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认知失调与三重臆想

很长时间没来更新,后台又在催更了。一方面,上个月我太太回拉达克老家帮她弟媳妇坐月子去了,把俩娃都留在了上海,于是我过上了“单亲爸爸”的生活,然后同时还要忙新房子装修的事情,所以写作时间少了很多;另一方面,最近手上同时在写两个大长篇,囤了五万多字,但一时半会儿还发不了。

本来呢,我打算索性闭关把大长篇打磨好了再来发文章。但近来关于印度的事儿实在太多,而且这些事儿之间多少有些关联,逼得我不得不冒泡来聊一聊。老读者应该都知道,我不喜欢在尚未掌握足够多的信息之前就匆匆忙忙蹭热点,只有当更多的信息披露、更多的消息确认,才能把背后的一些底层逻辑厘清。这篇我主要打算聊三件事,首先是川普2.0新政对印度的影响,其次是克什米尔帕哈尔加姆(Pahalgam)恐怖袭击事件及其后续,第三是中国开放印度香客来冈仁波齐神山朝圣一事。

话说我太太这次回老家是因为她侄子刚出生。虽然馒头是他们家第一个出生的“第三代”,但这才是他们家真正的“长孙”,所以也算是家族大事。拉达克有个特别反人类的陋习,各路亲友会专门集中在月子期间来家里探访正在坐月子的妈妈和还没满月的宝宝,而且还成群结队地来,搞得像派对一样。生过孩子的妈妈应该都知道,月子期间最不需要的就是访客——全家人围着新生儿日夜颠倒作息混乱甚至产后抑郁,白天还要来招待你们?考虑到这种情况,我太太决定回去“尽孝”——月子期间她妈肯定是最辛苦最忙的人,她好歹也带过两个孩子了,可以给她妈搭个手。

按照惯例,我小姨子——也就是我太太的妹妹,每年都会从美国回印度待上个把月。赶上这次“家族大事”,她当然也想回家参与。年初时候他们就已经计划好了,打算姐妹一起回到拉达克,然后我太太回上海的时候把她妹妹一起带来中国玩一玩。然而三月份的时候小姨子却说,今年她不敢回来,因为她现在离开美国的话,可能就回不去了

我小姨子是2018年通过奖学金项目去美国读的大学,读完本科之后本来想继续读硕士,当时她已经被录取了,但由于没申请到奖学金,负担不起一年8万多美元的学费,于是在美国找了个工作,拿着H-1B工作签证上了几年班。川普2.0上台之后,说这些外国人抢了美国人的饭碗,开始收紧H-1B签证,拒签率从4%飙升至22%;这个H-1B签证并不是说你到手之后就能一劳永逸,持有H-1B签证的外国人,离开美国之后想要再回来,还得重新申请入境许可(申请回美证或者再次申请H-1B签证),指不定就没法儿再回到美国。

由于印度IT产业与美国科技巨头之间的深度合作,美国签发的所有H-1B签证中,有72.3%是给印度人的(2023年数据),因此H-1B签证的收紧对美国的印度人冲击极大。印度人偷奸耍滑钻空子偏偏又是天下第一的,于是呢,为了申请H-1B签证,有部分印度人就通过挂靠一些美国公司来维持合法身份。这个情况被美国移民局发现后,2025年2月查处了47家给印度人做过虚假担保的公司,本着“宁错杀不放过”的精神,将2000多名与这些公司有关联的印度人签证全都给取消了

这桩2000多号人被一锅端的事件颇为震动,搞得像我小姨子这种身在美国的印度公民人人自危,因此她今年就打算苟在美国不回印度了。

有人可能会问,小姨子为啥不能学成之后回印度“报效祖国”呢?这事儿真没大家想得那么简单,我小姨子并不是那种家里花很多钱送她去美国留学的,在异国他乡无依无靠,读书和工作全靠自己,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她作为一个拉达克人融入不了主流印度人的圈子,工作学习压力又大,去年有段时间得了抑郁症,跟家人视频的时候哭着说不想待在美国了。但问题在于,她读的是神经科学专业,后来在生物实验室做科研工作,且不说印度的薪酬待遇远不如美国,最关键在于回到印度压根儿找不到适合她的公司和岗位,有点进退两难。她今年申请到了新的奖学金后,打算继续在美国读书。

