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美经贸会谈,兼论“小资产阶级狂热症”

中美经贸会谈的结果一出来,川粉的哀嚎或欢呼不必理会,而推墙党或绿蛙之类“爸爸又赢了”的说法也不用在意——但凡他们能够理性思考,大概率也不会这样一根筋。

所谓“30:10”的结果已经有很详细的解读,我就不废话了。但是,一部分亲中的政论家和媒体人,或者纯属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包括不怀好意),还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把中美经贸会谈的结果看成:“中国准备了七八年,最后却放过了川普,给了川普一个台阶下”。。。简单说,就是中国本来可以,但却没有趁这次的机会彻底打垮美国,至少是打垮川普的共和党政府。

——如果中国在会谈中坚持“一切回到2018年之前”,或者是要求完全取消芬太尼和10%的加征关税,川普确实大概率会拒绝接受,这样高额的关税也就无法降低,即中美经贸继续实质脱钩。这样一来,随着五月底六月初美国零售商品的库存枯竭,川普政府必然会受到严重冲击,不仅中期选举很可能一败涂地,甚至川普被弹劾下台也不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即便中国不让步,川普也许只能自己下台阶,单方面消减对华进口关税(以保证市场供应)。那么,无论中国是否跟随下调关税以及下调多少关税,川普政府也必然彻底颜面扫地。。。简单说,相比现在的结果,中国显然赢得更彻底更无可争议。

在我个人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小资产阶级狂热症”——换成时尚一点的说法,包括白左、民粹和粉红等等,其实都是这种狂热症的变体。

很多人其实忽略了一点,无论是白左还是民粹,甚至绿蛙之流,他们都不是文盲或傻瓜。煽动者比如美国的NGO当然存在,但显然不可能不存在“被煽动者”,或者说人人都是拿钱办事。因此,只要具备了一定规模的思想潮流,都必然有一个说得通且(看上去)行得通的逻辑回路——这绝不仅仅是“信息茧房”的原因,也就不是靠大外宣之类或者“打破茧房”能够轻易改变的。某种意义上说,只有最终的结果才能真正打破这种逻辑回路,毕竟川普都说了“Never say never”,世事无绝对嘛。

同样的道理,“小资”之流顾名思义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大概率也不会缺乏信息通路。无论古今中外,这类“狂热症”的根本原因是自身的思路出现了偏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看一下历史。。。说回中美经贸会谈,我认为如果抱著“中国赢得不痛快”甚至是“相当于输了”的观点,这就是思路出了问题的体现。

1、中美经贸彻底脱钩,确实很可能会对现在的美国经济和川普带来严重打击甚至出现崩溃——这基本上是事实,也正是“中国输”或者说狂热症的立论基础。

2、同时,中美经贸彻底脱钩,也会给中国企业和整体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对世界贸易带来不利影响——这些他们大概率知道但不在乎,或者认为这是“合理的牺牲”。

3、现在美国虽然几乎和所有的盟友翻脸,但“资本家没有国界”且美国还有一个民主党,中国仍然是且未来也必然会是他们共同的敌人。换句话说,彻底打垮川普很可能让敌人重新或者说更早地团结起来——这一点我认为能意识到的不多,或者说人人皆知但某些人的潜意识已经认定了中国足以单挑整个欧美世界。

4、好牌在没有打下去之前才是最有威力的,这一点同样人人皆知但未必能落到实际——中美经贸脱钩确实具备强大的杀伤力,但这次不打这张牌显然不等于将来不能打。“中国输”的立论者看到了这张牌的威力,但只想急忙忙打出王牌,只想“毕其功于一役”,而这就是“小资产阶级狂热症”的具体表现。

综合上述几点,中美经贸会谈的结果看似一切回到4月2号的起点,但这次关税冲突的过程其实意义重大——首先,这证明了至少目前美国承受不了全面脱钩,无论川普还是其他人(包括欧盟)也就不太可能重蹈覆辙;其次,就目前情况来说,回到起点对中国经济和外贸企业显然是利好。虽然美国同样股市回升,但从中国的经济结构来说,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循环中,中国依旧保持了最大的获利份额(这就是欧美焦虑的根源);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既然优势在我,随着时间推移则“经贸脱钩”这张牌的威力也就越大。

在我个人看来(重复一次),就目前中国和世界及美国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来说,“步步为营”是比“狂飙突进”更有利和更稳妥的策略,也是损失最小和成功率最大的做法。换句话说,虽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确实能赢,但能够“自损一百”甚至不战而胜岂不是更好?既然高关税壁垒(经贸脱钩)可以打垮美国,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在形势变化(比如美国真的“制造业回归”)之前随时打出这张牌。而所谓理由或时机之类,只要美国没有100%对中国开放,要找借口还不容易?。。。而如果我们竟然看不清形势变化的趋势,又或者美国彻底放弃贸易战还打不赢,那么暂时的上风毫无意义,不然呢?

另一方面,很多人津津乐道于中国的崛起复兴既有自身努力,也有各种“国运附体”。但他们似乎忘记了,美国曾经也是一个开挂的国家,一战二战和冷战同样是各种“天降大运”。因此,除非有充分理由和证据证明,此时此刻就是“最后一战”的最佳时机。否则认为中国应该彻底与欧美国家翻脸,或者现在就与美国“战个痛快”,那无疑是目光短浅和“狂热症”发作,这是很简单的逻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