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餃皇后》讓我們反思
作者:黃麗君,香港資深政治經濟政策研究者。
每个时代都有难处,但是每个时代都需要坚毅和拼搏。
看電影《水餃皇后》喚起了不少兒時生活的回憶,重拾不少香港舊日的情懷,是一個動人的奮鬥故事。
由真人真事改編的《水餃皇后》講述的是來自內地的臧健和在70年代帶着兩個女兒來港拼搏求生的經歷。大家可能不熟悉臧健和,但她一手打造的「灣仔碼頭水餃」品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品牌旗下生產的多樣化水餃,很多人都吃過。
人稱臧姑娘的臧健和來自青島,但她艱苦奮鬥的故事發生在70年代、80年代的香港,絕對算得上是一個香港故事。
製片人把她的故事搬上大銀幕,在香港和內地同期在「五一」假期上映。然而,在票房排位上,《水餃皇后》在內地遙遙領先,在香港至昨日排名第4位。
根據內地的票房數據,《水餃皇后》的票房截至5月5日晚以接近2億元人民幣的檔期票房成為「五一檔」(5月1日至5月5日)的票房冠軍,不過影片在香港「五一檔」的累計票房只為213萬港元,票房排名在第4位。
上述票房數字反映了香港人和內地人看電影的偏好。
溫情、勵志的電影在今天的香港市場上號召力不算太高,因此縱使「灣仔碼頭水餃」本身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願意買票入場看看她真實人生歷程的戲迷也不多。
《水餃皇后》在香港不能奪冠,不像《九龍城寨之圍城》和《破.地獄》般熱賣,是因為影片予人印象太過溫情,太文藝,難以引起熱愛感官刺激、詭異橋段的香港戲迷的注意?若如是的話,實在太可惜。
《水餃皇后》感人之處是香港舊日人與人之間守望相助,並那一代人為生活掙扎拼搏,堅持到底去完成目標的精神。
沒有如臧姑娘那一代人這種精神,便成就不了香港在80年代、90年代經濟起飛的成功故事。
今天的香港,無論社會和經濟發展都有停滯不前的危機,上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和價值似乎是漸漸失傳,是關鍵的原因之一。
走在今天香港不同的社會角落,大家有否感覺到人情味少了,辦事的人空話講多了,堅持到底把目標完成的這種精神也漸漸渙散了?
很多人對前景不存厚望,因為生活艱難,無以為繼。有這種想法的人,最應該去看《水餃皇后》。
上一代的人,生活難道不比我們更艱辛?
臧姑娘的故事說明咬緊牙關,全力拼搏,機會不會從我們身邊擦身而過。
每一個世代都有其不同的社會環境和不同的挑戰。要迎難而上,便要有拼勁和決心。
內地有很多人受《水餃皇后》感動,是否反映了電影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香港沒有太多人有共鳴,是否說明了我們的社會失去了應有的向上求進的動力?
看看《水餃皇后》這齣電影,會為我們帶來反思的機會!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