回想起来,2024年年底川普第二次当选的时候,印度举国上下洋溢着乐观积极的情绪。因为在川普1.0时代,他跟莫迪简直就像一对勾肩搭背的好基友;川普对中国毫不掩饰的打压,让莫迪看到了“印度崛起”的机会,印度一直都想要取中国而代之,和美国在重塑全球产业链这件事上一拍即合,甘当美国的马前卒,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在中印边境制造事端,主动与中国脱钩。

但是吧,一来印度烂泥扶不上墙,制造业先天不足,基建效率低下,整体发展缓慢;莫迪3.0时代,由于未能在大选中获得足够票数,中央政府权力被削弱,各种改革和发展更是难以为继。二来印度自尊心强,信奉独立自主的外交制衡,不肯任由美国摆布,同时还跟俄罗斯一直保持着战略合作关系,想着两头拿好处。三来美印两国经贸上跟中国都有着深度的绑定,非但未能脱钩,双边贸易额还不降反升——因此美印之间看似在“反华事业”上有着一致的战略目标,实则貌合神离。这些情况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都分析过,有兴趣的可以去读一下《为什么印度发展制造业那么难》、《后疫情时代的印度真的会成为全球产业链的“救世主”吗?》、《边境协议达成后,中印关系前景如何?》这三篇。

美印这对同床异梦的猪队友反华组合,在拜登任期内已经被证明难有作为,因此印度一度指望着川皇卷土重来能够扭转局面。

去年美国大选之前,我跟一些专门研究中美关系、国际关系的朋友聊过,大家都觉得如果川普重新上台,对中国肯定会是个挑战,接下去日子估计得不好过——但究竟怎么个挑战法、日子怎么个不好过法,却也说不上来,因为川普向来不按常理出牌,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见招拆招。

没想到川普2.0一上来就举起关税大棒开地图炮,再加上各种匪夷所思的新政,一顿王八拳乱打,把全世界搞得目瞪口呆。相比其他那些被杀得措手不及的国家,中国由于对此早已有预期,反倒能够相对淡定;而像印度这种原来想要抱美国大腿的国家,遭遇如此大变局,顿时被搞得认知失调

自尊心极强的印度人,仅仅在今年上半年的前四个月,就碰到了三次“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事件——其中两次跟美国有关。

第一次侮辱是2025年1月,在莫迪访美前夕,美国用军机遣返了104名印度非法移民。用军机遣返非法移民并非常规操作,更过分的是美国人还给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被遣返人员戴上了镣铐——这事儿曝光出来之后,顿时引爆了印度民众的反美情绪,印度很多地方都有人聚集起来抗议,还焚烧了川普的纸人像。

500

有人可能会觉得,美国遣返非法移民不是天经地义吗?在这个问题上,印度的国情有些特殊。目前印度人已经成为了美国非法移民的第三大群体(仅次于墨西哥和萨尔瓦多),无论非法还是合法移民,海外印度人的侨汇都是印度重要的一笔外汇来源。2025年,美国打算遣返1.8万名印度非法移民,据说印度侨汇收入将因此减少12%,对于很多印度家庭而言是经济上的重大打击。

外界有分析说,用军机遣返移民是川普故意要在莫迪访美前给他一个下马威,让自己在美印谈判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果然,莫迪在那次访美达成的协议总体来说是失败的,在关税、能源、军售、移民等问题上都做出了让步,而印度国内则由此形成了一种莫迪对美“软弱”的印象。

500

第二次侮辱当然就是川皇那句“Kissing my ass”。

今年4月份对等关税的政策公布后,很多国家都找川皇协商能不能减免;川皇得意忘形之下,在公开场合说了那句名留青史的“Kissing my ass”——印度恰恰就是“亲他屁股”的国家之一。

500

关于川皇的对等关税政策,印度的主流媒体采取了“精神胜利法”的叙事,认为印度虽然被加了关税,但相比其他国家仍有优势;并且宣扬中美“事实上的贸易脱钩”必将成就印度的“躺赢”,全球产业链将“势不可挡”地转移到印度。

然而在民间,印度网民却极其罕见地站在了维护中国的立场上,普遍对中国跟美国“正面硬刚”表示支持和钦佩,并将之与印度政府的“软弱跪舔”相对比,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火上浇油的是,莫迪政府紧接着出了一记自以为是的昏招——对中国的钢铁加征12%的临时关税。

