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授权占比过半,52TOYS的“原创短板”能否撑起高估值
又一潮玩领域企业冲刺港股IPO。
5月22日,北京乐自天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52TOYS”)向港交所正式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此次IPO的联席保荐人为花旗和华泰国际。
对于52TOYS的上市,这也是自潮玩巨头泡泡玛特冲刺港股以来的第三家赴港上市的IP潮玩公司,今年早些时候,第二家IP玩具公司布鲁克也成功登陆港交所,一上市就引发了市场热情。
与泡泡玛特不同的是,52TOYS的很多IP都是授权代理的,自有品牌IP较少,授权IP占据了大量销售空间,而52TOYS的上市会像泡泡玛特一样引发市场热情吗?
1、玩具行业的“老炮儿”与破局者
52TOYS成立于2015年,它的创始人有两位,陈威与黄今。
其中陈威是中国玩具行业的“拓荒者”,拥有近20年从业经验,曾代理万代、孩之宝等国际品牌,深谙IP运营与全球供应链管理。而黄今则是《三国杀》系列创始人之一,擅长IP内容生态构建与用户心智占领。两人结合“产品+内容”的双重基因,将52TOYS定位为“收藏玩具”品牌,区别于泡泡玛特的“潮流玩具”,强调多品类、全产业链布局。
两人以“玩点有趣的”为核心理念,覆盖盲盒、变形机甲、可动人偶等六大产品线,目标成为“中国的万代南梦宫”。截至2024年,52TOYS产品SKU超2800个,年均推出新品500款,覆盖Z世代至成年收藏家群体。
2016年52TOYS开始推出中国首个原创变形机甲IP“猛兽匣”,通过动物与方块形态切换的创新设计打开市场,累计GMV超1.9亿元。为了挖掘行业人才,还举办了首届“造物”原型创作大赛,助力优秀产品商业化。
到了2017年,52TOYS开始涉及海外市场,通过海外电商平台亚马逊、Shopee等平台将自己的产品推向东南亚及北美,同年主办中国大陆首个原创模玩展“Dream Fair”。同年自己的自由社交电商平台“蛋趣”APP上线,还与王者荣耀联合打造活动,打造超级IP衍生品新生态。
2018年,52TOYS完成1亿元A轮融资,开始涉及大量海外IP,包括签约蜡笔小新、迪士尼等头部IP矩阵,而这些IP也是目前52TOYS营收的主力军。
2021年,52TOYS开始推出自己的文化IP产品治愈系IP“Panda Roll胖哒幼”,开始试水IP商业化发展。
目前,52TOYS在2024年开启海外门店建设,包括在日本、泰国等国家开设了16家品牌店,2024年的海外营收增速超100%,占据总营收的23%。
招股书显示,52TOYS在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4.63亿元、4.82亿元、6.3亿元;毛利分别为1.34亿元、1.95亿元、2.5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8.9%、40.5%、39.9%。
2、资本助推下的全产业链布局
根据媒体报道,目前52TOYS的融资累计超过6亿元,资本的助力推动52TOYS的全球化和IP生态扩建。
2017年,在52TOYS刚成立不久,就拿到了来自澳银资本的15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2018年,完成A轮1亿元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毅凯火石信标资本、Atlas Capital(阿特列斯资本)、盛景嘉成、弘道资本跟投。资金将用于推动产品研发与渠道建设,尤其是在当年很多国际知名IP包括变形金刚、异性、阿狸、王者荣耀等等都与52TOYS达成合作。
2019年,再次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由启明创投与三千资本投资。2020年,完成B轮融资,此次融资金额未透露,由清流资本、新瞳资本等多个基金投资。
到了2021年,52TOYS宣布完成4亿元C轮融资,此次融资由前海母基金,国中资本联合领投,中金资本、浙商创投等VC/PE机构跟投。此次融资是为了强化供应链与内容开发。
2024年,52TOYS宣布完成由万达电影与儒意控股的1.44亿元投资,此时公司的估值已经超过42亿元,重点布局影视IP衍生品开发与影院渠道整合。
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一致行动集团(包括陈威、黄今及柏洁女士)合计于股份中拥有约36.81%的权益;曾女士(陈威的配偶)作为天津棠棣之华的普通合伙人,于股份中拥有约0.25%的权益。一致行动集团目前是52TOYS的最大单一股东集团。
IPO前52TOYS股权结构相对集中,陈威持股为19.03%,黄今持股为9.69%,柏洁女士持股为8.09%,天津棠棣之华持股为0.25%,苏州启明融科持股为10.67%,中金文化消费基金持股为10.65%;前海股权基金持股5.29%,中原前海基金持股2.53%,前海方舟持股1.09%,前海股权基金、中原前海基金、前海方舟为前海投资旗下基金。最大的机构股东是启明创投。
3、双轨并行的机会与风险
52TOYS与泡泡玛特相比,在商业模式上也有很大不同,泡泡玛特主要是以原创IP(如Molly、Skull Panda)为核心,毛利率66.8%;52TOYS依赖授权IP(毛利率39.9%),但多品类覆盖更广。
而在市场的份额上,2024年泡泡玛特市占率5.3%,52TOYS位列多品类IP玩具公司第二,整体排名第七。
如果与国际巨头相比,双方的差距就更大了,包括乐高以“拼搭+教育”形成护城河,万代南梦宫凭借《龙珠》《高达》等IP构建“内容+玩具”闭环。而52TOYS能否形成自己的护城河呢?虽然在漫画以及小说方面的拓展很多,但是用户的黏性如何才能证明?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验证。
且52TOYS如今的营收主要靠的是头部授权IP贡献,其中蜡笔小新系列2024年GMV超3.8亿元,占营收60%。但2027年,蜡笔小新的授权将到期,迪士尼则是2025年到期,续约意向及成本存在不小风险。2024年,52TOYS的授权费用就高达4575万元,占到总成本的21%。
虽然52TOYS也在推动自有IP的建设,但是后续乏力,没有破圈效应,很多二手市场的折价严重,不像泡泡玛特的二手市场价格都居高不下。
如今,国内推进“百店计划”,从经销主导收入占比66.8%转向自营渠道扩张,计划2025年新增30家品牌体验店。海外也在继续推动门店建设,但是52TOYS的未来不能只靠外部IP授权吧?尤其是在海外,如今泡泡玛特、布鲁克还有名创优品旗下的TOP TOY都在加速门店,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52TOYS的成长轨迹映射了中国收藏玩具产业的进化逻辑:从代工到原创,从跟随到创新。其港股上市不仅是资本化里程碑,更是检验“中国万代”成色的试金石。能否摆脱IP依赖,突出重围,是52TOYS要关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