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冲突,印度赌国运赌输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猫哥的视界”
5月10日,本来打得你来我往的印巴冲突,突然戛然而止。
两方宣布停战,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然而,停战归停战了,围绕着本轮印巴冲突,还是有很多谜团难解。
这场战争是怎么突然开打的?又是怎么突然结束的?
印度坐拥国力优势,为什么受到一点损失就停战了?
随着消息一点一点地流传出来,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
这场冲突,是印度一场赌国运的行动,只不过赌输了而已。
1 来龙去脉
我们都知道,这次印巴冲突的起因,是2025年4月22日发生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加姆镇的一个恐怖袭击事件。
武装分子向国内外游客扫射,造成至少26人死亡,20多人受伤,其中一半是外国游客。
看了前几天猫哥文章《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什么不谈判分割克什米尔?》的都知道,克什米尔这地方就是印巴的火药桶,发生袭击事件一点也不奇怪。
比如2019年的印巴冲突,就是因为有克什米尔武装分子用汽车炸弹炸了印度中央储备警察部队的车队,造成40多人死亡。
可是这次的袭击事件,却和以前的有所不同,处处透着诡异。
——克什米尔的武装分子的袭击目标。
他们背后有巴基斯坦支持这不是秘密,但他们的袭击目标,主要是印度在当地的统治势力,比如军警宪特以及政府机构等等,袭击游客还是第一次。
而且,袭击游客本身就是个很恶劣的事件,纯粹给国际社会递刀子,武装分子这么干的动机,让人无法理解。
更有意思的是,袭击事件之后,除了逃走的武装分子之外,其他的全部被击毙了!一个活口都没有!
到底是恰好武装分子都死了,还是印度想掩盖什么?
——武装分子的袭击,发生在万斯到访印度的第二天。
不得不说,“乡巴佬”万斯就是一把扫帚星,去哪里哪里出事。
今年2月13日,万斯到访慕尼黑,结果第二天,慕尼黑发生恐怖袭击,恐怖分子汽车冲撞人群,导致39人受伤。
今年4月20日,万斯会见教皇方济各,次日教皇去世。
这次呢?
4月21日,万斯带着自己的印度裔老婆到访印度,结果第二天,克什米尔恐怖袭击就发生了。
到底是万斯这人是厄运缠身,还是本身万斯就牵扯在了“厄运”之中呢?
从美国和印度都有对抗中国的战略需要来看,这事还真不能排除有美国参与。
——袭击之后,印度马上就把矛头指向了巴基斯坦,这不符合常理。
说实话,手里就那几个武装分子尸体,袭击动机、袭击方案、袭击势力一概不知。
印度在袭击12小时候,就突然宣布要对巴基斯坦实施制裁,包括对巴断水、驱逐巴基斯坦武官,对巴基斯坦关闭领空等等措施。
话说,咱是不是先调查一下这事和巴基斯坦有没有关系再行动啊?
可印度偏不,直接把锅扣在了巴基斯坦头上,然后命令边境炮击巴控克什米尔。
说实话,这么着急,真的很容易让大家联想这事是印度自导自演了。
本来吧,这只是大家猜测的,但万万没想到,5月1日,一份印度机密文件通过社媒“电报”(Telegram)泄露了,把这事是印度自导自演的给实锤了!