这一招看起来好像一举两得很聪明——既能给中美关税战纳“投名状”,增加自己跟美国谈判时的筹码;又能给本土钢铁产业提供关税保护。

但其实吧,之前中印关系冰冻的那几年,就已经证明了印度想要跟中国在经贸上脱钩是不现实的,中印之间的贸易额在2020年边境冲突之后依然连年攀升。印度提高钢铁关税,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被加了关税之后的中国钢铁相对而言仍然最具竞争力,一些钢材还是得从中国买,平白增加了印度国内诸如汽车制造等需要优等钢材的行业成本,引发了这些行业的不满。

可以说,川普2.0时期的美国变得越来越“印度”——印度的一贯特点在于不按常理出牌、唯利是图、爱占便宜,现在这些特点都让抠抠搜搜的川普2.0美国发挥到了极致。印度过去或许通过借由大国博弈的背景,利用外交制衡手段谋取了不少利益;但现在碰到锱铢必较的川普2.0,恐怕一切谈判都是与虎谋皮。

除了关税和签证方面的影响之外,美国还在各种合作领域提出过逼着印度“二选一”的胁迫性条件——比如要求印度以高于市价15%的价格采购石油和天然气,作为钢铁关税豁免的条件;要求印度取消数据本地化存储的规定,作为提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等新兴数字技术的条件;要求印度放弃俄制S-400防空系统、并大量购买美式装备,作为美国提供F-21战斗机生产线的条件;要求印度修改《外资限制法案》,允许美国独资控股,作为特斯拉在印度建厂的条件……精明的生意人川普,正在利用印度的“战略焦虑”,尽一切可能对其进行榨取和勒索

第三次侮辱则是4月22号克什米尔发生的那起恐怖袭击——几名枪手在当地著名的旅游胜地以“处决”的方式杀害了25名游客,其中包括24名印度教徒和1名基督徒。这些人在被处决之前一一确认宗教信仰以“验明正身”,且杀男不杀女。关于“验明正身”的方式,有的是通过询问姓名、要求背诵清真言来“鉴定”是不是穆斯林,一听不是穆斯林名字或者背不出清真言就杀掉;也有个别男的被扒下裤子检查包皮——穆斯林男孩通常要接受割礼(犹太教也是如此),一看没割过包皮的就杀掉。唯一一名遇害的穆斯林是当地马夫,他由于试图从恐怖分子手中夺枪而被杀。

我听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是——这次恐怖袭击“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26位受害者的人数在恐怖袭击中并不算特别多,但这种把印度教徒挑出来处决的做法,完全就是踩中了宣扬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印人党的尾巴啊!相比之下,2008年的孟买恐袭虽然伤亡人数更多,但那种单纯制造恐慌的“无差别攻击”不具备如此强烈的针对性。这种以宗教为识别的针对性处决,倒是让我想到了伊斯兰极端组织ISIS,不同的是ISIS会把女的抓去做性奴。

袭击发生后,莫迪政府果然像被踩到尾巴一样,这些天被迫在美国跟前当孙子捧臭脚,本来就已经气不打一处来,于是把憋着的一口恶气全都撒到巴基斯坦政府身上。印巴之间的紧张局势在短期内迅速升级——印度史无前例地通过将印度河上游水资源“武器化”来威胁巴基斯坦,双方关闭边境口岸和领空,暂停贸易和物流、驱逐对方公民和外交人员……我太太当时就在拉达克,亲眼看到原来部署在班公湖一侧的装甲部队被调往克什米尔;我丈人说,这次莫迪肯定要干什么大事儿……果然,我太太5月6号回到上海,5月7号听说印巴之间开火了。幸亏她走得及时,否则列城的航班就停飞了。

我知道现在外头有消息,说这事儿是印度政府自导自演用来栽赃巴基斯坦的,而且还编得有模有样,连印度情报部门的“最高机密”文件都通过媒体泄露出来了。反正我是觉得,那份所谓“机密文件”属于“一眼假”,做得就跟电影里黑客噼里啪啦敲打键盘破解系统的操作界面一样假——因为我见过真的印度政府文件,用的字体就不对。但是呢,“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这样的阴谋论之所以会有传播空间,肯定是有原因的

