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生活业绩迎曙光 大文娱脱离亏损“泥沼” 阿里2025财年表现几何?

5月15日,阿里巴巴发布了2025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其中披露了阿里本地生活及大文娱相关业绩表现。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财报背后的故事,看看阿里这两大业务板块究竟表现如何。

出品丨网经社

作者丨无痕

审稿丨云马

配图|网经社图库

本地生活服务:订单增长与AI赋能双轮驱动

先看本地生活服务板块,财报数据显示,2025财年本地生活集团收入达到670.76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第四季度收入161.34亿元,增速10%。更令人瞩目的是,全年经调整EBITA亏损36.89亿元人民币,较2024财年的98.12亿元,亏损大幅收窄62%。

500

这背后,是阿里本地生活集团“订单规模扩张+AI技术提效”双轮驱动的初步成果。

AI技术在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饿了么配送方面,通过优化配送算法,AI能够精准规划骑手路径,有效降低履约成本,提升配送效率。商家运营上,饿了么利用AI进行智能定价和动态补贴,根据市场情况和用户行为数据,为商家提供更科学的定价策略和补贴方案,从而提升转化率。

500

高德地图则借助AI技术提供更精准的路线规划和实时交通信息,不仅提高了导航服务的准确性,还通过智能广告投放系统,为商家带来更多的曝光机会。AI赋能使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在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也为用户带来了更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阿里京东美团“三国杀” 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竞争加剧

本地生活的战场远未平静。京东外卖的入局,打响了2025年数字生活服务市场竞争“第一枪”。京东、美团、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三家形成了以外卖为核心的即时零售新“战事”。

500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依托平台流量与品牌资源,淘宝闪购团队推动了大批品类以及品牌入驻,拥有丰富的商家和商品供给。饿了么则通过社会化仓配、超算调度平台、地图技术等成熟的即时履约能力,实现履约。淘宝闪购以“轻资产重协同”的策略,将多年布局即时零售的积累,与饿了么成熟的即时履约能力和城市网格化运营能力结合实现的高效协同,低成本地复用了淘宝的用户规模和线上运营优势,以激活高频消费品类爆发式增长。

500

庄帅进而表示,在存量市场阶段,平台间的竞争早已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争我夺,各大平台将进入生态协同体系的竞争,份额的增减则在于协同效应的强弱。

500

行业竞争上,阿里本地生活还面临其他强有力竞争对手:高德面对着百度地图、腾讯地图、美团打车以及滴滴出行、曹操出行、T3出行等移动出行平台的竞争;飞猪则面临着携程、同程、去哪儿、途牛等OTA平台的竞争。

大文娱业务:内容创新与技术突破实现盈利 但挑战仍存

再来看大文娱板块,阿里大文娱集团2025财年营收222.67亿元,同比增长5%。经调整EBITA为亏损5.54亿元,同比收窄64%。此外,一季度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12%,经调整EBITA盈利3600万元,终结多年亏损局面。

陈礼腾表示,阿里大文娱业务实现全年亏损大幅收窄,Q4扭亏为盈的转折源于以下原因:

(1)内容方面,优酷通过成本控制和内容变现能力提升显著改善经营效率,如引入“短剧+长剧”混合模式降低内容投入风险;大麦网依托演出赛事线上票务平台,GMV同比增长4%,带动收入增长;

(2)技术突破上,AI成为核心驱动力:优酷利用AI进行内容推荐和用户画像分析,提升会员转化率;大文娱集团探索虚拟拍摄技术商业化路径,通过虚拟制片降低影视制作成本;

(3)成本控制上,阿里大文娱的扭亏为盈不仅依赖短期成本削减,也受益于长期战略协同,如阿里云和AI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其提供算力支持。

500

业务上,阿里大文娱的主要对手也涵盖了多个领域:在线视频领域有腾讯视频、爱奇艺、B站、芒果TV等;在音乐领域有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在演出及票务领域有猫眼、摩天轮等。陈礼腾表示,大文娱业务仍需警惕内容投入与回报的不确定性、AI技术商业化落地压力、竞争加剧与用户需求分化、成本控制与内容质量的平衡等挑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