从未触及当年被迫流放的核心创伤,也从未还给他们真正的家园。

500

一笔交易,三方落座,毛里求斯依然难谈真正收回主权。

不过这份协议的签署,却也撕开了英国“后帝国时代”的遮羞布。它既不荣耀,也不体面,与其说是“外交智慧”,不如说是“国力衰微”的必然结果,现在的大英帝国,只能靠在美国地板上悄然下跪苟延残喘。

图片源自网络

点击「有理儿有面」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