500

▲真正的政府公文不会用这种仿古打字机艺术字体,只有电影道具才会做成这样,非常中二的造假,破绽百出

首先,印巴两国的情报部门支持对方境内的反政府武装、分离势力属于公开的秘密,但巴基斯坦政府显然没有动机去策划这样一起并不能对印度造成实质性伤害、却会激怒对方的恐怖袭击。而莫迪利用恐怖袭击事件对巴基斯坦进行军事打击、并以此建立“强硬人设”却是有先例的。2019年印度中央预备警察部队在克什米尔遭遇自杀式炸弹袭击,导致40名人员死亡。后来有信息披露,中央政府在事前至少收到过11份不同来源的情报预警,但莫迪故意不采取防范措施,任由袭击发生,以获得打击巴基斯坦的借口;对巴基斯坦采取军事行动后莫迪的人望大增(尽管飞行员被对方俘虏),在2019年大选中的得票遥遥领先。

近期莫迪在跟美国的外交互动中颜面尽失,印度国内普遍批评其“软弱”,“强人”形象摇摇欲坠。这样一场恐怖袭击引发的“危机”,对莫迪政府而言是一个“铁拳出击”、重塑其形象、转移国内外矛盾的绝好机会。印度当地传言认为,莫迪将趁此机会一举夺取巴控克什米尔的领土,因此印度比巴基斯坦更有动机策划这样一次行动

第二,恐怖袭击发生后,一开始巴基斯坦虔诚军(Lashkar-e-Taiba ,LeT)手下的恐怖组织“抵抗阵线” (The Resistance Front, TRF)认领了这次恐怖袭击;然而时隔4天之后,这一组织又发表声明说“之前发表声明是因为被印度网络情报人员盗号了”,这次袭击是印度情报人员自己干的,并通过黑进“抵抗阵线”的通讯系统“栽赃”给了他们。

第三,恐袭发生后,印度政府在第一时间就进行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效率之高前所未有,似乎早有预案准备。对于这次恐怖袭击以及后续引发的局势升级,印度拒绝联合国特使的调解和外部调查,同时也无视巴基斯坦希望局势降温的信号,甚至对网上那份“泄密文件”缄口不语,一意孤行蛮干到底,最终引发了两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不过呢,综合各种已知情况,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无论印度政府还是巴基斯坦政府,都并非这次针对印度教徒的处决事件的幕后策划者;应该是“抵抗阵线”基于其极端和激进的立场,自主策划了这起袭击。他们一开始没料到事情会闹得那么大,后来看到莫迪政府激烈的反应,以及整个印度上下爆发的反克什米尔情绪,才觉得大事不妙,由于害怕被集火团灭,于是便发布了“盗号”声明,栽赃给印度情报部门,并炮制出所谓的“机密文件”来混淆视听。“抵抗阵线”武装分子历来都以杀害印度教平民著称,只不过从前的动静没有闹得那么大,这次的事件很符合他们的一贯风格。

最关键一点在于,假如真是印度政府一手策划自导自演意图栽赃嫁祸,枪手不会连头套都不戴一个,而且还留下那么多目击证人——既然能策划出如此高明的“连环计”,怎么会犯这种自找麻烦的低级错误呢?事发后警方根据幸存者的证词画出了三名枪手的素描,全都跟巴基斯坦虔诚军成员对上了号——当然坚定的阴谋论者可以说,“目击证人”是情报人员客串的、证词和素描都是伪造的……那我觉得倒不如索性说整个恐怖袭击事件都是假,现场一个人都没死,枪手和游客都是宝莱坞演员,那些枪弹、血浆都是道具。

这次针对印度教徒的恶性袭击事件印证了我之前的预判——印人党这些年来为了构建国族认同,宣扬印度教民族主义、不断将穆斯林群体边缘化的做法,必定会反噬其自身;这是印度进行国族认同构建过程中无法规避的悖论(详见《浅析印度国族认同构建悖论(节选)》)。有道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抵抗阵线”组织正是莫迪政府2019年8月废除宪法370条、取消查谟克什米尔邦特殊地位之后成立的一个反印度教叛乱武装,可说是印度教民族主义政策刺激下的直接产物;这个极端组织致力于对克什米尔的非穆斯林群体进行定点清除,跨境渗透、走私武器和毒品,还通过社交媒体宣扬自己的理念、招募激进分子,很有当年ISIS的“风范”。

