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龙大使详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Club提要:2025“全球繁荣峰会”于19日至21日在香港举行。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中国前驻欧盟大使吴海龙发表主旨演讲,系统阐述当前国际格局深刻演变下的中国角色与战略主张。
吴海龙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四大重构:中国崛起、美西方关系裂变、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与全球重心向亚洲转移。
“全球繁荣峰会”(Global Prosperity Summit,简称GPS)由香港学界、商界及思想领袖发起,是香港首个聚焦国际地缘政治的会议平台,旨在就影响全球繁荣的重大议题,开展坦诚、客观与理性对话。
Club Briefing: The 2025 Global Prosperity Summit was held in Hong Kong from May 19 to 21. Wu Hailong, President of the China Public Diplomacy Association and former Chinese Ambassador to the European Union, delivered a keynote speech in which he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d on China’s role and strategic propositions amid the profou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Wu Hailong pointed out that the world is currently undergoing four major shifts: the rise of China, the fragmentation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U.S. and the West, the collective emergence of the Global South, and the global center of gravity shifting toward Asia.
The Global Prosperity Summit (GPS), initiated by scholars, business leaders, and thought leaders in Hong Kong, is the city’s first conference platform focused on international geopolitics. It aims to foster candid, objective, and rational dialogue on key issues that shape global prosperity.
本文由吴海龙大使根据现场演讲整理成稿并授权北京对话发布。
各位来宾,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谈谈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重点谈谈中国与美国、中国与欧洲、中国与全球南方和中国与亚洲的关系。当今的国际形势正处在二战以来最大的变动和调整中,这种变动和调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中国的崛起。
二是美国西方关系的破裂。
三是全球南方的兴起。
四是全球重心向亚洲的转移。
这四大变动和调整将改变国际格局的板块和重塑新的国际秩序。
中国的崛起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不管一些人如何抹黑中国,如何阻挠中国的发展,今天中国的实力就摆在这儿。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就摆在这儿。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就摆在这儿,世界对中国取得成功的认可和期待就摆在这儿。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我认为,中国的成功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靠的是采取了改革开放正确的历史决策;靠的是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靠的是中国抓住了世界发展进程中的机遇。
5月19日至21日,第二届全球繁荣峰会在香港举行,汇聚贸易、人工智能、航天科技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专家,共同探讨影响全球发展的关键议题,以及香港在急速变化世界中的角色(图源:星岛环球网)
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对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美关系问题。美国犯下的最大的战略认知错误,就是把中国从合作伙伴视为了战略竞争对手,视为最大的威胁和挑战。美国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一直处在焦虑和不安中,一直认为中国会超越美国,甚至取代美国的霸主地位。
因此,这十几年来对中国采取了脱钩、断链等各种打压和遏制的措施,企图阻挠中国的发展壮大,并不惜一切代价要与中国进行一场战略上的竞争。
中国根本就不想与美国搞什么战略竞争和战略博弈,更不想取代美国当世界的老大。中国只想把自己发展好,把自己发展强,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能为世界做更大的贡献,提供更多的机会。中国客观上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超越美国,但这并不是中国出于要与美国进行战略竞争的目的,而是中国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的结果。
美国费尽心机,使出各种手段阻止中国的发展,达到目的了吗?答案是十分明确的,完全没有。中国的经济仍在稳步增长,中国的贸易仍在扩大,中国的科技创新不断突破人们的想象,航天技术、芯片制造、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等,中国的科技强国之路越走越宽,中国产品的竞争力越来越强。
连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也不得不承认,无论美国做什么,都改变不了中国强大的事实。
反观美国,从对中国的遏制中得到了什么?国力增强了,还是下降了?贸易逆差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制造业的竞争力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通货膨胀是好转了,还是恶化了?民众的生活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
连特朗普也声称,“美国是发展中国家”,“美国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中国”,他的话也许不是一点儿道理也没有。美国的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但美国从不愿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得了病,自己不吃药,非要让别人吃药来治美国的病。最近美国向全世界发起的关税战,就是这种逻辑。
当地时间5月17日,特朗普施压零售巨头沃尔玛“自行消化”关税成本,不要涨价。此前,沃尔玛表示美国关税政策将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图源:央视新闻)
