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年老药行余仁生为何落入日本人的手中?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老字号如璀璨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余仁生,这家拥有146年历史的中药行,不仅是一部丰厚的华商家族企业史,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日本三井物产发布一则重磅消息,其连同乐敦制药收购余仁生国际,估值约合46.5亿港元,自此,百年老药行落入日本人手中。
据了解,股权交割后,乐敦制药(Rohto Pharmaceutical Co.)持股比例为60%,日本三井物产持股30%,创始余氏家族占股仅剩下10%。
19世纪70年代,无数中国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踏上了下南洋的征程。
余广培,这位来自广东佛山的年轻人,带着妻子和弟弟来到马来西亚霹雳洲采矿市镇。在那里,他目睹了矿工们缺医少药的困境,毅然用祖传的中医术为他们排忧解难。
1879年7月23日,“仁生”中药店诞生,这一天也是他独子余东璇两周岁的生日。“仁生”,寓意“仁泽众生”,从一开始便种下了余仁生家族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余广培的创富之路与当时的“锡矿大王”姚德胜相似,因矿而兴。他取得了雾边的包税权和锡矿开采权,同时“仁生”店也开设了连锁,财富逐渐积累。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1891年初,38岁的余广培因罹患恶疾离世,留下年仅13岁的儿子余东旋。家族生意在叔叔们的挥霍下几乎败光,包税权因政策变动丧失,锡矿也接近枯竭,余东旋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余东旋,被称为“余仁生”的中兴之主,他没有被困境打倒,而是沿着父亲的发家之路,重新投身锡矿事业。
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拥有了11座锡矿,每年获得数千万的收入,余氏家族企业重现生机。随后,橡胶业兴起,他又敏锐地抓住机遇,用锡矿赚来的钱投资橡胶业,使余氏家族成为与陈嘉庚齐富的马来西亚华人家族。
余东旋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他将生意网络扩展到新加坡、香港和中国大陆,将“仁生”更名为“余仁生”,以姓氏冠名,为家族企业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迁移新加坡,是他基于家族企业成长的重大决策,当时新加坡逐渐崛起为东南亚金融、贸易中心,余氏家族的触角也延伸到了汇款、投资等金融事业。一战期间,他与华商吴胜鹏家族合伙创办了利华银行,成为当时东南亚规模最大的华资银行之一。
然而,时代的浪潮总是汹涌澎湃。1929 -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而来,许多华商家族深受其害,陈嘉庚也在1934年开始淡出东南亚生意。余东旋家族却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迅速将矿业、橡胶生意转入银行业,并将总部由新加坡移到香港,成功逃过一劫。
余东旋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商人,更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慈善家。一战期间,他捐了一架战斗机、一辆坦克车给英国政府,二战时又为英国政府大笔捐资。他还担任反鸦片会副会长,反对赌博,捐资给香港大学,支持慈善活动。黄花岗烈士余东雄、郭继枚牺牲后,其家属也是由余东旋出资抚养。
1941年,余东璇因心脏病在香港去世。他名下的财产不少被变卖,房地产业平分给13个儿子,导致公司股权大幅稀释。
在第三代掌门人手上,家族企业因群龙无首、各自为营而四分五裂,利华银行、“余仁生”也被其他企业收购易主,曾经辉煌一时的余氏家族企业由盛转衰。
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止转动,到了第四代接班人余义明身上,余仁生家族迎来了新的转机。
余义明担负起复兴家业的重任,挣脱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如今的余仁生集团,以传统中医药为基础,积极推动中药现代化,成为亚洲最大的中药保健企业之一。
在中国大陆、港澳、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余仁生拥有超过300家门市,经营20多间中医诊所,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余仁生的百年传奇,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洞见与启示。
首先,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仁泽众生”的理念贯穿了余仁生的发展历程,成为家族企业传承的精神支柱。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只有坚守诚信、仁爱、责任的价值观,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尊重。
其次,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余东旋在面对困境时,能够果断地做出决策,抓住机遇,实现企业的转型和发展。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家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维,及时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最后,家族企业的传承与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余仁生在第三代出现的问题,提醒我们家族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传承机制和管理体系,避免因股权分散、决策混乱等问题导致企业的衰落。同时,家族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协作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
百年余仁生,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商业史诗,也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典范。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经历了兴衰荣辱,却始终坚守着“仁泽众生”的初心。
1879年,余广培在马来西亚霹雳州创立“余仁生”药店,除了“余”字为姓氏外,文言文也与“我”同义,“仁生”寓意“仁泽众生”,起初是为吸鸦片的中国矿工提供医治和药物。后来,其独子余东旋在20世纪初将业务拓展到新加坡与中国香港,把家业发扬光大,至今历经五代经营,但最后却落入日本人手中。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