这份文件,是“印度调查分析局RAW”(印度版中央情报局)呈递给印内阁秘书处的行动方案。
文件显示,RAW计划在美副总统万斯访印期间,在印控克区谷地策划高伤亡、高能见度袭击。
虽然没提“袭击”的具体细节,但对于袭击发生之后怎么进行后续行动,写的很详细。
第一是通过多种手段伪造证据。
如利用AI生成虚假证人证词、模糊视频等,并要求印媒(如新德里电视、《印度快报》)在袭击后36小时公开释放证据嫁祸巴及其情报机构“三军情报局”(ISI)。
第二是控制行动范围不超过控制线(LoC)1.2公里,避免触发国际仲裁。
第三是为“俾路支解放武装”(BLA)和“俾路支民族主义军”(BNA)提供行动机会,以在巴俾路支省制造代号“T-48”的行动。
第四是引导舆论将袭击与“伊斯兰阴谋”关联,并抓住美副总统万斯访印窗口,获取国际社会同情支持。
最终,RAW目标是迫使巴陷入克什米尔-俾路支双线危机,彻底丧失对印度河水资源控制权。
RAW还计划在行动早期阶段加强监视中巴经济走廊(CPEC)和巴瓜达尔港。
此外,若主计划败露,RAW还将启动在印控查谟和克什米尔肖平地区(Shopian)部署的备用系统。
说实话,这种网上流传的真真假假的文件多了,谁也不知道这事是不是真的。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发生的另一个事件,证明了文件的真实性。
5月2日,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数百名“俾路支解放军”(BLA)与“俾路支解放阵线”(BNA)武装分子突袭曼戈切尔市,占领交通要道、攻陷了政府大楼。
这不就是文件中提到的“T-48”的行动么?
无论是行动时间还是行动方向,都完全吻合!
对此,印度方面是坚决不承认的,痛斥巴基斯坦方面伪造文件。
不过有意思的是,5月2日,印度国防情报局局长拉纳中将,突然解职了!调往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当军区司令。
我们翻翻地图就会发现,这地方远离印度本土,在马六甲海峡西口之外,属于印度妥妥的边陲之地。
群岛里面还有原始人,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从直接上达天听的核心部门,到偏远地区司令,这分明就是发配了。
就有人猜测,文件是从国防情报局泄露的。
因为RAW要行动必须国防情报局配合,然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文件就被泄露到了网上。
结果莫迪震怒,拉纳中将背锅。
所以,虽然印度还死不承认,但这份文件的真实性正在一点一点印证。
这说明,这次印巴冲突的导火索,就是印度自导自演的一次栽赃行动。
2 莫迪的盘算
说实话,一开始很多人都想不明白,印度为啥要搞这种恐怖袭击?
一般来说,印度是喜欢内部矛盾外部解决的。
比如2019年印巴冲突的时候,正值印度大选。
莫迪通过对巴基斯坦的越境打击成功树立了自己的强硬形象,然后2个月后莫迪成功当选。
可是这次呢?
莫迪去年已经选举过了,国内也没什么特别强大的政治对手,按理说莫迪没必要搞这个激发外部矛盾的行为。
不过,如果说你觉得莫迪发动战争只是为了赢得大选,那只能说明你小看莫迪了。
虽然我们经常在网上调侃“莫迪老仙,法力无边”,但站在印度角度来看,莫迪还真算是印度的天降伟人了。
甚至其历史地位,要超过尼赫鲁,仅次于甘地。
为什么这么说?
看看莫迪干了什么吧。
从厕所革命开始,建污水处理厂,搭建全民医保体系,废除落后的法律条文,“废钞令”(打击腐败),农业改革(把农民从地主手里解放出来),军队改革(废除军人终身制),还有最重要的以统一的印度教意识形态实现国族再造等等。
虽然中间闹的笑话也不少,但我们能感觉到,莫迪和那帮只知道贪污的国大党不同——
在贪污之外,还是想干一些事情的。
从2014年到2024年,印度的经济增长了107%。
从2014年的2.1万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4.4万亿美元,这种成绩放在印度历史上,有谁能做到?
所以印度人相信莫迪、热爱莫迪、赞颂莫迪,绝不是假的。
但是呢,既生瑜何生亮!
印度的成就是很惊人,但不好意思,前面还有个中国呢。
和中国一比,印度就不算啥了。
所以印度人眼前最紧要也是最现实的目标,就是赶上中国。
唯一抓手,就是制造业。
只有制造业,才是强国之本。
巧了,印度现在恰好位于历史性的制造业赶超中国的战略机遇期。
随着中美从合作走向对抗,西方国家主导的产业链从中国向外转移,也就成了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了。
谁能代替中国呢?
