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超大杯影像旗舰杀疯了。。。
说起超大杯旗舰,不知道各位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啥?
要是搁以前,厂商对超大杯的理解,就是硬件上的「全方位堆料」,旗舰芯片能抢首发就绝不落后,2K 分辨率 + 120Hz 高刷屏幕是标配,扬声器和振动马达必须顶级,就连无线充电功率都得追着有线充电跑。
后来大家慢慢发现,你堆这些硬件我也能堆,单纯的堆砌既堆不出差异化,也堆不出真正的高端。
于是各家超大杯开始集体扎堆影像赛道,传感器尺寸往大了卷,镜头数量往多了堆,算法联名变着花样搞。。。刚开始,这么做确实让不少厂商都尝到了甜头,所以大家纷纷加码,铆足了劲在影像赛道上发力。
发展到后面,很多超大杯甚至不惜牺牲握持手感、压缩电池空间,把手机做厚做重,只为在机身里塞进去更夸张的镜头模组,然后不出所料,它们又陷入了同质化内卷的怪圈 ——
你上一英寸大底传感器我也上,你找相机厂商联名我也找,你有潜望我肯定也不能缺。。。当所有厂商都开始用同一套思路打造超大杯影像旗舰,兜兜转转折腾半天,最后大家又回到了比拼硬件堆料的老路上。
也正是考虑到各家超大杯旗舰翻来覆去都是差不多的配置,根本拉不开太大差距,之前如果有人问我这些手机该怎么选,一般我都会给出这样的建议:喜欢小米买小米,喜欢 vivo 选 vivo,喜欢 OPPO 冲 OPPO~
但是到了今年,情况终于开始发生了变化。
如果你看过各家超大杯发布会,就会发现不管是小米 15 Ultra、OPPO Find X8 Ultra 还是 vivo X200 Ultra,它们无一例外都在选择用截然不同的路线,重新定义超大杯,在影像上玩出了不少新花样 ——
小米死磕徕卡影调,OPPO 自信没人比它的人像更好看,vivo 则是想同时干死单反和 iPhone,我们一样一样说。
小米 15 Ultra:
All-in Leica
可能有些差友已经感受到了,最近这几年,像 OPPO 和 vivo 都在有意无意淡化 「相机大厂联名」的标签,原因很简单,现在光靠联名已经撑不起超大杯的溢价,而且影像核心竞争力也不是一个联名就能概括的。
但小米却反其道而行,选择了「All-in Leica」。
今年 15 Ultra 不仅外观直接致敬徕卡相机,它在光学设计还有拍照体验这块,也可以说是把徕卡的「德味儿」给彻底吃透了,除了使用徕卡光学镜头、色彩影调和出片风格看齐徕卡,它的街拍界面也相当徕卡。
官网详情页甚至在 28 处地方都提到了徕卡,就连跟 15 Ultra 一起出的专业影像套装,在很多地方其实也参考了徕卡相机的「外设生态」,可拆卸金属指柄和可更换快门按键,这俩配件几乎就是徕卡相机的标配。
把这影像套装往手机上这么一装,我说这是「年轻人的第一台徕卡」,谁赞成,谁反对~
而说起徕卡,绕不开的一大场景就是人文街拍,放眼整个摄影史,很多大师正是借助徕卡相机,定格了无数充满生命力和故事感的决定性瞬间,创作出了一张张传世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奉为摄影教科书级的范本。
自打和徕卡联名后,小米也铁了心要把这份「街拍基因」刻进自家 Ultra 的骨子里,从 12S Ultra 开始就大打「人文街拍」牌,而今年 15 Ultra 更是在这基础上更进一步,开始往夜景街拍和夜景人像这块发力。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15 Ultra 直接甩出了「一英寸超大底 + 2 亿像素潜望长焦」的组合,并且四颗镜头全部用上了大光圈,并且它还优化光学结构与镀膜工艺,为的就是提升手机在暗光环境下的出片率。
在前阵子小米 15 Ultra 的测评文章里( 传送门 ),我就给大家分享过不少样张,可以看到用上大底、大光圈的 2 亿像素潜望长焦之后,15 Ultra 在长焦夜景表现上的进步相当明显。
而且该说不说,徕卡影调确实很出片,拍完照片再给它套个徕卡滤镜,B 格一下子就上来了。
OPPO Find X8 Ultra:
不做能打电话的相机
OPPO Find X8 Ultra 虽然同样主打夜景和夜景人像,甚至绿厂跟小米一样,在这一代超大杯上喊出了 “ 夜神 ” 的口号,然而在我看来呢,它跟小米 15 Ultra 走出了完全不同的技术路径。
如果说 15 Ultra 主要是靠光学底子和硬件堆料来兜底夜景画质,那么 Find X8 Ultra 在对镜头进行全面升级的基础上,它还额外增加了一颗多光谱摄像头,专门用来把人像肤色还原得更准,让光影层次更丰富。
落实到具体实现原理上,Find X8 Ultra 在拍夜景人像照片的时候,会根据多光谱摄像头采集到的画面色彩信息,对照片里不同区域的色温进行分区调整,这么一来,肤色就可以避开复杂光源干扰,得到正确还原。
因为这套「多光谱摄像头 + 分区色温调整」组合拳,能让夜景里的人像肤色始终保持通透红润,所以 OPPO 甚至打出了「电子阿胶」的称号,包括官网详情页也把宣传重点放在了人像这块,人像占了很大篇幅。
这么看来,去年果味十足的 Find X8 获得集美们的喜爱从而销量大涨之后,绿厂这是铁了心要在人像赛道构建护城河,进一步俘获集美们的心~
就我个人用下来,这台手机在拍人这块确实有点东西,虚化是渐进式的虚化,非常自然、美颜相当克制,包括抠图也很精准,如果不放大照片盯着细节看,只说整体成片效果,其实已经很接近相机拍出来的感觉。