这次事情发生后,印度全国仇恨穆斯林的言论瞬间大爆发,这必将进一步加剧印度内部不同宗教族群之间的猜忌和敌视……反正吧,在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下,南亚的宗教对立问题将来只会越来越严重,就跟印巴之间的冲突一样,基本上看不到解决的可能性。

5月7号箭在弦上的印巴双方终于升级到了交火状态,一时间前线战况的流言纷飞。经过一番仔细鉴别去伪存真,目前可以确定印度在首轮交火中吃了大亏,至少被击落了3架飞机(也有5架和6架的说法,但能够确认的是3架),其中包括印度现役最先进的阵风战斗机;同时根据可靠的证据,中国提供的武器装备在击落印度战斗机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500

500

在交火之前,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巴基斯坦,认为印巴实力差距悬殊,尤其最近这几年巴基斯坦经济困顿,更是无力负担与印度的战争,这次肯定要大祸临头。没想到出师大捷拔得头筹的居然是巴基斯坦,于是便导致了印度的“认知失调”

我这几年由于看了不少“西方伪史论”、“大棋党”以及各种宗教阴谋论逻辑的可笑言论,对“认知失调”这件事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人这种动物吧,当在观察和了解到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事实时会非常痛苦;然而为了缓解这种痛苦,很多人非但不肯调整自己错误的观点,反而会想方设法否认事实,继续加强自己错误的认知

印度一直觉得自己的空军实力是世界第二,阵风是足以对抗歼20的4代半超级战斗机,巴基斯坦的骁龙战斗机应该毫无招架之力才对,怎么可能被对方击落?不行不行,这样的事实绝对接受不了!印度媒体先是遮遮掩掩地说“所有飞行员都平安无事”,然后又说自己三架飞机是“坠毁”而非“被击落”,接着又说印度军机没有进入过巴基斯坦领空,所以不可能“被击落”。

玩过文字游戏之后,印度媒体换了一种战术,开始转移注意力,王顾左右而言他——说这次交火后巴基斯坦和中国发动心理战和信息战,把实际战况都给扭曲了,网上充满了不实信息;避重就轻地抓住几个无关紧要的引用图片错误,大肆抨击信息造假,竭尽所能掩盖真相,以挽回“大印度”的颜面,调和自己的认知……

500

▲贼喊捉贼,印度政府才是长期以来在搞虚假宣传和信息战的

“认知失调”通常是由于先入为主脱离现实的“臆想”造成的——全能全知全善的唯一真神、西方历史全盘造假、XXX在下一盘大棋……都属于很典型的“臆想”,而印度至少有三重臆想。

这里就要说到印度的第一重臆想——“霸主臆想”。尽管距离“世界霸主”有点遥远,并不妨碍尼赫鲁那会儿搞“不结盟运动”企图做第三世界霸主,也不妨碍印度长期以来以“南亚霸主”自居。正是因为有这种“霸主臆想”,印度才会动不动就对南亚其他国家颐指气使,限制他们的内政外交;也正是因为“霸主臆想”,印度才会觉得自己的军事实力“遥遥领先”,能对巴基斯坦实施任何形式的打击和制裁,并且有着绝对的制胜把握……最牛逼的是,他们能在被现实打脸之后迅速否认现实,继续生活在自己的臆想之中。

印度的“认知失调”还不止于此。

眼下的川普2.0时代,美国正在不遗余力地破坏世界秩序,中国则扮演着稳定和重塑世界秩序的角色,这就使得印度陷入了对中国的“认知失调”——在印度的认知中,无论在地缘政治还是国际经贸领域,中国都是印度的竞争对手;但随着中国实力的强大、中美博弈的白热化,中国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印度长期以来利用“外交制衡”来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对象——超级大国

过去美苏争霸的时候,印度通过“不结盟运动”置身事外,两头拿好处;然而如今的中美博弈却跟当年美苏争霸完全不同——美国似乎压根儿不想要盟友,一切以美国利益至上,使得印度很难从美国这边获得无条件的好处。照理说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应该尽可能从中国这边拿好处才符合自身利益。然而由于印度长期把中国当做假想敌、甚至想要取而代之,这种僵化的认知使得他们一贯的“外交制衡”策略在中美博弈的新形势下受到了极大的掣肘——他们一方面受到美国的敲诈勒索,另一方面却又不信任中国,自尊心和猜疑都让他们很难放下戒备跟中国一起互利共赢。这种认知失调的本质源自于印度的第二重臆想——“被迫害臆想”,总是把中国想象成一个“阴险狡诈”的对手,认为中国要在地缘政治和经贸领域上伤害他们,于是导致了中国对印度释放的善意信号基本上都是肉包子打狗。