如果单纯从“友岸外包”的条件来说,符合条件的国家很多。
比如越南、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柬埔寨、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印度等等。
虽然印度人口多,但其他方面的优势,还真不大。
如何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击败所有对手最大限度地承接来自中国的产业链转移?
就成了莫迪必须考虑的事情。
对莫迪来说,这就是印度的国运所在,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接不住,印度就只能再蹉跎50年。
但一旦接住了,印度到独立100年(2047年)成为发达国家的梦想,还真的不是梦。
不过呢?
印度如果想全盘得到美国的扶持,承接产业链,空口白牙是不行的。
要想取得美国信任,必须要有投名状。
第一个投名状,就是俄罗斯。
我们都知道,印度和俄罗斯的关系很密切。
俄乌战争期间,印度是重要的俄油销售商,低价买来转手就能卖出高价。
而且印度军队的大部分军备,从战斗机到防空导弹,都是来自俄罗斯,甚至印度的航空工业也非常依赖俄罗斯。
对于这样的印度,美国能放心么?
肯定不能放心。
所以,莫迪这次在俄罗斯胜利日阅兵中,不仅没有亲自去观礼,也没有派军队参加阅兵,只派了一个副防长糊弄了一下。
说实话,这相比2015年,已经算是极大的降级了,毕竟当年莫迪和印度军队都去参加了。
显然,莫迪在向美国做出疏远俄罗斯的姿态。
第二个投名状,就是中国。
印度和中国有领土纠纷,美国和中国有战略纠纷,所以在对抗中国的立场上,印度和美国的诉求是一致的。
所以对印度来说,最好的投名状,就是对抗中国,然后给美国看。
当然,莫迪很清楚自己和中国实力悬殊,所以不敢直接和中国开战,于是印度就想到了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是个很好的开战对象。
一方面是印度世仇,另一方面巴基斯坦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拥有巨大价值。
比如一带一路样板工程——中巴经济走廊,就在巴基斯坦境内。
从经济层面来看,中巴经济走廊包括大量基建项目。
比如萨希瓦尔、卡西姆港等燃煤电站,比如“中巴友谊路”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升级改造项目、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等。
这些项目可以极大提振巴基斯坦的经济,帮助巴基斯坦摆脱贫困,同时也给中国的基建产能找个出口。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是中国突破美军在东亚包围圈的关键布局,也可以使中国西部经济获利。
同时还可以盘活死气沉沉的巴基斯坦经济,进一步稳固中国西部。
从经贸角度看,中巴经济走廊从喀什到瓜达尔港,提供了一条绕过马六甲海峡的战略通道。
缩短了中国西部内陆地区与阿拉伯海的距离,降低了能源运输和商品贸易风险,缓解了“马六甲困境”。
所以,无论对巴基斯坦还是对中国来说,中巴经济走廊就是一条不折不扣的龙脉。
但问题在于,中巴经济走廊有一段,在克什米尔。
没错,就是印巴的火药桶克什米尔,也是印度最好的投名状。
印度的计划,就是制造一个恐怖袭击事件,然后以此为借口对克什米尔发起全线进攻,掐断中巴经济走廊。
只要计划成功,将巴基斯坦和中国从领土上隔离开,就彻底打断巴基斯坦龙脉,也掐灭了巴基斯坦发展的希望。
同时,因为战争在巴基斯坦境内开展,也不会给中国武力干涉的借口,顶多就是给点武器而已。
所以,莫迪怎么盘算,这都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堪称神来之笔。
说实话,莫迪这么玩,其实和当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差不多。
当年中国也是需要引进外资,但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始终不被美国信任。
所以就把当年把美国打出心理阴影的越南打了一通,帮美国出了口气,赢得了美国信任。
