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五洋”神话破灭

蓝鲨导读:底蕴不够,靠广告来“凑”?
作者 | 张二河
编辑 | 卢旭成
据新华社5月18日消息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明确规定,党政机关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香烟,不上酒。
“公务接待不供酒新规”被认为是新一轮的“禁酒令”,而规定一出,15只白酒股在5月19日开始下跌:贵州茅台收盘价达1575.95元/股,下跌2.37%;五粮液收盘价达129.11元/股,下跌1.50%;泸州老窖收盘价122.73元/股,下跌2.82%;洋河股份收盘价达67.69元/股,下跌0.91%;山西汾酒收盘价达200.91元/股,下跌2.00%。
值得关注的是,在头部酒企中,虽然洋河股份股价下跌幅度最小,但原因可能是由于之前“跌够了”。自2024年11月7日洋河股份股价短暂位于91.75元/股的阶段性高点后,之后股价一路下跌。截至目前,洋河股份股价维持在68元/股左右,市值(1026.34亿元)较2021年巅峰时期(3973.93亿元)跌了近75%。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这句火遍大江南北的广告词,让人们记住了洋河蓝色经典,也奠定了洋河股份中国白酒行业前三的地位。但如今,洋河股份的市值不仅落后于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老窖,甚至被古井贡酒短暂反超,洋河股份到底怎么了?

“茅五洋”变为“茅五汾”,洋河在悄然滑落?
回顾中国酒企的发展史,在2012年的“八项规定”和2013年的“禁酒令”的冲击下,政务消费需求全面萎缩,主流白酒企业纷纷加快转型步伐。茅台通过开放经销权、渠道扁平化,一举拉开了与五粮液的差距,成为行业绝对领跑者。洋河股份也成为大赢家,凭借其强大的渠道掌控力,稳居行业前三,形成“茅五洋”三强格局。
不过,在中国白酒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铁打的茅五,流水的老三”。意思是,茅台、五粮液稳坐老一、老二席位,而第三名的席位却岌岌可危,有种随时都可能被取代的意味。
自2020年之后,泸州老窖在营收、净利润上不断逼近并超越洋河股份,洋河股份彻底丢掉了“白酒老三”的地位,也让此前的“茅五洋”变成了“茅五泸”。而近两年,汾酒迎头赶上,“茅五泸”又变成了“茅五汾”,洋河股份的排名再下一位,排在行业第五。但洋河股份的挑战远不止汾酒,还有紧随其后的古井贡酒。
从最新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来看,营收超过90亿规模的白酒上市企业中,洋河股份是唯一一个营收净利同比下降的酒企,且营收净利下滑幅度分别高达31.92%、39.93%。而排在其后的古井贡酒追赶之势更是凶猛——在白酒行业周期波动中,除了贵州茅台外,古井贡酒是唯一一个营收净利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的酒企。

对于2025年一季度营收下滑的原因,在5月19日的业绩说明会,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表示:一是因品牌保鲜焕新不足,品牌势能有所下降;二是当前产品利润相对透明,渠道利润空间有所收窄;三是21年以来持续中高速增速,当前渠道库存存在压力;四是营销转型待加速,从终端渠道到消费者运营转型的工作还需加快。
按照这种发展态势,2025年的洋河股份若没有积极变化,继续延续其营收净利下滑的态势,市场地位或将很快被古井贡酒超越,成为真的“老六”。
这并非危言耸听。实际上,洋河股份在2024年已经展露颓势。财报显示,洋河股份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8.7亿元,同比下降12.83%;归母净利润66.73亿元,同比下降33.3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0.56%至68.3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24.49%至46.28亿元。
而根据历史财务数据,洋河2024年营收同比降幅与历史最大降幅2013年基本持平(2013年营收同比-13.0%),而2024年33.37%的归母净利润下滑幅度,创下了公司上市以来最大跌幅,直接跌回到2017年的利润水平(66.27亿元)。

不仅如此,2025年第一季度,洋河股份并没有改变营收净利下滑的态势。而白酒企业向来有“一季度顶全年”的说法(主要是由于发货节奏的问题,第一季度的营收及利润占全年的比重极大)。由此可见,洋河股份可能正遭遇上市以来的最大危机。

洋河股份怎么了?
1、产品缺乏竞争力
从2024年营收状况来看,洋河股份中高档酒营收占比86%,普通酒营收占比14%。其中高档酒指的是出厂价≥100元/500ml(蓝色经典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手工班等),普通酒指的是≤100元/500ml(洋河大曲、双沟大曲等)。中高档酒是洋河股份的大头。
但洋河股份主力产品蓝色经典海、天、梦所处的价格带竞争激烈,和其他头部酒企的数据对比来看,洋河股份承压非常严重。比如洋河梦之蓝M6+批价长期徘徊在550-580元区间,终端价格倒挂幅度达10%-15%,直接导致次高端价格带(400-800元)市占率被汾酒青花系列反超。

