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标准”增至235项 三地互联提速

大湾区经济网广州报道,5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执行标准(“湾区标准”)已累计发布235项,涵盖交通、医疗、食品、养老等25个领域,粤港澳三地3563家(次)单位参与制定,6827家(次)单位声明使用,推动三地规则衔接与民生互通取得阶段性成效。

500

图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湾区标准”是指经粤港澳大湾区利益相关方共同协商确认的各类标准,包括国际、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等。市场监管总局表示,该标准清单旨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通过标准化建设促进要素跨境流动。例如,在医疗领域,三地已就医师资格互认、药品检测等制定共通标准;交通领域则推动港珠澳大桥等跨境设施运营规则统一,提升通行效率。

据悉,目前“湾区标准”应用场景持续拓展至气象服务、托育服务、文化服务等民生领域。以食品为例,三地联合制定的生鲜冷链运输标准,使大湾区跨境生鲜通关时间缩短30%,损耗率降低15%。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粤港澳三地标准互认项目同比增长40%,企业跨境投资审批流程平均压缩50%。

分析指出,“湾区标准”通过消除制度性差异,正成为大湾区“软联通”的关键支撑。未来,三地将进一步扩大标准覆盖范围,探索智能网联汽车、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共通规则,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标准化保障。

撰文:李鹏飞

编辑:高小波

来源:大湾区经济网广州频道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