中国在对美贸易中多年来一直是顺差。这是因为中国的产品便宜、实用、质量好,且有的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美国的消费者喜欢,愿意买,因此有着很强的竞争力。这是市场的选择,消费者的选择,并非中国有意为之。
另外,中国想买美国的东西太多了,而美国却限售禁卖,这是造成今天美国与中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特朗普试图通过发动关税战,解决所谓的“贸易不公平”问题,显然是行不通的。
前几天应美国的要求,中美在日内瓦就关税问题进行了会谈并达成共识。这再次说明讹诈、威胁无济于事,只有本着尊重与平等的原则,坐下来坦诚谈判,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中国已不是美国认为的那个中国,美国也不是自认为的那个美国。美国要学会与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打交道表现出应有的尊重和平等。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说的很明白。美国必须接受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必须接受阻挡中国的崛起是不可能的。美国必须与中国寻求建设性的关系, 以及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的关系。
中国的腾飞对中国本身乃至全世界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特朗普总统表示,中国和美国可以一起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习近平主席也说过,中美合作可以干成许多事。中方将继续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致力于中美关系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希望美国能认清历史发展的大势,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积极务实地开展对华交往,共同走好既有利于两国,又有利于世界的正确相处之道。
2023年1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举行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图源:新华社)
这几年美国的盟友,特别是欧洲在对华政策上被美国带了节奏,为美国背书,为配合美国对华遏制的战略需要甚至不惜牺牲自身的利益。欧洲也把中国视为了“制度性对手”和最大的挑战,采取了对中国“去风险”、“减依赖”的政策。
今天,当欧洲与美国关系破裂时,反思一下过去一味跟着美国走的对华政策,欧洲不知会有什么感受。
不久前,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其目的不仅是深化中西两国贸易关系,而是在全球大变局下试图为欧洲打破依赖美国的束缚,寻找更可靠的务实、平等的合作伙伴。欧洲是时候放下对中国的偏见了,不再为美国单边行动背书,主动开辟新的经济合作之路。欧洲应在更高的站位上审视中国作为不断崛起的全球重要力量和合作伙伴的潜力。无论从地缘政治还是地缘经济的角度考虑,中欧合作都是必选题。
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最近表示,英国脱离与中国的接触是非常愚蠢的。她主张与中国建立更深层次的伙伴关系,而不是设置新的障碍。欧洲还是有明白人。
中国与欧洲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中国一直支持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中国一直把欧洲看作是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中国从未因与欧洲的社会制度、价值观不同对欧洲抱有敌意,也从未把欧洲看作是制度性和价值观上的对手。反而中国一直把欧洲看作是一个稳定的合作伙伴。在欧洲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时,中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当有人唱衰欧元、唱衰欧洲时,中国则力挺欧洲。
3月3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图源:新华社)
欧洲的领导人和政治家需要从新的历史变局的视角重新审视中欧关系,要认清谁是欧洲的伙伴,谁是欧洲的对手,谁是欧洲的挑战,谁是欧洲的机遇。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中国对欧洲仍然抱有信心,相信欧洲可以成为中方合作的伙伴。双方有能力,也有智慧妥善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共同开辟下一个值得期待的50年。最近中国和欧洲议会决定同步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就是一个积极的举动。
美西方关系的破裂是二战以来,国际关系中最突出的变局。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与其盟友的矛盾和分歧不断升级。美国公开表示,要吞并加拿大,让其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使加拿大这个美国长期以来的铁杆盟友倍感愤怒。加拿大外长乔利称,“美加盟友关系结束了”。
加拿大总理卡尼也表示,“美国背弃了加拿大,加美的传统关系已不复存在”。美国要强行购买格陵兰岛,使美国与丹麦等欧洲国家的关系紧张。美国副总统万斯在今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对欧洲的激烈抨击,令欧洲震惊与极度不满。
特朗普甚至还表示,欧盟的成立就是为了占美国的便宜,甚至就是为了搞垮美国。特朗普发动的全球关税战对其盟友毫不留情的无差别的打压,使美国与其盟友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日本首相石破茂称之为“国难”。
特朗普抛开盟友,特别是抛开欧洲,与俄罗斯单独谈判解决俄乌冲突,让欧洲国家感到被““出卖”和背叛。特朗普政府甚至把造成俄乌冲突的责任和错误算在了前任政府和欧洲人头上,让欧洲人无法接受。这些都使跨大西洋关系的基础发生了动摇。欧洲的领导人十分悲伤地表示,欧美关系永远回不到过去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绝望地称,“我们熟悉的西方已经不复存在了”。
当然,美国的一些盟友也还心存幻想,仍希望通过向美国的妥协和让步,来维持与美国的关系,甚至想“祸水东引”,通过牺牲中国的利益来讨好美国,缓解与美国的矛盾。我看这些国家是与虎谋皮,损人不一定会利己。
美国与其盟友关系的破裂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根源。特朗普上台后采取的“美国优先”和“利益至上”的政策,使美国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凡符合美国利益的,即使盟友反对,也要干。凡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即使盟友支持,也不干。
今年1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再次退出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图源:央视新闻)
美国与其盟友利益分配不平衡是另一个主要问题。美国认为,其每年拿出数以亿计的美元为盟友提供安全保障和军事支持,但美国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回报。美国还认为,其盟友们从与美国的经贸关系中都占尽了美国的“便宜”,而美国则“吃了大亏”,造成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因此,美国要从关税上对盟友开刀。
