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车一台”狂言炸场 汽车圈战场暗流涌动

500

作者:kimsu

“烂车一台!”

近日,奇瑞某高管的一句话直接将中国汽车行业潜藏的矛盾引爆。其在抖音“A9创始人版车主群”里对吉利银河星耀8的肆意拉踩,不仅将奇瑞送上了风口浪尖,更是撕开了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转型关键期的深层伤疤。这场看似是个人情绪失控的“口水战”,实际却是技术路线选择、市场份额争夺、品牌生存焦虑与行业转型阵痛的一次大爆发。

红海市场的生存焦虑

此次奇瑞高管事件本质是自主品牌在中大型电混轿车市场白热化竞争的缩影。吉利银河星耀8以11.58万-15.58万元的限时售价杀入市场,把接近奔驰E级的车身尺寸、8155芯片、全系标配千里浩瀚高阶智驾系统、标配高速NOA领航功能下放至12万元级市场。这种“用A级车价格买C级车体验”的打法,直接冲击了奇瑞风云A9苦心营造的“性价比人设”。数据显示,银河星耀8预售首日订单便突破了2.3万辆,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中有高达62%的用户原本是15万元级燃油车的潜在客群,这种市场虹吸效应无疑对尚未上市的风云A9形成了致命的打击。

而在市场整体表现上,奇瑞和吉利之间的差距也早已从数据层面展现得淋漓尽致。2025年4月,吉利汽车国内零售市场份额达到12.0%,稳稳地坐在行业第二把交椅上,而奇瑞仅以5.4%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七。前4月销量增速对比更显差距,吉利销量大涨63%,而奇瑞仅增长36%。再将目光聚焦到这次“口水战”的二位“主角”上,吉利银河系列4月交付量高达73216辆,而奇瑞风云同期仅售出6772辆,还不足前者的十分之一。

比数据更残酷的,是10万-15万元级价格血海中的生存博弈。这一市场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市场占比高达33%,预计2025年将贡献1/3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这个价位区间呈现三大特征:

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短兵相接,混战厮杀严重,双方都在为争抢市场份额而拼个你死我活;配置军备竞赛白热化,200km+纯电续航、高通8295芯片、城市NOA功能已成为准入门槛,技术同质化现象愈发严峻;

其三,价格带高度重叠,各品牌都在“性价比”上绞尽脑汁,以至于“性价比”已经卷无可卷。

当产品参数表变成“连连看”游戏,当雷神EM-i超级电混与鲲鹏C-DM5.0系统在热效率、综合续航等核心指标上难分伯仲,某些企业便不自觉地从技术比拼转向情绪营销这一怪圈。但无论如何,当高管开始用“烂车”这种主观词汇攻击竞品时,本质上是在承认自家产品缺乏客观优势。

转型路上的焦虑缩影

事实上,在汽车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车企高管之间的“口水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这一现象在合资品牌阵营中更是屡见不鲜。今年3月,上汽大众与东风日产高管之间的公开博弈,就将合资品牌在电动化浪潮中的集体焦虑推向了台前。在上汽大众的发布会上,上汽大众某位高管言辞犀利,毫不留情地指出:“日系车在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上已全面落伍。”面对如此尖锐的指责,东风日产迅速做出回应,高管直接在公共平台回击称其“五十步笑百步!”并自信满满地表示旗下的东风日产N7在智能化方面,领先于上汽大众以及大众的产品线12-18个月。这场激烈的“隔空喊话”,看似只是双方高管的言语交锋,实则背后隐藏着合资品牌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复杂而激烈的技术博弈。

合资品牌的困境已是有目共睹,从数据上来看,短短5年,合资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就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从2020年的超60%,一路狂跌至2024年的34.8%,总销量更是直接跌破了1000万辆的大关。曾经被合资品牌牢牢占据的15万-25万元价格带,如今几乎被国产新能源品牌蚕食殆尽。国产新能源品牌凭借着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先发优势,迅速崛起,对合资品牌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此外,由于供应链依赖、本土化适配等因素,合资品牌的智能座舱研发成本也往往比自主品牌更高,在这种背景下,合资品牌分为两派,以德系为代表的渐进改良派,比如上汽大众,力推“油电同智”战略,试图通过在燃油车上搭载大屏以及8155芯片等方式,来实现智能化升级。这种策略的初衷是希望在保留燃油车市场份额的同时,逐步向智能化方向转型,降低转型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然而,这种渐进式的改良方式,在面对自主品牌如潮水般快速迭代的智能化技术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另一派则是以日系为代表的激进转型派,比如东风日产就押注了纯电赛道,其旗下的N7车型搭载了8295P芯片加Orin-X驾驶辅助芯片的组合。与8155芯片相比,8295P芯片的算力提升了约30%,这无疑为东风日产在智能化竞争上增添了一定的筹码。东风日产希望通过这种激进的转型方式,快速在纯电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摆脱在电动化浪潮中的被动局面。

但无论技术路径如何,二者的销量表现却是出奇地一致,从数据来看,无论是上汽大众还是东风日产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2024年,上汽大众年销量仅为120万辆,同比下滑2.0%。其中,ID.系列作为上汽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布局,全年销量虽然达到了13.02万辆,同比增长23.8%,但与自主品牌动辄几十万辆的销量相比,差距依然十分明显。东风日产终端销量仅68.2万辆,同比暴跌10.3%,连续两年的年销量不足百万辆;其旗下的纯电SUV艾睿雅,月销量只有可怜的两位数,面对中国品牌车型的集体围剿,东风日产几乎可以说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在市场竞争中逐渐陷入了困境。

可以确定,合资品牌在电动化转型的道路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管之间的“口水战”只是表面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合资品牌所面临的多方面的困境,份额失守、成本困局、决策迟滞。蛋糕只有那么点大,人人都想争抢一口,加上在这个存量竞争时代,部分高管已经将社交媒体视为“第二战场”,试图通过情绪化言论制造话题,认为流量就是销量,然而,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证明:蔚来靠换电站生态、比亚迪凭刀片电池建立的技术壁垒,远比“口水战”更具说服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