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直面小米危机:SU7 事故余波未平,玄戒 O1 力挽狂澜

500

文 | 大力财经

作者 | 魏力

在科技与汽车行业的交织领域,小米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存在。

2025年,对于小米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雷军在5月的内部演讲,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巨浪。

3月29日的小米SU7高速事故,无疑是小米发展道路上的一次重大危机。在NOA辅助驾驶状态下的碰撞起火,导致3人遇难,这一事件瞬间将小米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雷军坦言,小米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公众对小米这个品牌的期待,远远超出了它作为“汽车行业新人”的自我认知。事故发生后的4周内,SU7标准版销量累计下降近30%,这一数据无疑让小米的管理层感到压力巨大。然而,另一方面,订单却积压达15万辆,产能瓶颈又成为了摆在小米面前的另一大难题。

就在这样的危机时刻,雷军却又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自研芯片“玄戒O1”即将发布。这一消息,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给小米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可能。那么,小米究竟能否凭借“玄戒O1”以及一系列的战略调整,走出当前的困境,实现从“创业公司”向“硬核科技引领者”的华丽转身呢? 

500

01.小米SU7事故:伤痛与反思

3月29日晚的那场事故,成为了小米的一个转折点。它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更像是一个导火索,引发了公众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强烈质疑。小米股价曾单日暴跌5.59%,蒸发市值800亿港元,后续还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股价进一步下跌。一时间,小米被推到了舆论的审判席上。

雷军在内部演讲中深刻地认识到,小米不能再以“新人”自居。公众对小米的高期待,要求小米必须以“行业领导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为此,小米取消了原定的15周年庆典活动,将重心转向了内部整改。这一举动,显示出了小米对此次事故的重视以及想要彻底解决问题的决心。

从销量数据来看,事故后的影响十分明显。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在第16周达到近期销量高点后,小米SU7周销量随即连续环比下降。16周到19周,小米汽车(小米SU7和小米SU7 Ultra)销量分别为0.72万辆、0.70万辆、0.57万辆和0.52万辆。其中,小米SU7销量分别为0.67万辆、0.64万辆、0.52万辆和0.47万辆。4周之内,小米的主力车型小米SU7标准版销量累计降幅近30%。但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的订单池如今已积压15万辆以上。这一方面说明小米汽车仍然有一定的市场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小米在产能方面的不足。

大力财经分析认为,此次事故对于小米来说,既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也是一次成长的机遇。如果能够妥善解决安全问题,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小米有望在汽车行业树立起更加负责任的品牌形象。

02.玄戒O1:十年磨一剑的芯片突破

在小米的发展历程中,芯片研发一直是其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从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小米就踏上了艰难的造芯之路。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玄戒O1即将问世。这款采用台积电4纳米工艺的芯片,CPU采用“1+3+4”三丛架构,GPU搭载英国Imagination技术,综合性能接近高通骁龙8Gen2,并且首次集成UWB技术。它的出现,标志着小米正式跨入高端SoC领域。

玄戒O1的战略意义重大,小米成为全球第四家拥有自研SoC的手机厂商,这使得小米在芯片领域减少了对外依赖,能够更加自主地掌控产品的核心技术。对于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来说,玄戒O1的UWB功能可实现与小米汽车的无感交互,如自动解锁、座舱调节等,未来还将拓展至智能家居和IoT设备。

500

在研发投入方面,小米过去5年累计投入1050亿元,2025年预计超300亿元。如此巨大的投入,彰显了小米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决心和力度。大力财经分析认为,玄戒O1的发布,是小米技术积累的一次集中爆发,也是小米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提升话语权的重要砝码。

03.

舆论与市场:争议中的前行

然而,小米目前的处境可谓是争议并存。除了SU7事故和销量下滑的问题,SU7 Ultra碳纤维机盖“虚假宣传”维权事件也在持续发酵。

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宣传中被赋予了诸多光环,但首批车主提车后的实测结果却与宣传大相径庭。多名车主使用鼓风机测试发现,风道开口处无法吹动纸巾,拆解后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无异。这一情况引发了众多车主的不满,他们要求小米汽车无损退车。尽管小米汽车于5月7日深夜发布致歉声明,并提出了补偿方案,但车主们并不满意。

不过,在争议声中,也有来自官方的支持。人民网发文肯定小米在芯片、新能源车的创新,称“没有不可逾越的高山”。这无疑给处于舆论风波中的小米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从市场表现来看,虽然小米SU7在事故后销量有所下滑,但在4月份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排行榜中,仍摘得了10万-50万区间榜首,28585辆的销量虽较3月的29244辆有所降低,仍保持着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总结

雷军的这次内部演讲,无疑是小米在关键时刻的一次重要发声。它标志着小米从“创业公司”向“硬核科技引领者”的转型决心。玄戒O1的发布,是小米十年造芯之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展示了小米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实力和成果。

但同时,小米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事故后的信任重建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小米在汽车安全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在产能方面,小米也需要加快工厂建设和生产流程优化,尽快满足订单需求。

对于SU7 Ultra碳纤维机盖的维权事件,小米应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解决,与车主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给出一个让消费者满意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挽回消费者的信任,提升品牌形象。

从长远来看,芯片自主与汽车安全升级将成为小米突围的关键。在竞争激烈的科技和汽车市场,小米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坚持技术创新,注重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