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美浓看美妆行业:“违规成本” 与 “安全底线” 的较量

在竞争激烈的化妆品市场中,北京美浓日用品有限公司这个有着 24 年历史的老牌企业,本应凭借经验和信誉在行业中站稳脚跟,然而,其却因严重的违规行为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2025 年 4 月,北京美浓因两起重大违规事件,被北京市场监管局处以罚没超 58 万元的重罚。这已经不是该企业第一次在特殊化妆品注册制上栽跟头,早在 2016 年,它就曾因类似问题受到过处罚。

500

首先是首研焕颜祛痘精华液的配方问题。2024
年 6 月,国家级抽检和省级监督抽检在流通环节对该产品(京 G 妆网备字
2024000556,批号:MNNE3002)进行抽样检查,结果令人震惊。经检验,产品中 “水杨酸” 含量分别达到 0.61% 和
0.59%,而标准规定总量应≤0.5%(以酸计),同时,还检出了 “氯苯那敏”,其检验结果分别为 10.9μg/g 和
11.5μg/g,而标准规定是不得添加。

调查发现,该精华液配方成分中虽有
“白柳(SALIX ALBA)树皮提取物”,但并无 “水杨酸”
成分。原来,白柳树皮提取物中含有天然水杨苷,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化为水杨酸。这种看似巧妙的配方设计,虽原料符合法规要求,但却暴露出企业试图游走在监管边界的投机心态,最终因转化失控导致产品违规。不过,北京美浓在这起事件中也有一些积极表现,其积极配合案件调查,召回了大量涉案产品,包括规格
30ml 的产品 4106 盒、规格 2ml 的产品 8085 袋,召回产品退款金额达 55117.75
元。并且,在调查过程中,企业还主动供述了叶媄焕颜紧致活肤水(批号:MNML0601)和轻朵美肌精华水(批号:MNML0503)检出化妆品禁用原料
“氯苯那敏” 的情况,并立即实施召回,因此符合 “减轻行政处罚” 的条件。即便如此,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是在 2025 年 4 月 21
日对其作出了严厉的行政处罚决定:依法处以罚款 522,834.75 元,没收违法所得 2,975 元及涉案非法财物。

500

更严重的是维芙雅净白祛斑霜的
“批件造假” 问题。北京美浓申请的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 “维芙雅净白祛斑霜”(国妆特字 G20120502)批件早已过期。然而,2023 年 3
月 22 日,企业在投料生产该产品时,竟将添加了烟酰胺、3 - 邻 - 乙基抗坏血酸、凝血酸成分的实验室产品,使用标示批准文号为国妆特字
G20120502 的包材进行包装(标示批号:MNMC2201,规格:30 克 / 盒),并入库 991 盒。2023 年 4 月 6
日,这批产品全部销售给了北京协和天使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2025 年 4 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这一行为,依法没收涉案产品 907
盒(货值金额 8961.16 元)、违法所得 829.92 元,并处以罚款 65000 元。

北京美浓的这些行为并非个例。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化妆品注册人
/ 备案人 7.3 万家,然而 2024 年飞行检查不合格率仍高达 12.6%,“套证生产”“违规添加” 等乱象屡禁不止。在 “美丽经济”
规模庞大,年突破 5000 亿的当下,监管部门加大了处罚力度,用重罚划出了明确的红线。化妆品行业绝不是 “快消品” 的随意之地,更不是
“法外之地”。

从北京美浓的案例可以看出,那些试图通过
“配方魔术” 来规避监管,利用 “批件造假”
来谋取利益的企业,最终将在监管的严格审查和消费者的选择中遭受失败。如今,行业龙头企业如上美股份、贝泰妮等都在不断加码研发投入,致力于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提升。而像北京美浓这样妄图靠侥幸心理牟利的企业,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消费者也应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直播间里夸大其词的
“神奇功效” 可能只是虚假宣传,包装上看似权威的 “国妆特字”
也可能是过期批件的幌子。美妆行业的未来,属于那些坚守安全底线,注重产品质量和研发的企业,而不是那些只算计 “违规成本”
的投机者。只有守住安全底线,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长久立足,否则,终将被市场淘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