这就要讲到开篇提到的第三件事,中国最近重启了印度香客来冈仁波齐的朝圣。

话说我的圈子里有不少在印度有相关利益、痴迷印度文化的“印舔”,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印度签证开放;稍微有一点点中印关系好转的风吹草动,就会被他们视为印度要开放旅游签证的信号。比方说去年有篇特别恶心的标题党文章,题为《印度签证政策放宽!2025年1月起对印度游客与中国游客实行90天签证豁免政策!》——其实这个标题前后两句话讲的根本就是两件事——前一句话讲的是,那阵子由于印度严卡中国技术人员的签证,影响了很多印度公司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所以印度政府被迫放宽了部分PLI项目商务签证的条件;后一句话讲的是,南非打算从2025年1月起对印度游客与中国游客实行90天免签。结果很多人根本不仔细看文章,就以为印度要对中国游客实行90天免签。我朋友圈里至少5个人对此深信不疑,其中2个人甚至连2025年招募印度旅行团的行程也发了出来——这件事可以从侧面看出,有很多人都急不可耐地要“重返印度”。

500

▲这篇不要脸的文章标题骗了无数人

500

500

又比方说,中印之间的直航已经中断了5年,从去年到今年都一直在传中印之间要重开直航,于是有些“印舔”由此认为印度旅游签证指日可待,还说什么“不开放旅游签证的直航就没有意义”。其实吧,在某种意义上中印之间一直都有直航,印度和香港之间的航班从来没有断过,但香港护照同样无法申请印度的旅游签证,所以中印直航跟开放签证并不存在必然联系。而且根据相关消息,可能将要重开的直航航班,全都是由印度航空公司运营的,中国飞机还是去不了印度;就算直航开通,也纯粹是为了方便印度人来中国——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驻印度使领馆总共为印度公民签发了7万多份签证,日均800多份,足够坐满两三个航班;作为对比,2024一整年印度给中国公民签发了只有大约2000份签证。我太太往返印度的转机航班上,全都是印度人。

这次听说重启了印度香客朝圣,“印舔”又乐观地认为,印度这下总该要投桃报李、开放旅游签证了吧!我还是坚持我原来的观点——不可能!

我去年去西线考察的时候,专门去了中印乃堆拉口岸和神山圣湖,了解过印度香客朝圣这件事儿(详见《来回翻越了十几次喜马拉雅,我终于整明白了麦线》)。印度香客去冈仁波齐朝圣这事儿其实根本不是啥“传统”,根据北大姜景奎老师的考证,印度教主神湿婆居住的凯拉什神山(Kailash)应该在喜马拉雅南麓。然而20世纪初英国殖民者为了扩大在藏地影响力,故意宣传说冈仁波齐就是印度教里的凯拉什神山,鼓励印度人去冈仁波齐,以便让英属印度的势力扩张过去。结果印度蹬鼻子上脸,真把冈仁波齐当成了自己家,把“朝圣”当做了古已有之的“神圣权利”。这段史实辨析我在《西藏西部中印边境考察手札(上)阿里三围》里“象雄遗梦”那个章节中写过,有兴趣可以去读一下。

500

▲根据姜景奎老师对梵文经典的研究,凯拉什神山并非冈仁波齐

500

▲我2023写的关于冈仁波齐朝圣历史的澄清

新中国成立后,一来当时不了解印度文化的来龙去脉,二来为了维护跟印度的关系,我们官方承认了这一“传统”,在1962年之前保持了印藏之间的“开放边境”,允许边民像过去一样自由往来进行贸易、探亲、朝圣。中印战争之后两国关系冰封了十几年,直到1979年印度外长瓦杰帕伊访华后破冰,紧接着1981年就重启了印度香客朝圣。后来1988年拉吉夫·甘地总理访华、2003年瓦杰帕伊作为总理访华、中国承认印度对锡金的主权,中印才算是实现了邦交正常化……而印度对中国开放旅游签证,则是2008年才开始的。所以允许印度香客朝圣这事儿,本身也跟印度是不是给中国开放旅游签证没关系