当然前提是按下快门之后,模特最好保持不动直到快门转完圈,不然还是有一定概率拍糊。
而且相比那些为了塞下更高规格的镜头模组,把手机做得又厚又重、拿手上像板砖的超大杯旗舰,Find X8 Ultra 不管是看上去还是摸上去,更像是一台正儿八经的手机,最关键的是,它还是一台直屏超大杯。
放眼望去,在所有已经推出的超大杯影像旗舰里,有且只有 Find X8 Ultra 是直屏,方便贴膜的同时还彻底告别了曲面屏祖传的误触、绿边和边缘畸变问题,我相信单就这点,不少数码老炮就已经默默掏出了钱包。
vivo X200 Ultra:
能装进口袋的 ‘ 相机 ’
至于 vivo 这边,则又是另一套玩法。
前脚 OPPO 这边刚说完 “ 不做能打电话的相机,只做拍照最好的手机 ”,没过几天,vivo 就发布了一台直接对标相机的「V 单」—— vivo X200 Ultra,而且根据蓝厂自己的说法,这是台 “ 能装进口袋的 ‘ 相机 ’ ”。
X200 Ultra 跟其他超大杯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另辟蹊径,顶着「 没有一英寸怎敢称 Ultra 」的质疑,直接砍掉了一英寸传感器,转而开始追求起「全焦段平权」,让一直被边缘化的超广角镜头素质直接看齐主摄。
同时它还把主摄默认焦段,从最常见的 23mm,调整到了更接近人眼视角的 35mm。
换句话说,用这颗主摄拍出来的画面视野范围,相当于其他手机主摄开到 1.5X 的效果,35mm 这个焦段算得上是人文摄影的黄金焦段 —— 既能保留环境细节交代场景故事,又不会像广角那样过度拉伸畸变。
14mm 超广角、35mm 主摄,外加这颗支持微距的 85mm 2 亿像素潜望长焦,X200 Ultra 虽然只有三摄,但它的每颗镜头都相当能打,要画质有画质,要防抖有防抖,可以说这三颗镜头就没有一颗是「偏科生」。
而且它还是目前唯一能拍全焦段 4K 60fps 10bit log 视频的安卓机,视频录制规格一举超越了苹果,蓝厂当时在发布会上甚至还直接拿 X200 Ultra 跟相机比配置,虽然这么做有碰瓷的嫌疑,但它的实力就摆在那。
我在这里放一段手持拍摄的直出视频,各位可以感受下它的视频拍摄效果:
然而做「真·全主摄」的代价,就是它的后置镜头模组凸起非常夸张,在一众 Ultra 机型当中就属它最激凸。
左:vivo X200 Ultra;右:vivo X200s
跟小米一样,这次蓝厂也给 X200 Ultra 做了摄影套装。
不过这套配件并非只是为了优化手感、好外接各种滤镜,它还提供了一颗蔡司 2.35x 长焦增距镜,能把长焦焦段从原生 85mm 拓展到 200mm,让这台手机的望远能力直接上了一个台阶,四舍五入等于是开挂。
前两天咱们部门有个同事刚好带着 X200 Ultra 和增距镜去听 Coldplay 演唱会,好家伙,愣是把最外边的内场拍出了第一排的感觉,就是这颗外挂镜头套装售价 1299,一点都不便宜,而且现在还卖断货了。。。
看到这里,各位差友应该能明显感觉到,虽然这三台手机都叫 Ultra,但它们主打的卖点完全不同 ——
小米 15 Ultra 靠徕卡全生态死磕人文街拍,从色彩到体验,都在复刻徕卡相机特有的那份德味儿和仪式感;
OPPO Find X8 Ultra 多光谱摄像头专治夜景人像肤色翻车,外加相当克制的直屏设计,精准狙击手感党和实用派;
vivo X200 Ultra 则是直接向专业创作发起挑战,试图通过塑造真正的全主摄,让手机具备比肩相机的多场景创作能力。
要说近几年哪一代 Ultra 机型最百花齐放,2025 年绝对当仁不让!
话说回来,其实厂商们之所以要在超大杯上搞差异化,说白了就是市场和用户都在逼着他们不得不跳出堆料的舒适圈。
根据 IDC 的数据,国内 600 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机市场份额都快到 30.9% 了,这意味着每卖出去三部手机,就有一部是高端货,但与此同时,比较尴尬的一点是,手机出货量的增长速度却肉眼可见地开始变慢。
现在大家换机越来越不勤快,平均换机周期都拉长到 30 个月以上,以前那种靠卷各种硬件配置就能吸引大家掏钱换机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
而像是一英寸传感器、2 亿像素长焦这些硬件大家都能堆,卷到最后反而没了差异化,在这个大环境下,厂商们选择用技术差异取代参数内卷,用场景洞察代替盲目堆料,就成为了当下突围高端市场的最优解。
在我眼里,现在的超大杯早就过了「谁硬件堆得更狠谁就赢」的阶段,现在我就没看到哪台超大杯真能在某个方面吊打其他超大杯,归根到底,现在超大杯比拼的不是「谁比谁更强」,而是「谁比谁更懂用户」——
喜欢扫街拍人文的,自然会被小米的德味圈粉;看重手感、有拍女朋友需求的,OPPO 的直屏 +「电子阿胶」就是刚需;而想拿手机玩点专业创作的,vivo 提供的全焦段高规格视频录制能力,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
所以下次如果再有人问我该买哪台超大杯,或许答案应该是:你想用手机记录什么样的故事?
来源:
各家手机官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