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大涨但仍在1港元左右徘徊,四环医药创新药资产到底够不够看?

这段时间,四环医药频频“刷脸”。

先是4月份集团旗下渼颜空间生物科技(吉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渼颜空间”)的注射用聚己内酯微球面部填充剂(俗称“少女针”)、聚乳酸面部填充剂(俗称“童颜针”)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

后是日前集团旗下轩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轩竹生物”)自主研发的CDK4/6(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4和6)抑制剂1类新药吡洛西利片(商品名:轩悦宁)2个适应症的新药上市申请(NDA)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注册批件。

创新药取得新进展的消息一出,振奋了股市。据了解,5月19日,四环医药股价一度飙升逾20%,收盘时也大涨了16.42%。那么,吡洛西利片这款创新药究竟有怎样的重大价值?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股价大涨,但四环医药股价长期徘徊在1港元左右(截至5月20日收盘报0.82港元/股),又揭露了企业怎样的发展问题?

吡洛西利片撬动了怎样的增量市场?

从获批适应症来看,吡洛西利片这款创新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根据四环医药发布的公告,吡洛西利片获批的2个适应症具体为:单药用于既往转移性阶段接受过两种及以上内分泌治疗和一种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成人患者;与氟维司群联合用于既往接受内分泌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HR+、HER2-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成人患者。

乳腺癌可以说是全球第一大癌症杀手了,相关患者群体十分庞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布的最新数据就显示,2022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达230万例,预计到2050年新发病例将达到320万例。另外,约70%乳腺癌患者为激素受体阳性(HR+)亚型。

目前CDK4/6抑制剂结合内分泌治疗是满足上述患者需求的标准方案,也决定了相关药物的商业空间必然不小。据灼识咨询数据,2023年CDK4/6抑制剂全球销售额超100亿美元。其中,中国CDK4/6抑制剂销售额达到22亿元,预计2032年中国CDK4/6抑制剂销售额将达到130亿元。

具体到产品方面,四环医药的吡洛西利片先发优势突出,为国内唯一获批单药用于HR+/HER2-晚期乳腺癌后线治疗的CDK4/6抑制剂。

那么,该款药物又是怎么脱颖而出的?疗效或起到决定性作用。

四环医药在公告中表示,尽管CDK4/6抑制剂已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治疗瓶颈,如绝经前患者疗效受限、 内脏危象患者预后欠佳、药物不良反应难以耐受及原发耐药等。

因此,吡洛西利临床试验也精准匹配了国内乳腺癌治疗现状。据悉,吡洛西利临床研究组中,既往接受晚期化疗的患者占比23.9%,原发耐药患者占比25.6%,绝经前患者占比37%,内脏转移患者占比68.2%。

吡洛西利联合氟维司群用药使二线治疗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14.7个月(研究者评估),盲态独立评审委员会(BIRC)评估的mPFS更是长达17.5个月。在吡洛西利单药后线治疗应用中,患者mPFS长达11个月,刷新全球同类疗法纪录,为全球晚期乳腺癌后线治疗提供了更优方案。

总体而言,庞大的市场需求叠加较强的产品竞争力,正在持续增强投资市场对四环医药创新药板块的期待。不过,基于当前四环医药整体经营现状,对于该集团,不少投资者还在观望,不敢贸然高估。

医美、创新药等新业务仍在“爬坡”

和大多数仿制药公司一样,四环医药已经不再靠“一招鲜吃遍天”,正将业务触角伸向医美、肿瘤、代谢、糖尿病、心脑血管等诸多高增长治疗领域。

该集团也在2024年财报中透露,其已具备60+轻医美产品管线、40+创新药及生物药产品管线,并布局了覆盖全国的具备强大商业化能力的医美和医药营销网络。

由此,四环医药展现出清晰的转型面貌,“医美+创新药”双轮驱动下各板块子公司的发展向好态势十分明显。

比如,聚焦医美领域。据财报透露,通过“自研+BD”双轨策略,渼颜空间医美平台已形成覆盖填充、塑形、光电设备及皮肤管理的60余款产品组合。其中,共有7款产品在年内获批,包括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双波射频Sylfirm X和3款注射针,麻膏类药品利丙双卡因乳膏和2款化妆品(艾芙美紧致靓肤精华和头皮护理护发精华)。

另外,销售布局上,截至2025年2月底,渼颜空间累计覆盖中小型医疗美容机构已超过6200家。其中,在战略合作层面,渼颜空间与70家医美连锁集团以及77家区域核心单体大机构签署年度合作协议,重点核心医院覆盖达1183家,较去年同期增长逾400家。

而在创新药及其他药品分部,惠升生物、轩竹生物这两家子公司是重要推力。

其中,惠升生物专注于糖尿病及并发症领域。2024年,惠升生物共有9款产品(14个品规)获批上市,包括德谷胰岛素注射液(惠优达®)、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惠优加®)、脯氨酸加格列净片(惠优静®)等。此外,惠升生物正在开发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降糖适应症已完成临床III期试验,处于数据统计分析阶段;减重适应症也于年内获批IND,并于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临床III期入组。

轩竹生物以创新为驱动,公司研发药品涵盖小分子药物、融合蛋白、抗体偶联药物 (ADC)等多种类型。其中,共有1个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安奈拉唑钠肠溶片)已进入商业化,2个创新药(4个适应症)处于关键临床试验或NDA审批阶段,4个创新药处于临床I期, 4个创新药处于IND阶段。

通过研发、销售等多维发力,去年四环医药的新业务已经展现出不错的增长潜力。财报显示,2024年,集团医美分部共实现收益7.44亿元,同比增长65.4%;创新药及其他药品的收益为0.58亿元,同比上升388.1%。

但这样的增势尚不足以制衡公司核心仿制药业务的下滑。据财报,2024年,四环医药仿制药分部实现收益10.99亿元,同比下降21.4%,占比58%。主营业务拖累下,四环医药整体业绩表现还是不太乐观,去年公司营收同比微增2.2%,亏损同比扩大301.1%。

500

可以看出,四环医药的新业务仍然处在爬坡阶段,虽然不断有成果出现,但目前并不能彻底扭转集团整体的经营状态,资本市场也自然会谨慎看待。当然,值得肯定的是,多元叙事使四环医药拥有了更多增长可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