从此西方技术和资金开始源源不断进入中国。
这么来看,说莫迪是印度的邓小平,一点也不夸张。
所以对照印度泄露出的那份袭击文件来看,这一招是蓄谋已久的,就差一个引子而已。
印度要做的就是等这个引子引爆,然后先发制人,全面消灭巴基斯坦空军,彻底占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
掐断中巴经济走廊,赢得美国信任,走上人生巅峰。
对于美国来说,对印度的冒险行为也是乐见其成。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整个4月份,中美的关税战打得昏天暗地,特朗普对强硬的中国十分头疼。
但手头的牌又有限,没法逼中国让步。
那咋办?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前面和中国打关税战,背后让印度对巴基斯坦捅刀子。
不得不说,这对中国绝对是一招狠棋,也是一招杀招。
中国如果死扛着不让步,那就只能坐视印度吞并克什米尔。
中国如果让步,美国固然可以施压印度停止在克什米尔的军事行动,但代价就是前期中国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功亏一篑了。
所以,联系到万斯在袭击之前访问印度的事情,不排除这件事本身就是印度和美国在一起商量好的针对中国的阴谋。
3 灰头土脸
从理论上来看,无论是印度还是美国的谋划,都是挺有道理的。
但是呢?这个世界上的所有谋划,最终都要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
计划完美执行的前提,也是印度能够干脆利索地解决掉巴基斯坦军队,吞并克什米尔。
可实质上如何呢?
印度刚一动手,就被打了个灰头土脸!
我们可以简要复盘一下本轮印巴冲突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空战
5月7日凌晨,印度军方发动代号为“辛杜尔行动”的军事打击。
对巴基斯坦境内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9处目标发动导弹袭击,声称目标是恐怖主义基础设施。
为了保证袭击的成功,印度下了血本。
在战区北部和中部集中了70多架战斗机,编成8个编队,利用喜马拉雅山脉和普尔潘贾尔山脉之间的斯利那加平地,试图发射防区外导弹对巴基斯坦实施攻击(吸取了2019年教训,不再越境攻击了)。
但是印度的机群刚一集结,其实就被巴基斯坦的ZDK-03预警机给发现了。
巴基斯坦空军马上进入战备状态,值班战斗机紧急起飞,形成了40架左右的防守态势。
注意,这个时候,巴基斯坦方面还是比较克制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一次威慑行动,还是攻击行动。
但是,等预警机发现印度机群进行空地武器分离后,那么很明显,这就是一次攻击行动了。
于是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下令开火。
然后,21世纪最精彩的一次超视距空战发生了!
说起来,无论是巴基斯坦方面的歼10C还是枭龙,或是印度方面的阵风、幻影、苏30、米格29,都算是同代机。
不存在什么代差,那为什么巴基斯坦能打出6:0的战果来呢?
就是因为巴基斯坦从中国学来了体系作战大法。
其他国家研发战斗机,其战术往往都是依托飞机本身的性能去制定战术。
比如机动性好就打近距离格斗,雷达好就打中距空战,挂载能力强就搞对地突击等等。
很少有人把战斗机放在体系里面去考虑应该如何作战。
目前,能搞出体系作战的,只有中国空军和美国空军。
其实现路径也差不多,都是用卫星、地面远程雷达、预警机、防空导弹、战斗机、电子干扰系统来形成一个作战体系,发挥各自的长处,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HQ-9B地空导弹很厉害,但是如果藏在远处的山脉之后,就打不到了。
这个时候,就可以用ZDK-03A预警机对导弹实施A射B导,打击藏在山体后面的敌方战斗机。
再比如,歼10C作为一款制空战斗机出身的飞机,要论挂载能力是没法和阵风相比的,但那又如何?
只要数据链在,完全可以由其他战斗机帮忙发射,然后由歼10C进行引导攻击嘛!
