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美国保守派在俄乌冲突中的认知迷局与话语策略

解析美国保守派在俄乌冲突中的认知迷局与话语策略

撰文:雅礼学人

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美国保守派》高级编辑安德鲁·戴5月6日在《美国保守派》网站发表文章,题为《特朗普的俄罗斯-乌克兰重置》。

这篇反映美国保守派立场的文章呈现出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和战略思维倾向,其核心逻辑体现了美国右翼对俄乌冲突的认知框架。以下从五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现实政治与理想主义的矛盾性

文章在承认特朗普"24小时停战"承诺虚妄性的同时,依然试图构建保守派外交政策的合理性。这种矛盾折射出美国右翼的现实困境:既需要批判民主党政府的"过度介入",又必须维系美国全球领导地位。文中关于"北约东扩激怒俄罗斯"的反思,实质上是基于米尔斯海默式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试图用均势逻辑解释当前困局,但这种反思仅停留在工具理性层面,并未触及美国霸权秩序的根本矛盾。

二、对俄认知的认知失调

文章对俄罗斯的战略判断存在明显割裂:一方面承认俄罗斯存在"重新确立历史势力范围"的企图,另一方面又幻想通过经济制裁解除等"胡萝卜"诱使其妥协。这种认知矛盾源于保守派既想摆脱"新保守主义战争泥潭"、又难以放弃"遏制俄罗斯"传统思维的双重困境。特别是将俄方反对维和部队解读为"全面吞并乌克兰"的野心,这种线性推理忽略了顿巴斯问题的历史纵深和俄乌关系的复杂性。

三、特朗普主义的实践困境

文章揭示了特朗普外交路线的根本矛盾:其"交易艺术"在结构性冲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所谓"公平合理"的和平提案,本质上是将乌克兰领土主权作为交易筹码,试图通过牺牲乌克兰部分利益换取俄美关系缓和。这种构想既低估了乌克兰的民族主义韧性,也误判了俄罗斯重构欧亚地缘格局的战略决心。文中所提"用波兰作为武器中转站"的方案,更暴露出将东欧国家工具化的冷战思维。

“特朗普是出了名的不可预测” 委婉地批评特朗普的话根本不可信:特朗普在外交政策和对俄乌战争的表态上确实存在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其不可预测性使得其他国家难以对美国的政策形成稳定预期,这一批评指出了特朗普行事风格对美国外交信誉的影响。

四、美国霸权衰落的认知折射

"单极时刻终结"的论断具有重要警示意义。文章清醒认识到美国已丧失单边强制能力,这与其保守派身份形成微妙张力。对俄罗斯经济抗压能力的承认、对乌克兰人力短缺的担忧,实质上反映了对美国相对实力下降的焦虑。所谓"胡萝卜加大棒"策略,不过是霸权衰微背景下的权宜之计,难以改变战略被动局面。

五、意识形态滤镜下的叙事建构

文章存在明显的叙事选择性:将战争根源简化为北约东扩,却回避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的始作俑者问题;强调美国调解的中立性,却淡化其持续军援的事实性介入。这种叙事策略服务于两个目标:一是为特朗普政府开脱外交失败责任,二是构建"美国优先"式离岸平衡战略的正当性。文中对"全球南方维和人员"的微妙排斥,更暴露出保守派对多极秩序的本能抵触。

“和平提案是公平合理的”,这是继续美化特朗普画的大饼。实际上,该和平提案可能更多地是从美国自身利益出发,未必真正考虑到俄乌双方的核心关切和利益平衡,可能只是特朗普政府为了显示其在推动和平进程而抛出的方案,缺乏实际的可行性和公正性。

结语:结构困境中的路径依赖

该文典型反映了美国保守派在21世纪地缘变局中的认知困局:既意识到单极霸权难以为继,又无法挣脱冷战思维窠臼;既想通过战略收缩减轻负担,又难以放弃塑造欧亚秩序的传统冲动。这种结构性矛盾导致其政策构想陷入"批判介入主义却延续霸权逻辑"的悖论,最终使得所谓"公平合理"的和平方案沦为意识形态幻象。俄乌冲突的本质是后冷战秩序坍塌引发的体系重构,任何脱离多极现实的外交方案都难以真正奏效。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