综上所述,美西方阵营出现破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美国国内政策变化的因素,又有与其盟友利益分配不均的冲突。既有外交政策的分歧,又有在地缘政治和全球战略调整上产生的矛盾。美西方关系出现的破裂,再次证明,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美西方关系的破裂将对国际格局的重置、国际力量的对比、国际秩序的维护、全球安全架构以及全球经济合作和全球治理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西方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的作用和影响力必然下降。西方阵营将缺少“主心骨”和“带头大哥”,会变得更加松散。就欧洲而言,失去了对美国的依赖,只能把空喊了多年的战略自主意识变为真正的“战略自主”行动,把由美国主导的欧洲安全秩序由欧洲自己承担起来。
美国靠不住了,西方阵营的成员会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全球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秩序。美西方关系的破裂会加速推进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今年年初慕尼黑安全报告的主题就是“多极化”,看来这个报告是有先见之明。
今天我不打算对美西方阵营的破裂做太多的评论。因为对这种变化的发展趋势还需要冷静观察。
在当前的国际变局中,一股新的力量正在兴起。那就是全球南方。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标志。“大金砖”和“上合组织”等是全球南方的核心力量。如今全球南方经济总量全球占比超过40%,对世界的贡献率达到80%,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完善全球治理的关键力量。全球南方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的政治和经济版图,同时也使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中的力量对比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出现“南升北降”的趋势。全球南方国家越来越展现出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是全球南方当然的成员,与全球南方国家有共同的利益和使命。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坚定支持全球南方的崛起和担当。
2024年11月14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的钱凯港,岸边智能化设备吊装集装箱。(图源:新华社)
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本质上是为全球南方提供的合作平台。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重点是维护全球南方的安全与稳定,为全球南方提供发展机遇和促进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国支持全球发展八项行动,为全球南方加快发展注入新动力。
也有一些人想把中国与全球南方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想让全球南方选边站队。现在看来这些人的算盘是打错了。中国与全球南方的关系只会越来越紧密,合作越来越深入。
不管是全球南方,还是大金砖和上合组织都不是要针对谁,不是要与谁搞阵营对抗,更不是要搞地缘政治的竞争。这一群体和有关机制是要联合自强,是要共同发展,是要维护共同的利益和权益,是要在全球治理中有自己的代表性和话语权,是要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全球南方注定不是哪一方可以利用的政治工具。全球南方在国际舞台上必将会发挥更加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
在世界的大变局中,亚洲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增长,成为全球发展的高地,和平稳定的绿洲。全球的重心在向亚洲转移。亚洲的时代正在到来。亚洲为什么会比世界其他地区发展的更快更好?关键是亚洲总体上维持了稳定的局面,未发生大规模战乱与冲突。前几天虽然印度和巴基斯坦爆发了冲突,但很快就实现了全面停火。此外亚洲抓住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各种机遇,提升了区域合作水平,推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增强了经济的韧性。
中美两国削减贸易关税的协议预计将推动运费上涨,因为企业正争相利用90天的宽限期将货物运往太平洋彼岸(图源:彭博社)
当然,亚洲也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过去几年美国一直在亚洲推行它的所谓“印太战略”。这个战略说穿了就是一个围堵和孤立中国的战略。现在看来也难以为继。此外,一些域外国家挑拨离间域内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不断怂恿有的国家挑起事端,制造对抗,甚至把中程导弹,战备仓库搬到本地区,成为南海和平的最大破坏性因素。
北约也把手伸向亚洲地区,甚至想搞亚洲版的北约,这显然是要在亚洲搅局,在亚洲制造不稳定。亚洲根本不需要北约。北约连自己的事都搞不定,还想掺和亚洲的事?有点自不量力吧!还有一些区域的国家也不安分,总想插手和和介入区域国家间的事,或明或暗的拉一方去和另一方作对。
对那些想给亚洲制造不稳定的国家,想在亚洲搞事的国家,亚洲国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以亚洲的和平稳定为重,以亚洲的团结合作为重,做出正确的选择,站在正确的一边。
亚洲既有过去几十年发展的积累,又能与时俱进,抢抓先机,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取得主动。CPTPP、RCEP等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协定,促进和提升了区域内经济的发展水平。
亚洲既是中国的安身立命之所,也是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共同家园。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引领中国同亚洲各国友好合作,开辟新的天地。如今中国已同周边25个亚洲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是1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稳定的重心,经济发展的引擎,区域安全的支撑。
当然,邻里之间难免有磕磕碰碰,有利益纠纷,但只要秉持“共同家园”的理念,坚持“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就没有化解不了的分歧和矛盾,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开放,包括单边开放,与亚洲国家分享更多发展红利。
吴海龙在“全球繁荣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图源:中新社)
亚洲不是大国博弈的角斗场,而应成为国际合作的示范区。我们主张开放的区域主义,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共享亚洲的发展机遇。
人类正处于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孕育着新的机遇的时代。面对这个十分复杂且极具不确定的世界,中国将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一边,站在正义和良知一边,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