这次的巴基斯坦空军,就深得中国空军体系作战的精髓(毕竟中巴每年都要搞“雄鹰”联合军演)。
歼10C根本不开火控雷达(以免锁定后被阵风的RWR系统告警),只是单向接收ZDK-03A的数据信息。
然后在最佳态势情况下,以仰角状态发射PL15导弹,把导弹抛向高空。
为啥要抛射?为了更远的高度和射程。
剩下的,就交给PL15了。
PL15可以说是中国专门为体系化空战设计的一款空空导弹,具备双脉冲火箭发动机+双向数据链+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
它怎么作战呢?
首先是双脉冲发动机的第一级开始工作,将导弹加速至4马赫,关机进入滑翔状态。
双向数据链可以让它接收预警机、战斗机上的雷达数据,然后进行中段修正。
注意,这一阶段导弹完全没有任何主动雷达信号发出,所以对方战斗机也不会告警。
等到距离敌机20公里左右的时候,第二级发动机点火。
开始工作将导弹加速到4马赫,同时导引头雷达开机,主动锁定敌机。
此时敌机的告警系统甚至来不及反应,就被导弹击落了。
从事后巴基斯坦方面放出的录音来看,印度飞行员根本不知道导弹是从哪打来的,就被击落了。
甚至僚机在看到天上出现火光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能绝望地叫喊。
说实话,这种体系化作战,完全颠覆了现代空战模式和空战战术。
印度怎么也想不到空战是这么个打法,而且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也没什么破解办法。
第二阶段:无人机和导弹战
印度空军战机被打出6:0之后,举国上下都是懵逼的。
但印度作为一个体量远超巴基斯坦的大国,又不可能吃亏就算了。
所以从5月8日开始,就对巴基斯坦进行了无人机和导弹作战。
为啥不起飞飞机了?
显然印度空军已经被打怕了。
从5月8日到5月9日,印度向巴基斯坦方面发射了200多架无人机,把巴基斯坦炸了个鸡飞狗跳(虽然巴基斯坦说全部拦截了,但这话里面显然有水分)。
本来吧,这事可能就这么算了,双方都占了便宜也吃了亏,然后回去各自宣布胜利也就完事了。
但万万没想到,5月10日凌晨,印度突然发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和布拉莫斯巡航导弹,袭击了巴基斯坦的机场!
从效果来看,这次袭击并不成功,不少导弹都被拦截了。
不过好巧不巧,有一枚导弹掉到了拉希姆-亚尔汗机场,直接把巴基斯坦给炸毛了。
为啥?
一方面,这个机场不在克什米尔,而是在拉瓦尔品第。
拉瓦尔品第啥地方?
巴基斯坦总部所在地!
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只有12公里!炸这里太挑衅了!
另一方面,这个机场实在很敏感。
印度人说这里是个空军基地,但其实一架战斗机都没有。
这地方算是阿联酋王室在拉希姆-亚尔汗皇宫度假时的专用机场,部署的都是公务机和运输机。
咱们都知道,巴基斯坦很穷,买军火的资金,大部分都是阿拉伯国家的资助,其中大头就是阿联酋。
阿联酋王室一直非常青睐一种鸟叫波斑鸨(据说肉食可以壮阳),这种鸟只有这个地方有。
所以每年秋天,王室们都会过来住一阵子,亲手捕猎波斑鸨。
如果我们有兴趣,可以用卫星地图查看一下机场周边,都是豪华的宫殿和宾馆、医院等等,都是为阿联酋金主服务的。
现在你把机场炸了,阿联酋金主不来了,那采购军火的钱从哪来?
是可忍,孰不可忍!
报复,必须报复!
于是,也就有了巴基斯坦10日凌晨对印度发起的报复作战,同样也是导弹+无人机,以及一些空射武器。
不得不说,这次反击又把印度打蒙了,全国冒火。
折腾了一天,也没能做到有效反击,只能在网上拼命给自己找补,说自己没什么损失。
然后到了10日下午,印巴双方就宣布停战了,而且巴基斯坦方面说是应印度要求停战的。
为啥印度会停战?
