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帅也老辣,绿城杀疯了

500

文/狗蛋本蛋

小米在上海徐汇拿过一宗商业地块,计划盖总部大楼,最终算不过来账,退地了。

去年,该地块用途由商办改为住宅,重新挂牌出让,被绿城以48亿元总价、13.1万元/㎡楼面价拿下,成为全国单价地王。

前几天,这个地王级项目(案名潮鸣东方)首次开盘,推出全部120套房源,最便宜的一套4000万+,最贵的近1.54亿元,套均价超5000万元。

一天之内清盘,120套全卖了,绿城揽金近70亿元。

有网友算了一笔账,说绿城“半年赚了70-48=22亿,房地产确实赚钱”。

如果地产行业的利润能这么算,房企肯定要笑疯了,恒大估计还能笑活。

半亿豪宅“日光”,不少全国媒体感慨,还是上海人民有钱。

狗蛋看了认购客户信息发现,有钱的是长三角人民,是上海的“外省人”,原籍江、浙、皖的业主占比约33%,和上海籍相当。

今年3月27日,绿城突然公告“换帅”,中交集团副总经理刘成云取代张亚东,担任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

对绿城来说,上海地王项目的去化很重要,对新帅来说,这是上任后的一次“月考”,也很重要。

刘总的运气不错,这张月考成绩单有一半分数要算在张亚东身上,地是张亚东时期拿的。

年初张亚东给绿城定下2025年主基调,表示“开局就开战、起步就起跑、冲锋就冲刺”。虽然刘成云上任之初流露出稳定导向,不过,目前来看,绿城更多是延续了张亚东时期的节奏。

甚至,比张亚东时期更凶猛。

今年前4个月,根据中指院数据,绿城拿地权益额313亿,高居榜首,并且是唯一一家拿地超过300亿的房企。

单看总数据可能不直观,我们拆解到月份来看。

刘成云3月上任,实际上2月已经坐镇绿城,他主导的三月、四月两个月,绿城权益拿地额高达190亿,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中海(不包括中海宏洋)4月0拿地,华润置地4月也是0拿地。

全方位对比,更能直观感受到绿城的凶猛。

刘成云代表的中交,想把绿城稳一稳,只能是逐步“腾笼换鸟”。

张亚东全面执掌绿城将近6年,这段时间里,绿城活成了黑铁时代的“高周转”代表,与此同时,似乎和中交越走越远。

有消息指出,之所以换掉张亚东,一方面是老张身上已经没有中交血液,他认为自己是职业经理人。

中交派出去的好几个干部“绿”了,绿城不受控,这让中交如坐针毡。

想想万科带给深地铁的处境就会明白,如果绿城出事,中交会有多被动。

另一方面,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去年中央巡视组巡查,给中交提出整改意见,要求解决对绿城中国控股不控权的问题。

去年底开始,围绕绿城控制权问题,相关方进行过角力,其中主要角色是大股东中交、二股东九龙仓、张亚东及代表势力。

去年11月,先是张亚东大幅减持绿城中国股票,紧接着今年3月上旬,宋卫平进行大幅减持。

这次减持过后,老宋持有的绿城中国股票首次跌破10%,持股比例降至7.97%。没记错的话,老宋上一次减持绿城是2019年的事了。

媒体把老宋此次减持称作“大撤退”。

换个角度理解,中交在大挺进。早几年,中交一直把地产业务的希望寄托在亲儿子中交地产身上。

甚至,中交还规划过做大做强,做到央企地产公司“前三”,定过“2023年实现千亿销售规模”的小目标。

后来的故事是,中交地产亏得一塌糊涂,2023、2024两年亏损近70亿。

一个月前,中交地产“披星戴帽”,股票简称正式变更为“*ST中地”。

“妖股”传奇沦为ST,中交地产终究没能绿城化。

不过没关系,绿城正在中交化。中交对地产行业的厚望,可以换个寄托对象了。

中交地产想要的前三,绿城实现了。今年前四个月,绿城全口径销售额仅次于保利发展,已经来到行业第二。

按照目前的拿地势头发展下去,绿城有朝一日登顶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对中交来说,比起登顶浮名,它更需要的是实利,是绿城的反哺。

5月8日,中交区域总部与绿城中国在杭州举行业务协同座谈会,刘成云出席并讲话。

会议明确指出,双方要加强政府代建项目施工总承包、城市综合开发和城市更新等方面合作,加强供应链资源开放共享合作。

刘在中交系统内扎根33年,中交基因刻在了他骨子里,比起张总,刘总可能更明白红与绿孰轻孰重。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狗蛋说,这首诗的重点是后半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