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奔赴新疆,切莫错过且末!
2024年8月11日,随着河北保定学院内的一声声宣誓声落下,又一批保定学院的毕业生将奔赴新疆且末县开启支教生涯。
如果你问他们“你们去支教多久”,他们的答案是:一辈子,去新疆。
在出发前,他们或多或少都了解过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中昆仑山脉北麓的南疆小县城,也许知道这里的条件艰苦。
但且末究竟长什么样,只有亲见方能知晓。
沿车尔臣河,遇见且末
自木孜塔格峰现代冰川中的一滴融水开始,车尔臣河从中昆仑山一路向东北流淌至台特玛湖,沿途浇灌出一片又一片的绿洲。
而且末则是这一串绿色项链上最碧绿的一颗。
作为中国第二大县,且末县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部,是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更是“玉石之路”的发祥地。
▲图源:微信公众号@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在且末县最南部与若羌县交界处,海拔6973米的木孜塔格峰巍然耸立于东昆仑山脉的冷峻雪峰之中,这座昆仑山东段的高峰孕育出数百条冰川。
有的好似凝固的浪涛,有的好似静卧幽谷的群羊,有的龙骨错落、弧拱迭起,犹如琉璃瓦垄,有的高悬山脊恰似朵朵白云缭绕山间。
在昆仑山脉深处,有一个中昆仑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大自然创造的冰雪奇景使人眼花缭乱,木孜塔格峰不仅为保护区增添风采,更是国内外登山爱好者意欲攀登的目标,为探险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亦是世界级的冰雪探险考察基地之一。
这些冰川宛如天然的固体水库,向沙漠中源源不断的输送着生命的希望。
由于人迹罕至,这里成为了野生动物的乐园:野耗牛、熊、羚羊、雪鸡、山鹰、野驴、盘羊、赤狐、藏野骆驼、猞猁和叶尔羌马鹿等二十多种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原始的高原自然景观与繁多的野生动植物构成了中昆仑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使其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
保护区内有路蹄类濒危野生动物,藏羚羊、藏野驴、野耗牛等种群密度远高于邻近的阿尔金山和羌塘自然保护区。
夏季,沿车尔臣河谷地进入园区,可以看到红景天、点地梅、西藏黄花、鸢尾、棘豆等争相开放的高原花卉。
也有正在悠闲觅食的藏玲羊、野牦牛和在高山之巅驻足观望的盘羊、岩羊,这里是开展野生动植物观光、科研、探险、登山等活动的理想场所。
沿着车尔臣河一路向北,在昆仑山脚,大石门水利枢纽工程静立在车尔臣河峡谷入口,对调配水资源、防洪、发电以及下游灌溉起到重要作用。
而它的下游,就是绵延不绝的车尔臣河大峡谷。峡谷犹如一道撕裂大地的裂痕,将无垠的沙海与苍凉的戈壁一分为二。
峡谷两侧峭壁如刀削般陡立,褐红色的岩层在烈日下泛着沧桑的光泽。
俯瞰之下,蜿蜒的车尔臣河在谷底奔涌,河水裹挟着昆仑山的雪水,时而湍急如银练,时而平缓如碧绸,在黄沙与砾石之间劈开一条生机之路。
峡谷两岸,金色的沙丘与灰褐的戈壁对峙,形成“半是沙海,半是荒原”的奇观,偶尔可见零星的胡杨倔强地扎根于岩缝,以斑驳的绿意点缀着这片粗犷的画卷。
▲图片来源:小红书@扛起背包去旅行(喀什)
▲图片来源:小红书@扛起背包去旅行(喀什)
胡杨与水与沙
在阔什萨特玛乡,距县城仅33公里处,有一方神奇的天地——托盖布拉克景区。“托盖布拉克”,这个富有韵律的名字译为“骆驼泉”。
托盖布拉克景区是国家3A级景区,由形态各异的20多个天然湖泊组成,延绵近30公里。
湖泊周边有湿地、沙丘、戈壁、胡杨等独特自然景观,这些山水林田湖草沙共同构成了一幅自然画卷。
在这里,浅水缓缓铺向天边,芦苇荡在风的吹拂下翻涌出层层波浪,枯黄的旧杆与新绿的嫩叶混杂,风吹过时簌簌作响。
风蚀的戈壁之中,散落的湖泊将云层倒映成重重幻境。
水流在卵石滩上冲刷出树枝状沟痕,露出底下的沉积土层。浮萍碎片被推挤到岸边,结成不规则的绿色镶边。
远处沙粒堆积成连绵的弧形山脊,背风面陡如刀削;沙表布满风吹出的波纹,细密的纹路从坡顶辐射至底部;几簇枯草根从沙层中刺出,根部缠绕着干缩的骆驼刺枝条;正午阳光直射时,整片沙丘泛着刺眼的白金色,日落时转为暗沉的赤褐色。
黑褐色砾石平铺到天际,石块表面布满风蚀孔洞;零星分布的梭梭灌木把根系扎进石缝,灰绿色枝条蜷缩成团;盐碱地在低洼处析出白色结晶,踩上去嘎吱作响;偶尔可见小旋风卷起沙尘,贴着地面蛇形移动数十米后消散。
这里的胡杨格外的具有生命力。树干粗粝扭曲,纵向裂纹深如沟壑,褪下的树皮碎块半陷在沙土中。
根系穿透两米厚的盐壳层,主根末端在沙粒间隙分化出毛细根须,精准探入地下水位线,顶端新芽裹着蜡质鞘壳对抗沙尘。
正午沙丘滚烫的热浪里,这边的林子泛着熟透的杏子黄,那边的树群却沉淀出更浓郁的枫糖金。
而那些倒伏的枯木也不曾沉寂,碳黑的枝桠托着零星的残叶,像是故意在金黄的世界里点缀的衬托。