因为这两次冲突,把印度军队的信心给打没了。
——打空战吧?
巴基斯坦拥有中国体系,占尽便宜,印度有多少飞机能拿来扛中国的导弹?
——打无人机和导弹战吧?
眼前能占到便宜,但别忘了,巴基斯坦背靠中国,几乎拥有无限产能。
要是单拼无人机和导弹的话,印度根本拼不过啊!
到时候发射100枚出去,巴基斯坦发射过来1万枚,那咋办?
难道真要和巴基斯坦打核战争吗?
——那针对克什米尔打陆战呢?
更不现实了!
一方面是克什米尔山区的补给实在是太难了;
二是没有制空权,巴基斯坦空军不说轰炸了,只要吧相关补给线路一炸,印度十几万大军都要饿死在山沟沟里!
——求助于国际社会吧?更有意思了。
安理会也不开会讨论,美国忙着打关税战,中国和俄罗斯在看阅兵,英法也不吱声。
各方会谈也没提及印巴局势,好像全世界都把印度无视了。
看来看去,最终印度不得不吞下苦果,选择停战。
反正只要宣传到位了,谁知道自己输了?
你没看见印度都已经组织了10天庆祝活动了么?
印度这边失败,美国那边“以印压中”的阴谋自然也就无法继续了。
最后不得不坐在谈判桌上,和中国签署了贸易联合声明。
4 从实力地位出发
不要低估这次印巴冲突对世界的影响。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
在开战前,印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可要远远强于中国。
在当时面对美苏冷战对峙,威胁中小国家站队的情况,一些国家抱团聚集在一起,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印度,就是三个创始国之一,而且是最大的国家。
所以那个时候的印度,可是妥妥的第三世界领袖,在国际上一呼百应。
比如1961年12月,印度出动军队,武力收复被葡萄牙殖民者长期控制的果阿、达曼、第乌岛等地区。
经过48小时的战斗,最终取得胜利,当时面对葡萄牙的抗议,可是有53个国家支持印度的。
击败了曾经列强的印度,也开始把自己视为世界的第三极,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于是开始进行“边境扩张”政策,准备赌一赌国运,爬上世界屋脊占领东亚水极。
结果呢?
面对解放军的还击,印军如一盘散沙,毫无组织,不战而逃,全民族都抬不起头。
结果世界各国一看,印度居然这么水啊!
各国也就此看明白了,中国才是第三世界老大。
所以我们回忆一下中国建交史,1962年之后出现了很明显的一段建交高潮。
印度呢?从此一蹶不振,丧失了第三世界领导人地位。
毫不夸张地说,这次印巴冲突,也打出了1962年的效果。
自莫迪上任以来,就一直炒作所谓的“龙象之争”,把自己摆在了和中国平起平坐的地位上。
军方通过拼命在全世界大撒币,也拼凑起来一支看起来很强大的军队。
这次印度想利用当前中美博弈的关键时期,再次赌一把国运,在克什米尔地区打一仗,打出自己的统战价值。
可是还没等中国出手,印度就被国力远远弱于自己的巴基斯坦打了个满头包。
印度的赌国运,一下子踢到了铁板上。
虽然印度媒体还在渲染大赢特赢,但各国不是傻子,对印度的实力,会有一个新的评估。
毫无疑问,未来的第三世界国家会更看不起印度,在选择合作对象时会进一步靠拢中国。
西方国家也不再指望印度能在西南方向牵制中国,对印度的全面投资和扶持,也会戛然而止。
目前,印度的股市已经蒸发了一万亿美元,这显然是外资在拼命逃离印度。
经济和政治息息相关,政治上打不赢,印度经济就面临全面崩溃的风险。
所以,当莫迪决定赌国运的时候,失败的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未来印度的悲惨命运,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