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博会开幕!广东扛起中国文化产业的1/6
近日,第21届“文博会”在广东深圳开幕,于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这场为期五天的中国最高文化盛典,正以超6200家参展主体、12万件文化产品的强大阵容,向全球展现中国文化产业的最新成果。
文博会的全称是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创办于2004年,每年在深圳举行,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文博会的举办规格极高,是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从2023年开始,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与文博会同期举办。
作为东道主的广东,本次文博会期间再次成为“最靓的仔”,今天更是一口气发布了6大政策包、87条政策措施,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01
本届文博会,规模再创新高
腾讯、华为鸿蒙、Deepseek都要来
据报道,本届文博会的规模再创新高,会共组织了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265家。
其中,线下参展企业3300家,比上届增加224家;线上参展企业2980家,比上届增加41家。将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将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
本届文博会吸引了海内外头部品牌企业超过300家,其中60余家为首次参展的“新朋友”,包括大家熟知的《黑神话:悟空》制作公司游科互动等。
本届文博会还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汇聚了深度求索(Deepseek)、宇树科技、优必选、众擎机器人、元象科技等60 余家 AI 领域 “顶流” 企业和一大批“新秀”企业。
在文博会上,机器人弹钢琴、冲咖啡、下棋、打拳……各种高科技整活儿,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此外,现场还精心打造华为鸿蒙智能座舱、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影石AI眼镜、广汽新能源高阶智驾、腾讯视频出海等引领型产品的展示应用场景。
02
企业为何扎堆文博会?
文化一到深圳,就能变产业
为何这么多知名企业到深圳参加文博会?
除了举办规格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深圳有着中国城市中最好的市场运作机制,众多文化企业通过文博会找到订单。
例如,深圳有个著名的油画产业基地,叫做大芬村,它的崛起就和文博会有很大关系。曾任大芬美术产业协会名誉会长的周峰回忆,“文博会后,订单就像雪片一样源源不断地飞向大芬。”
此前媒体还报道,河南开封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文博会,没想到一举解决5800万元“万岁山·大宋武侠城”项目启动资金问题;郑州歌舞剧院创作的精品舞剧《风中少林》,通过文博会与国外数十家演艺机构商谈和签订了演出意向和合约。
有人说,文化一到深圳,就变成了产业,变成了活的文化。
只有将文化变成产业、变成订单,文化传承才能获得源头活水,才能生生不息,这也是国家举办文博会的一个重要意义。
近年来,文博会越来越不满足于博览会的功能,而越来越具备交易会的功能。
截至去年,历届文博会累计成交额超过3万亿元,服务文化产业企业机构累计超过4.5万个,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累计超过200万种。
作为文博会的举办地,深圳的文化产业也享受到充分的带动效应。
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达3754家,实现营业总收入12875.08亿元,占广东省总量的51.5%、全国的9.1%。
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深圳的文化产业获得了蓬勃发展,足以说明深圳与文博会的相互成就。
03
广东,文博会上“最靓的仔”
作为文博会的东道主,广东在文化产业上的表现如何?
先说结论:广东,扛起中国文化产业的1/6。
据报道,广东是全国文化产业第一大省,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广东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2.5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17.67%,超过1/6。
通过以下数据,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广东在中国文化产业的版图上,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目前,广东拥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44.6万家,从业人员333万人,占全国1/7强。
广东已形成影视、动漫、游戏、电竞等文化产业优势集群。数字出版、动漫、音乐、游戏营收规模分别占全国的1/5、1/3、1/4和4/5。
大家耳熟能详的“熊出没”、“猪猪侠”、“喜羊羊与灰太狼”、“雄狮少年”等国民级动漫IP,都是广东制造。广东去年动漫产值超过600亿元,在册的动漫关联企业数量超过20万家,堪称中国动漫产业的“领头羊”。
今年以来,广东“文艺天团”持续火爆:广州歌舞剧院舞剧《英歌》登陆上海,上座率超九成,文创周边一售而空;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连演3场,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
另外,广东东莞“潮玩”生产占全国85%,成为“中国潮玩之都”。
在文化出海方面,广东更是一骑绝尘的存在,其对外文化贸易规模约占全国2/5,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涌现出腾讯、网易、三七互娱等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出口企业和品牌。
“世界游戏看中国,中国游戏看广东。”在“中国游戏第一街”科韵路上,人们几乎可以找到所有游戏品类,每种游戏都不乏爆款。这里汇聚近150家规模以上游戏企业,形成了千亿级产值的产业生态圈。
2025年以来,广州有两款游戏在海外市场爆火,由广州网易出品的《第五人格》成功入选2026年亚运会电竞项目,由广州库洛游戏开发的《鸣潮》登顶多个国家的APP store免费榜,并获苹果CEO库克点赞。
可以说,广东并非中国文化底蕴最深厚的省份,却是把文化转换为产业最厉害的省份。
下面直观感受一下几组数据:
04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广东推出6大“政策包”
今天是文博会第一天,作为东道主以及中国第一文化产业大省的广东,一口气发布了6大“政策包”、87条政策措施,覆盖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等6个领域:
影视政策15条,覆盖院线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微短剧,围绕打造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建立影视创作选题库、健全扶持激励机制、完善产业体系、资助前沿科技应用、鼓励推广交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影视合作等。
演艺市场政策17条,聚焦市场培育,围绕打造国际一流演艺城市群、培育壮大演艺市场主体、促进市场供给和消费、拓展“演艺+”产业链条、培育演艺新空间、推动演艺赋能“百千万工程”、做强大湾区特色演艺展会等。
文博会上机器人弹钢琴
动漫影视政策15条,聚焦动漫产业中影响力、关注度最高的影视方面,围绕营造大湾区动漫影视良好生态、鼓励优秀作品创作、支持应用前沿技术、加大作品奖励、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推动全链生态协同等环节,提出系列政策措施。
网络游戏政策13条,围绕支持原创精品和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产业集群、完善支撑体系、强化服务保障机制等方面形成政策举措,创新力度大,填补了我省在该领域的政策空白。
电子竞技政策18条,围绕完善“双核多点”产业布局、加强电竞内容生产、构建顶级和特色赛事双轨体系、加强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推动场馆建设与科技赋能等,提出系列举措。
网络视听政策9条,着眼在全国竞争中强化广东优势,围绕加大资金扶持和金融支持、提升产业园区发展能级、提升优质内容供给、加速全产业链布局、打造全球网络直播经济高地等方面,提出系列鼓励扶持政策。
此次“政策包”的出台,是广东向全球文化企业发出的一个重磅信号:
来广东搞文化,不仅能发现最广阔的市场、获得最给力的政策支持,还能找到最新的创意与玩法。
因为在广东搞文化产业,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音乐、影视等门类,而扩展到灯光音响、动漫动画、数字音乐、在线出版、网络游戏、文化制造业等多个领域。
广东的文化产业,也重新定义了科技与文化的关系:
科技可以从文化中来,然后融入文化、成为文化,最后壮大文化。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离不开文博会这个超级平台,也离不开广东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