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一幕!央行等五部门联合发文,猛推广州南沙
凯风自南,再一次吹醒了南沙、吹动了广州、吹拂了粤港澳大湾区!
昨天,央行等五部门联合“放大招”,出台专门支持南沙金融发展的政策多达30条,消息刚一发布就刷屏全网。
这不仅是南沙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广州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节点。
01
30条“硬核”政策出台!
南沙成为中国金融开放试验田
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因为文件包含30条具体措施,大家简称它为“南沙金融30条”。
简单来说,这份文件的目标很明确:将南沙建设成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金融创新功能的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
大家注意,这三个定位非常非常高。有网友说,广州作为一个城市都未曾享受过这样的待遇,但南沙区居然享受了,这是“母以子贵”啊。
其实,这和2022年国务院发布的《南沙方案》一脉相承——当时国家就明确,南沙要建成立足粤港澳、面向世界的战略平台,分2025年和2035年两步走。
如今五部门联合发文,相当于以排山倒海之势猛推了一把南沙。
细读文件,有这样几个表述让我印象很深:
1、对符合南沙产业发展导向的企业,支持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票据贴现产品、增加票据融资支持,加强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
2、鼓励银行业同外部投资机构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支持保险机构依法合规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或直接投资于科创企业。
3、积极研究加快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相关工作。积极引入主权财富基金、家族办公室、风投创投等多元化投资机构。
4、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投资者依法申请设立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参控股境内期货公司。
5、高标准建设南沙国际金融岛、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期货产业园等平台,为港澳金融机构跨境办公提供空间载体。
6、支持在广州期货交易所推出与香港交易所跨境合作品种。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稳妥有序将已上市的期货期权产品申请为允许境外交易者参与交易的特定品种。支持南沙建设商品期货交割中心。
7、鼓励广州期货交易所积极探索电力期货,做精做深新能源期货品种体系。
8、推行更为便利、更为广泛的专业资格互认和专业服务跨境执业。大力引进和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支持粤港澳三地院校在南沙建设高级金融学院、国际化金融研究机构,搭建跨境金融专业人才库。
9、在港澳居民同意前提下,允许在南沙的港资或澳资银行共享其母行掌握的同一居民信用状况。
10、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推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在确保资金使用符合规定、交易行为可追溯的前提下,结算银行可直接为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办理人民币资本金入账结算业务,无需开立人民币资本金专用存款账户。
此外,文件里有四个关键词特别值得关注:
创新:文件里“创新”一词出现了19次,从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数字人民币试点,到探索电力期货交易,几乎覆盖了金融服务产业、民生的方方面面。比如以后在南沙,科技企业借钱可能更方便,老百姓也能体验到更多“数字金融”的便利。
开放:依托紧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南沙要在跨境金融上先行先试。政策提出探索“跨境资金灵活结算”“外资机构在南沙新设金融牌照”,还要加快建设“跨境资产管理中心”,稳步扩大“跨境理财通”试点。以后粤港澳三地的居民和企业,资金往来可能更便捷,投资选择也会更多。
特色金融:政策专门瞄准绿色金融、数字金融、航运金融和国际租赁保理等领域。比如支持绿色建筑项目融资、推动航运交易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甚至鼓励发展“智能金融服务”,用科技手段让金融服务更高效。
监管:在鼓励创新开放的同时,政策也强调“监管不缺位”,提出从全面监管、跨境监管合作、风险防范到法治保障四个维度,织密金融安全网,确保发展稳健有序。
图源:广州南沙发布
02
广州金融短板在哪里?
这场“及时雨”来得很关键
要理解政策对广州的意义,先看看广州金融业的“成绩单”。
金融业增加值指的是特定时段内金融业新产出的价值,它直观展现了金融业对城市经济的贡献度与发展水平,下面来看看几个重点城市的金融业发展情况:
2024年数据显示,广州金融业增加值达3049亿元,全国排名第四,排名前三的是:北京(8154.2亿)、上海(8072.73亿)、深圳(4710.48亿),可见广州金融业和“第一梯队”差距较大。
从金融业占GDP比重看,广州仅为9.83%,而北京、上海、深圳均超过12%,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拉动效应弱于这些城市。
作为经济重镇,广州的金融业规模虽然不小,但和京沪深仍有差距,甚至面临“标兵渐远、追兵逼近”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南沙金融30条”的出台就像一场“及时雨”。
广州的“金融突围战”,可以从南沙开始。
从2022年《南沙方案》到2025年“金融30条”,国家对南沙的定位越来越清晰——不仅是广州的南沙,更是粤港澳的南沙、面向世界的南沙。
对广州而言,这不仅是一次金融业的“补短板”,更是一次重塑城市竞争力的机遇:当南沙成为中国金融开放的试验田,广州就能以更高的定位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为中国金融发展贡献力量。
这场始于南沙的“金融突围战”,能否改写中国城市的金融版图?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