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刚分红超250 亿的宁德时代,为何选择在此时赴港上市?
来源 | 中访网
作者 | 一杭工作室
5月20日,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在香港联交所敲响上市钟声,上市首日便被投资者的热情所淹没,截至当日收盘上涨16.43%至306.2港元/股,总市值达1.39万亿港元。上市次日,宁德时代港股再涨10.19%至337.400港元,风头势不可挡。
手握3000亿现金、去年刚分红超250 亿的“不差钱”巨头,为何选择在此时赴港上市?
1
今年最大IPO:资本豪华阵容凸显稀缺性
5月19日,宁德时代公布的分配结果公告显示,此次全球发售筹资总额为356.57亿港元。5月20日,宁德时代宣布行使超额配售权,香港上市交易筹资额增至410亿港元,该公司也成为今年以来全球最大规模IPO(首次公开募股)。
据媒体报道,此次宁德时代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吸引了23家基石投资者的参与,构建起一张横跨能源、资本与地缘的 “超级网络”:既有科威特投资局、中石化(香港)等传统能源背景的中东资本,也包括高瓴、高毅、景林、橡树资本等国际知名机构,认购金额超 200 亿港元,且锁定期长达半年。
这样的豪华阵容,堪称“资本联合国”。业内人士指出,宁德时代的 “抢手” 源于其市场地位的不可替代性。招股书显示,2024 年其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达 37.9%,储能电池市占率 36.5%,分别实现全球连续 8 年和 4 年市占率第一。截至 2024 年末,公司账上货币资金(含银行余额、存款及现金)高达 2982 亿元。
“不差钱” 的表象下,其上市逻辑显然不止融资。
2
全球化战略的资本支点
这场资本盛宴的背后,既有宁德时代对全球化战略的深谋远虑,也隐藏着行业变局中的多重挑战。
根据招股书,宁德时代此次IPO 募资约九成将投向欧洲匈牙利项目一、二期建设,旨在提升本地化供应能力。目前,宁德时代在欧洲已落子德国、匈牙利、西班牙三座电池工厂:德国工厂于 2023 年初投产,匈牙利工厂总投资 49 亿欧元,截至 2024 年底已投入约 7 亿欧元。
然而,海外扩张需巨额资金支撑。尽管公司账上外汇储备可观(截至2024 年末美元余额 132.58 亿、欧元余额 16.16 亿),但面对欧洲数十亿欧元级别的单笔投资,仍需更灵活的资本储备。H 股上市不仅为其补充外汇 “弹药”,更关键的是 —— 港股的全球化资本网络、规则体系和区位优势,才是宁德时代融入国际市场的核心资源。
正如董事长曾毓群在上市致辞中所言,登陆港股是公司“更广泛融入国际市场”的起点,也是推动零碳经济的新征程。“宁德时代不只是一家电池零部件制造商,也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更致力于成为一家零碳科技公司。”
在全球产业新能源化浪潮中,资本平台的国际化或许是其抢占业内话语权的关键一步。
3
财务结构值得关注
尽管宁德时代账面现金充裕,但其财务结构仍存在值得关注的风险点。
2024 年,公司营收 3620 亿元,同比下滑 9.7%,为上市以来首次年度负增长;但归母净利润达 507 亿元,同比增长 15%。事实上,宁德时代的增长压力早有显现。从2023年第四季度以来,宁德时代已连续5个季度出现单季营收同比下降,2024年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7%,并不意外。
这一“增收不增利” 的反差,主要因为碳酸锂价格下跌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储能业务毛利率提升。然而,动力电池系统营收同比下降 11.29%,折射出国内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与价格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
对宁德时代而言,此次上市的价值并非账面新增的数百亿港元,而是对潜在危机的未雨绸缪。当全球零碳竞赛进入“规则博弈” 深水区,如何从 “中国龙头” 蜕变为 “全球规则定义者”,将决定其能否跨越行业周期,在能源革命中笑到最后。
在这场全球化的资本实验中,短期的股价狂欢或许只是序幕。喧嚣过后,褪去资本泡沫后的战略定力与全球化运营能力,才是检验“宁王” 能否成为能源革命最终赢家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