其实吧,与许多人直觉不同的是——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来都跟旅游签证的关系不大。照理说巴基斯坦跟中国关系够好了吧?在2024年巴基斯坦进行签证改革之前,巴基斯坦对中国公民也是没有旅游签证的,我2016年去巴基斯坦只能让中介代办的商务签证。为啥会这样呢?从根本上来讲,某个国家是否给中国公民签发旅游签证,丝毫不会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双边关系——在政治和外交层面上,根本不会在乎印度是否对中国公民开放旅游签证。

我对于印度开放签证的判断,之前在《边境协议达成后,中印关系前景如何?》中就写过:

“直航可能会重开,但像过去那样对中国公民全面开放签证的可能性很小;至于以前那种可以网上申请的印度旅游电子签证,就别抱太大期望了……一旦全面开放中国公民的印度签证,其结果必然是大量如饥似渴的中国人拿着旅游签证涌入印度做生意,用各种合规或不合规的方法绕过对中资的限制……”

果然,前几天最新的消息传出:由于担心无法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商品大规模涌入印度,印度不但不打算开放签证,还准备进一步收紧中国人的签证。那些身在印度的中国商务人士、技术人员,将被严格限制在指定的活动范围内,并要加强对他们的监控,防止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和对印度国内产业的潜在威胁……从这个消息来看,更是不用指望印度旅游签证了。

500

▲印度打算继续收紧中国公民签证的消息

500

▲极其变态的印度商务签申请材料,需要余额大于10万元的六个月工资流水,还要学历、无犯罪记录的翻译和公证

500

我自己申请印度家属签证已经一年多了,依然没消息。我后来听到一个说法,像我这种疫情期间在印度逾期滞留过的中国人再次申请签证都会被卡。不过我也无所谓,我回印度主要是为了带孩子探亲,不让我去,那我就把印度亲戚请来中国好了。迄今为止,所有来过中国、看过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拉达克人,无不愤恨地表示:我们被印度政府骗了好多年啊!为什么拉达克不是中国的呢!?

好了,那么问题来了——印度这么不厚道,为啥我们还要让他们来朝圣呢?为什么印度对我们的示好不但没有投桃报李,反而还恩将仇报呢?

这可以分成两个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问题。关于前一个问题,其实前面的段落里已经有答案了——当前正是美国失道寡助的天赐良机,我们需要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力量

我那年西部考察在亚东口岸跟一个边防武警哥们儿聊的时候,他告诉我,其实我们国家一直拿朝圣这事儿牵制印度——每年允许多少人过来朝圣的名额是我们这边批的,中印关系好的时候,就多批点名额;中印关系不好,就少批点名额

很多人可能没有想过,印度人来中国朝圣和中国去印度旅游这两件事的重要性是完全不对等的——2014年中国开通乃堆拉口岸允许香客从那边前往神山朝圣,是莫迪任内的一桩重要政绩:再多中国人去印度旅游也不可能被我们的领导们当成政绩来说。

我参加过印度的朝圣活动,朝圣是印度教徒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听说印度朝圣活动中发生踩踏事件群死群伤,依然阻挡不了他们的朝圣热情。尽管去冈仁波齐朝圣这个所谓的“传统”是一百年前才被发明出来的,但并不妨碍印度人对这件事的狂热——是否允许朝圣、允许多少人来朝圣,客观来讲对我们的影响不大,对他们的影响却很大;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印关系的晴雨表,是我方表达善意的方式,而非为了回报——最重要一点在于,这是符合当下“开放”主旋律的。重启朝圣不仅是给印度人看的,也是给全世界其他国家看的,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的胸襟和肚量,间接反映中国稳定的政治环境,以吸引更多的资本来到中国扎根。

我始终强调,我们身处一个多边的世界,处于一种多方的重复博弈中,实力强大不代表能够为所欲为,像川普那样朝令夕改、言而无信看起来好像运筹帷幄,事实上只会损害自己的长期利益。我们中国是一个政治上非常成熟的国家,讲究“一码事归一码事”,比方说印度配合美国对我们的钢铁加征12%的关税,于是我们最近对印度的氯氰菊酯征收了48.4%-166.2%的反倾销税。只有印度这种政治上极不成熟的国家,才会借恐怖袭击这种事情去断人家下游老百姓的水