一位烟酒零售店主表示,“一瓶梦之蓝M6+卖800块钱左右,但一瓶五粮液也才900多块钱(一瓶茅台1935才700多元),都是近千元价位的酒,很多顾客觉得还不如多花一百多块钱买五粮液,显得更有面子;而送礼的话,大家普遍会考虑茅台和五粮液,洋河酒在这方面的竞争力明显不足。”
反映到财务数据上,2024年洋河股份中高档酒营收为243.17亿元,同比下降14.8%,下降了42.21亿元,直接影响到洋河股份2024年的业绩表现。
近年来,洋河股份一直在向高端化转型。洋河管理层也在公司大会上指出:“高端化是唯一出路。”但一位白酒行业人士表示,洋河的核心困境源于品牌根基薄弱与产品矩阵失焦的双重坍塌。缺乏茅台、五粮液的历史文化背书,其主打的“绵柔型”定位被消费者视为缺乏底蕴的“广告酒”。
2、深度分销体系不那么灵了?
长期以来,洋河股份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其首创“1+1”深度分销模式,即经销商体系+厂家自有销售人员,共同开拓市场。其中,经销商只负责配送、资金周转等服务工作,洋河自有人员负责渠道开拓与市场推广工作。这种扁平化的深度分销使洋河对终端和渠道实现了有效控制,可以像卖快消品一样卖白酒,让洋河股份很快从江苏省内成为全国白酒品牌。
但与此同时,这种模式也有不少的问题。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末,洋河股份经销商数量为8866家,同期,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的经销商数量分别为2247家、3711家、4553家、1786家。洋河股份的经销商数量最多,但很多都是小经销商,资金实力有限。一旦市场形势不好,小经销商很难扛住,洋河股份容易失去业绩支撑。
早在2024年6月,在洋河股份2023年股东大会上,公司董事长张联东坦言,洋河股份存在经销商体系小而多、老而弱的问题。不过,张联东虽然指出了该问题,但在2024年洋河股份营收下滑的同时,经销商数量却逆势增长(增加77家),也从侧面印证了洋河股份对于深度分销模式的高度依赖,想要做手术“动刀”并不容易。
同时,洋河股份对于渠道管理方面不够精细化,没有很好的对门店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导致对消费者的触达不够精准。简单说,就是产品虽然铺得到处都是,但很难精准找到愿意买单的消费者。
更大的问题在于——在如今白酒线下经销市场已经难以拓展的情况下,洋河股份在线上销售铺设方面几乎毫无进展。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洋河股份批发经销278亿,占比98.6%,线上直销约4亿,占比1.4%。而汾酒通过直播直播电商在2024年实现线上收入增长45%,两者差距愈发明显。对传统渠道的过度依赖,直接削弱了其应对消费场景变化的能力。
3、大打广告,货却卖得慢了
“1+1”深度分销模式,其前提是品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对于洋河股份而言,就是要斥巨资打广告。从“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这句广告词开始,洋河股份一直试图通过打广告抢占“男人的情怀”。
根据其发布的2024年财报,2024年洋河股份销售费用为55.16亿,同比增长2.40%,这是其在去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8.90%的基础上再次增加。其中,仅广告促销费用就花了36亿,比去年多花5%。

但在大打广告的同时,经销商进货意愿却在下降。作为白酒行业业绩“晴雨表”的合同负债,洋河股份2025一季报显示合同负债70.24亿,同比增长20.78%。但从2022年到2024年末,洋河股份的合同负债从137.42亿元一路下滑到103.44亿元,经销商的深层信心修复仍需时日。
根据白酒自媒体“价投小白鸽”的数据,截止5月初,茅五泸汾回款进度均在40%以上,洋河回款只有35%-40%。经销商同样对洋河信心不够足。
经销商不愿意进货,洋河股份库存高企。财报显示,2024年洋河存货规模攀升至197.3亿元,存货周转天数达1135天,需至少3年消化。2025年一季度末存货规模达185.93亿元,虽较2024年末的197.33亿元略有下降,但占总资产比重仍高达29%。存货周转率仅0.14次,显著低于行业头部企业,反映出渠道动销不畅的深层矛盾。
4、“官员”背景管理层云集
除了产品和渠道等市场竞争层面的问题,洋河股份还存在内部治理的深层次问题。通过2002年和2006年的两次混改,洋河股份的股权架构设计虽然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但历史遗留问题至今困扰经营管理。比如,2021年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覆盖员工比例不足5%,现任管理层持股比例不足0.1%,利益绑定严重不足。
值得关注的是,经过2021年新上任董事长张联东的一系列大调大换,洋河管理层已经没有当年创业团队的人,创业元老刘化霜、丛学年、周新虎等人相继于2022年离任。张联东曾担任宿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宿迁市洋河新区党工委书记等职。2022年新上任的董事杨卫国也是宿迁本地官员出身,曾任宿迁市委副秘书长、宿迁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任副总裁陈太松是宿迁本地官员出身……
如今的洋河股份管理层大多是从政府部门、其他国企转任而来,长期缺乏酒企运营经验,这或许会使洋河股份未来发展之路充满不确定性。

小结
从目前来看,洋河股份市场地位似乎正在悄然滑落。
在江苏省内,今世缘正在不断蚕食,尤其是在江苏婚宴市场,今世缘凭借“缘文化”和精准场景营销占据优势,并通过高返利(销售达标返点5-8%)和灵活政策吸引经销商,甚至部分原洋河经销商转投今世缘。
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今世缘业绩十分稳健。2024年,今世缘实现营业收入为115.44亿元,同比增长14.32%;归母净利润为34.12亿元,同比增长8.8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3.80亿元,同比增长7.80%。2025年一季度,今世缘实现营业收入50.99亿元,同比增长9.17%;归母净利润16.44亿元,同比增长7.27%,扣非净利润增速提升至7.45%。这与洋河股份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在全国市场,洋河股份正在面临着高速增长的古井贡酒的极大挑战。财报显示,2024年古井贡酒实现营业总收入235.78亿元,同比增长16.41%;归属净利润55.17亿元,同比增长20.22%;扣非净利润54.57亿元,同比增长21.40%。从2020年营收破百亿大关后,古井贡酒在短短三年内营收破200亿,且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
每一次“禁酒令”,国内白酒行业格局都有迎来一次变化。上次凭借深度分销体系崛起的洋河股份,如今能够“省内今世缘,国内古井贡”的冲击下保障自己的地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