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大港口货物量骤减35%,航运业受创初显

500

美国市场的消费品供应高度依赖海运,进口下降必然会导致商品供应不足

文|王静仪

编辑|施智梁

第一批装载着被加征145%关税货物的轮船正陆续抵达美国,关税对航运业的冲击已然显现。

位于美国西部的洛杉矶港是美国最大、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Gene Seroka)曾告诉《财经》,洛杉矶港45%的贸易业务来自中国,这里是中国货物横越太平洋进入美国的第一站。但在新关税政策下,这里明显变得冷清,码头工人和货车司机们正在面临失业的风险。

“本周我们的业务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约35%。有些卡车司机上周还能每天运输4到5个集装箱,这周可能就只能运输2个-3个了。就目前的关税政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货运量都将持续低迷。”吉恩·塞罗卡近日表示。

他强调,这种下降并非局限于某一地区,而是一种全球现象,来自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进口货物都受到影响。由于美国零售商在关税政策出台前已经囤货,发货量减少的负面影响将在五周-七周后持续显现。进口下降必然会导致商品供应不足,从而令物价上涨。

洛杉矶港统计,5月原有80多艘计划抵达的货船,已经有17艘被取消了。卡车运输行业将立即受到冲击,卡车司机运输的集装箱减少,码头工人面临轮班和就业机会减少。预计贸易放缓将波及整个经济,导致商店货架空空,招聘和投资暂停。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国际海事研究院院长陈继红对《财经》分析,美国市场的消费品供应高度依赖集装箱海运,该措施不仅推高进口商品价格、加剧美国通胀危机,还可能冲击年出口额超7500亿美元的美国海运贸易,损害依赖出口的产业和就业市场。

陈继红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关研究表明,航运成本是全球通胀的重要驱动因素,当运价翻倍时,通胀率会上升0.7个百分点。近五年来,美国的通胀危机愈演愈烈,根据美国劳动统计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数据,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从2020年1月的257.97点一路高攀至2024年12月的308.41点。美国国内物价水平处在历史性高位,通胀压力也达到近40年高位。

码头业务冷落的同时,码头附近的“保税仓库”悄悄火了起来。很多美国进口商将进口的产品暂时存放在这里,因为押注关税将在中短期内下降,在未来货物出库时就能按照最新的政策支付关税。理论上货物可以在这些仓库中保存长达五年。

媒体报道称,保税仓库通常是用于做转口贸易,或是服务于免税店的,但在眼下美国政府对外国商品加征高关税的情况下,美国进口商正打算利用这样的仓库去规避短期内关税以及美国政府混乱的贸易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当前仓库堆放的产品五花八门,包括锂电池、家电,还有跑步机等。

在美国航运业混乱不止的同时,造船业开始传来消息。当前美国希望振兴几乎不存在的造船业。

早在2024年底,韩国船舶制造巨头韩华海洋就以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费城造船厂(Philly Shipyard),并更名为韩华费城船厂(Hanwha Philly Shipyard),成为首家成功收购美国船厂的韩国企业。

近期韩华宣布,将启动在美国本土建造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计划。这意味着,若计划顺利推进,这会是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首次在本土造船厂建造LNG运输船。

这是基于美国推出的旨在重振美国本土造船业的新规:自2028年起,美国出口的LNG需逐步由美国本土建造、悬挂美国国旗的LNG运输船承运,比例将从1%一路上升至2047年的15%。韩华高管透露,若按现行规定,到2030年前,美国将需要五艘至七艘悬挂美国国旗的LNG运输船,以满足出口比例要求。

不过,建造LNG运输船被认为是造船业中最复杂、技术要求最高的工程之一。业内普遍认为,这不仅需要高端造船技术,还需长期的产业链积累与巨额资本投入,远非短期内可实现。

美国液化天然气行业组织液化天然气中心(Center for LNG)执行董事查理·里德(Charlie Riedl)指出,美国目前没有一艘符合要求的LNG运输船,建造这样的船舶需要数十年时间和巨额投资,行业根本无法在要求期限内合规。

韩华海洋的费城造船计划无疑成为焦点,一方面是工程和交付能力的现实,另一方面则是经济性的考量。毫无疑问的是,韩华在美国建造LNG船的成本将远高于在韩国或中国建造同类型船舶,这对项目盈利能力构成挑战。

陈继红指出,美国目前仅生产全球商业船舶的不到1%,美国造船成本是国外的数倍,工时效率仅为其他国家的三分之一。这种差距源于美国长期依赖《琼斯法案》、各种货载保留政策(指一国政府通过立法或签订国际协议的方式,强制规定本国全部或部分进出口贸易货物必须由本国船队承运或优先承运,是一种保护主义航运政策)等构建船舶贸易壁垒和海运服务保护,而从根本上忽略技术创新投入和海运服务的创新。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