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权与公权;政治权与财产权
董小姐这件事,前两天写了两篇文章:《舐犊之情,人皆有之,但吃相别太难看》和《为啥公众能接受财富的代际传承,却无法容忍董小姐?》。一如既往,评论区中争议很大,左边和右边的朋友都很不满意。
右边的朋友认为,财产权是私权,通过血缘继承天经地义,敢质疑这一点就是大逆不道。左边的朋友认为,我是替资本家说话,替财产的血缘继承辩护。同时被左边和右边骂,是我乐于看到的一个结果。
此外,也看了几篇评论文章,一位右边的大V引用了密尔的《论自由》,认为私权和公权之间需要有显著的红线。红线之内的私权可以转让和代际传承,红线之外的公权,不能转让和代际继承。财产权是私权,政治权是公权。
公权和私权的划分我认为没啥问题,确实应该有划分。但凭什么财产权就是私权,可以继承;政治权就是公权,不能继承呢?
如果我们看看历史,就知道: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前,政治权,财产权,都是私权不是公权,都可以授受和继承。
西方的贵族封建制,政治权力分散在君主和贵族手中。政治权力同样通过血缘继承,属于私权。当时的哈布斯堡家族,就是把私权的血缘继承发挥到了极致。哈布斯堡查理五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奥地利、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从母亲手里继承了整个西班牙帝国。靠结婚和继承。哈布斯堡家族打造了欧洲的第一强国。
秦之后的中国的集权官僚制,政治权力集中在君主(皇帝)一个人手里,通过血缘继承。一个人当然无法治理国家。皇帝再把政治权力授权给官僚,由官僚帮助治理国家。官僚的政治权力来源于皇帝,而不是血缘,也就没法通过血缘继承。
西方贵族封建制的权力分散,君主和贵族为政治权力持续斗争。中国的集权官僚制权力集中,但政治权力中的血缘继承成份少得多。寒门甚至平民,也可以通过科举,攀爬官僚层级,获得政治权力。
孰优孰劣?两者各有利弊吧。
资产阶级革命前,西方世界的政治权力集中在君主、贵族手中,教会也有一些。资产阶级是没有政治权力的,但他们有钱,有经济权力,还想夺取政治权力。
为了达到夺取政治权力这个目的,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叙事:财产权是私权,政治权力是公权。更直接的说,就是:我有的,就是私权,全都是我的,别人不能碰。我没有的,就是公权,是大家的,我也有权分一杯羹。
这个叙事,是资产阶级为了自己阶级利益,创造的叙事,并不是公理,也不是道德。所谓风进雨进,国王不能进,也是这种资产阶级的阶级叙事的一部分。
无产阶级,既没有政治权力,也没有经济权力。我有的,是私权,我自己的。我没有的,就是公权,是大家的。无产阶级啥都没有,所以无产阶级革命的诉求就是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都是公权。
所以,那些什么财产权是私权,政治权是公权;什么风进雨进国王不能进。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站在自己利益角度的阶级叙事。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财产权,同时从贵族和君主手里夺取政治权力。这些叙事,不是历史的终结,也没有什么道德优越感。
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公权取代私权,是不是历史的大趋势,是不是社会的进步?
如果你的答案是“是”。那么,当前的政治权是公权,财产权是私权的公私界定,是一个阶段性的状态,不是历史的终结,也不是道德的高地。未来的人类社会,一定也会逐步过渡到,政治权财产权都是公权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可能需要很久,但最终会到来。
如果你的答案是“不是”。那么,资产阶级革命,把政治权力从私权变成公权,不算社会的进步,也没有什么道德优越感。
我的答案是“是”。所以,我认为和西方的贵族封建制,以及中国的集权官僚制相比,资产阶级革命是进步的。财产权的代际传承,也比政治权力的代际传承更容易被公众接受。未来,人类社会会逐步向财产权“公权化“一步步过渡。大政府,累进所得税和遗产税都算是这种过渡的一个步骤。
当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需要漫长的时间。
人类社会,是否存在“政治权是私权”,“财产权是公权”的社会形态?也不是完全没有,有些宗教团体的组织形式就是这样。
宣扬资产阶级的阶级叙事没啥问题,毕竟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观点。小资产阶级也算资产阶级嘛。但别双标,别念经,别站在道德高地上乱喷装大尾巴狼。你们念得那些经,只不过是资产阶级为自己阶级利益创造的,并宣传洗脑几百年的阶级叙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