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局:香港超一半富豪不愿交棒下一代
汇丰最新发布的《亚洲家族企业:传承规划促进和谐》报告揭示了亚洲家族企业在代际传承中的矛盾与挑战。
数据显示,尽管全球78%的企业家倾向让家族成员接班,但亚洲尤其是中国内地、香港及台湾地区的传承规划明显滞后。其中,香港仅有44%的企业家明确希望下一代接掌家族业务,而中国内地和台湾的比例也仅为56%与61%,远低于印度(79%)、英国(77%)等市场。这背后既体现了亚洲家族企业的转型焦虑,也凸显了代际价值观差异对企业存续的深远影响。
报告指出,香港企业家对出售业务的偏好尤为突出,29%的受访者考虑以此作为退出途径,比例高居亚洲前列。
这一现象或与两大因素密切相关:其一,香港家族企业多扎根于传统行业(如地产、贸易),年轻一代对接掌传统产业兴趣有限;其二,香港高度国际化的商业环境促使企业家更倾向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财富变现。然而,此类选择也暗藏风险——若缺乏系统的家族财富管理机制,短期套现可能导致长期竞争力流失。
与此同时,亚洲多代企业家普遍面临“责任继承”的文化张力。例如,中国内地近60%的第二、三代企业家认为继承家业是义务,而印度仅7%的后代持相同观点。这种差异折射出儒家文化圈对家族纽带的强烈认同,但过度强调“责任”也可能抑制创新活力,加剧代际冲突。
面对复杂局面,汇丰专家建议亚洲家族企业采取更灵活的传承策略。一方面,通过设立单一家族办公室(SFO)构建专业化财富架构,既能实现资产保值,也可为下一代提供试错空间;另一方面,混合型退出方案(如部分业务传承、部分出售)逐渐成为趋势。
例如,电子行业因全球供应链重组压力,21%的受访企业家计划出售业务,但同时通过家族基金保留核心资产控制权。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强调“时间”是传承规划的核心变量。亚洲家族平均需要10-15年完成平稳过渡,而香港、内地等市场的规划滞后可能加剧交接风险。因此,企业家需尽早明确角色分工,引入外部专业团队协助制定税务、法律及治理框架,以缓解“仓促交班”导致的经营断层。
《一波说》以为,从“家族使命”到“共识经济”,可能是未来家族企业传承之趋势。
当前,亚洲正经历规模空前的财富代际转移浪潮。香港富豪群体的低交班意愿,实质上反映了传统家族治理模式与现代商业规则的碰撞。未来,企业传承将不再局限于血缘纽带,而是需要构建包容性更强的“共识机制”——既尊重创始人愿景,也接纳新生代的创新诉求。唯有如此,家族企业方能突破周期律束缚,在变革中实现永续经营。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