托盖布拉克景区内架设了3500米的木栈道,沿着木栈道蜿蜒前行,即可欣赏来自且末的独特风景。
在丝路驿站还建有观景塔、湖心亭、烽火台、游船码头等景点,可以和亲朋好友一起划船戏水、垂钓观鸟、沙漠徒步、胡杨写生、野炊烧烤、亲近自然、放松心情,充分享受休闲时光和大自然的美景。
毗邻315国道,有一个梧桐湾景区。这里曾经是个沙漠村,自从梧桐湾景区建好以后,村貌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条条七彩栈道布设在景区内,金黄的胡杨围绕着湖水,野鸭和水鸟拍打着翅膀自由嬉戏,小桥亭台两边杨柳轻舞。
九九八十一桩、七彩儿童游园、状元路、相思桥等各种网红打卡点人来人往,三五成群的游人忙着观景或拍照留念。
景区两边的特色美食丰富多样,面肺子、烧烤、大盘鸡、炒面等应有尽有。
湿地中生长着芦苇和蒲草,岸边长满了胡杨、柽柳、银白杨和红柳等野生植物。
和田美玉,且末为上
即便不是玉石爱好者,也一定听过和田玉石的美名,但却不一定知道和田玉中且末料的独特之处。
且末料密度高,玉石质地干净细腻,水头足、油性好、温润光泽、越盘越润,盘玩过一段时间后,呈现的浆色让玩家成就感十足。
且末料最具特色的是糖料。其中,糖白羊脂山料是最有名的,其白度堪比羊脂白玉中的白度。
且末糖料脂份非常好,玉质非常细腻,打灯几乎看不到结构,水头足,糖色多为深褐色,一般糖色淡的料子透度高,润度好。
糖色比较艳的肉都比较白;糖色暗的白肉发青,糖白色过度的地方常伴有类似水线的结构。
还有青白、青玉、糖青、青花、粉玉、糖玉、金山玉和黄玉等品种一应俱全。
白玉白如羊脂,粉玉红似炭火,青玉碧如绿叶,金山玉黑似纯漆而出众。其质优良,其色鲜艳,具有色纯、细腻、嫩润、坚硬、明亮等特征。
来到且末,带一块玉石回家,也是所有爱玉人的共识。
扎滚鲁克古墓群
在且末县城西南托乎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村以西绿洲边缘的荒漠中,坐落着一处扎滚鲁克古墓群。
这里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较大的一处古文化遗存,墓葬分布点多、范围广、年代早,墓葬延续使用时间长并且出土文物丰富。
古墓群中一号墓地规模较大、墓葬数量较多、文化特征较明显,最具代表性。这里出土的文物既有北方草原文化气息,又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由于墓葬处于较高的台地上,气温干燥,土为盐碱,墓葬修筑牢固,故尸体保存完好。
陪葬品有木条穿制而成的羔羊烤肉、馕、木制品、毛制品、陶器、乐器以及皮制品和石器,大小不一,但器物形制及颜色相同。
▲图源:微信公众号@巴州博物馆
▲图源:微信公众号@巴州博物馆
扎滚鲁克古墓群代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反映着这一地区汉通西域以前至魏晋的社会发展概貌,遗迹现象和出土文物表现出古代且末国文化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与丝路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
沙漠中心第一镇——塔中镇
在中国最大的沙漠中央,有一个孤独的小镇,这里离最近的县城有216公里远,正如它所在的位置一样,它的名字叫做塔中镇。
这座在沙漠中建立起来的小城虽然不大,但是它作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唯一补给点,主要是是为过往的石油工人、货运司机以及游客提供食宿等各项服务。
镇中有中国唯一设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加油站,几条沙漠公路都要在这里中转,重要性不言而喻。
早在1989年,人们在这里发现高产量的油田,塔中油田就此诞生。然而,位于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采集石油不是简单的事情。
石油工人每日徒步穿越沙丘前往作业区,机械时常陷入流沙,仅清理积沙就需数小时。
正午地表温度能烫化胶鞋底面,防静电工服被汗水浸透又晒干,凝结成片片盐壳。沙暴袭来时,细沙透过口罩缝隙在呼吸道结成硬痂。
如今,走过塔中镇的“彩门”,上面书写的“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依然在激励着过往的人们。
在这里,彩门上的“我为祖国献石油”也不只是一个歌曲名称或者大家口中谈笑的话语,而是工人们真真切切的誓言。
从昆仑山脉到沙漠心脏,且末看似风景优美的背后,是半年风寒半年沙的艰苦。
保定学院的老师们奔赴且末,正是希望通过教育改变新疆孩子们的命运。看着学生们背起行囊离开家乡,他们笑道:“我们来到这里,不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走出去吗?”
荒漠、戈壁、雪山还是湿地?
且末深藏在西北最无人问津的角落,用胡杨和玉石默默等待着游人的到来。
所以下一次旅行新疆,切莫错过且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