认知失调其实也是印度政治不成熟的体现,印度明明正承受着美国的压迫和勒索,但政府决策层却由于长期的“认知惯性”,觉得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不可能那么容易动摇,依然对美国心存幻想。一方面,美印之间的互补大于竞争,地缘政治和国际经贸的生态位都不冲突,印度裔能够在美国混得风生水起,本身就是美国需要印度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川普2.0毫不掩饰自己的亲俄立场,使得印度对于“美印俄”三边战略合作关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印度觉得“美印俄”三边合作一旦成型,这仨“超级大国”联合起来把中国踢到一边,中国的末日就要到了……

我们不是不知道印度这些吃里扒外的小算盘,但中国终究远远没到需要跟印度破罐子破摔的地步。就算中印关系可能永远也到不了“友好”的地步,貌合神离的“不友好”总好过多一个公开跟我们“敌对”的国家——“和平友好”向来是我们外交的主旋律。

关于后一个问题,印度除了“霸主臆想”和“被迫害臆想”之外,还有第三重臆想——“救世主臆想”。2020年疫情爆发后,川普1.0提出高度依赖中国制造太危险、要重塑全球产业链,印度立马觉得自己是全球产业链的救世主,要承接中国的产业链非印度莫属。中国确实转移出去一部分产业,却主要都转移去了越南等国,没印度啥事儿;印度由于其低下的效率、繁复的监管,反而还流失了一部分外资。

川普2.0的逆施倒行,搞得印度有点认知失调,但印度的“救世主臆想”却并没有受太大影响——这一次,印度觉得自己将成为中国的“救世主”。印度眼瞅着中美之间实质性的贸易脱钩,认为中国必然将会因为无法出口美国而身陷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唯一的希望就是印度这个大市场,谈判的筹码都在自己手里(所以他们才会想要收紧签证,怕中国人跑去倾销);经过了前几年的反华宣传,很多印度人都觉得中印之间的领土争议才是“大是大非”,在“大是大非”没有解决之前,千万不能被中国的“小恩小惠”所收买,中国对印度的“示好”不是包藏祸心就是有求于自己。

而且吧,印度文化中历来没有“知恩图报”一说——我走运了,那是神的恩赐,我谢神;我倒霉了,那是神的安排,我求神;你如果对我好,是神送你来我身边的,你是神的工具;你如果对我不好,是神让你来惩罚我的,你还是神的工具。我敢说,我们允许印度人来冈仁波齐朝圣,他们非但不会觉得这是一种恩惠,只会觉得是“凯拉什神山”上的湿婆神显灵,让他们更加确信印度“自古以来”就对冈仁波齐拥有权利、冈仁波齐是印度教文化的势力范围——所以,他们凭什么要回报中国呢?

另外,我看到有自媒体说,既然朝圣的传统是英国人制造出来的,就应该彻底禁止印度香客到冈仁波齐朝圣,把这个“传统”逆转回来。老实说,这种观点非常蠢——在“冈仁波齐是印度教神山凯拉什”这种观点已经形成的情况下,越是禁止越是会强化他们的认知,这在心理学上叫做“逆火效应”。既然之前允许过他们来朝圣,就等于承认了这种传统,木已成舟,覆水难收。

我一直主张要避免以强硬的态度跟印度打交道也是同样的原因。在中印边境冲突期间,很多网友都希望中国能够狠狠修理一顿印度,像1962年那样把他们打醒、让他们长记性——可是,把印度打醒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一个心比天高、活在臆想中、看不清形势的印度难道不好吗?一旦中国展现出威胁的姿态,只会帮助印度内部团结一致,加速他们构建国族认同……我经常说,多亏当年印度独立、印巴分治,假如我们南边面对的是历史上大一统的“满血版英属印度”,那才是真正的噩梦。

总之吧,摊上印度这样一个政治极度不成熟,且有着“霸主臆想”、“被迫害臆想”、“救世主臆想”的邻居,是我们的家门不幸。但既然我们没法儿让这个邻居搬走、也没法儿让精神病院把他抓走,那也就只能硬着头皮、小心翼翼跟他相处了。跟神经病相处过的人应该都知道——你不能刺激他,也不能惯着他。印度外交信奉“平衡”,那么我们对印度的外交则应当信奉“中庸”——保持适度的威慑,别让印度蹬鼻子上脸;但也要避免刺激印度,免得他发疯

还是那句话——我们指望不上一个正常清醒的“友好”印度,但活在臆想中的“不友好”印度终究好过失心疯的“敌对”印度。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