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北美的医学教育4+4

我理解的北美4+4实际上是4+4+(3-7),第一个“+”这里有MCAT考试和面试,MCAT的难度很高,主要涉及生物、化学、物理。此外,申请人必须完成医学预科(pre-med)课程,包括大一和部分大二水平的数理化生加英语、社会学,此外对本科专业没有特别要求,学的是核物理还是神学,随你,最多的还是学生理学(physiology)的。

面试对本人的要求也很高,主要了解学医动机、一般人品等。教授的推荐信当然也少不了。

MCAT把关学识,面试把关人品,绝大部分申请者在这里被刷下来,GPA3.9都不行(理论上只需要GPA3.2)。本科在名校、非名校读的无所谓,只要是acredited都行,简单说就是“非野鸡大学”。但要较真起来,还真不知道哪里去找这样一个“认可大学”名单。

大部分考生在大三甚至大二(最早时间)开始考MCAT,但除非惊人成绩,一般要连续考到大四的时候才有面试机会。面试有两轮,进入第二轮就有很大希望了。少数本科毕业后继续备考,隔一两年才最后得以进入医学院。

医学院毕业的时候是MD(Medical Doctor),简单翻译为“医生”就好。MD之后再读PhD而成为MD-PhD,这才和中国说法里的“医学博士”相对应。关于协和的报道里的那个“医学博士”的说法是很误导的译名。

另外,MD是专业资格名称,必须有医学院的毕业证明和医生协会的认可,不能自称MD。这和Engineer的称呼一样。这和中文里不一样,中文里医生只是职业,中医是医生,西医也是医生,牙科是医生,足科也是医生。

在英文里,都是不一样的,专科医生有专门名称,心脏外科医生是cardiologist,神经科医生是neurologist,妇科医生是gynecologist,肿瘤科医生是oncologist,精神病医生是psychiatrist(不要和psychologist混淆,psychiatrist有处方权和收治权,psychologist不是MD,只能心理咨询),他们都是MD。

美国中医除非也有医学院的acredation,否则不能自称MD,也只能开中医方子,不能像华佗一样用斧头做开颅手术。牙医有专有名称dentist,不算MD,牙医的学校就是专门的,不在医学院内。还有osteopath,不开方子,主打理疗之类的东西,他们称自己为DO,Doctor of Osteopathic Medicine,绝不可把中间的部分自说自话省略掉。

但他们统统是healthcare professional。

美国4+4是20世纪初医学教育改革的结果。在此之前,医学院的标准非常松散,谁都可以自己建立医学院开始招生,本科医学院毕业直接从医。改革后,要求有至少大学本科2年的基础教育(大多数人读完4年才进医学院,尽管从大二毕业就开始考),acredited医学院有资格评审,大大提高了医学教育的基准线,提高了医生水平,后来再加上长期规培,而且规培分全科的基础规培和后面的专业规培,专科医生在专业规培后还要做fellow(不知道中文怎么翻译),时间非常长,成本非常高,直接推高了医疗成本。

北美医生对于现有医学教育体系是矛盾的心情。一方面认为没有必要地长和难,另一方面不愿意降低标准、增加竞争、降低议价力。人之常情。

加拿大的医学教育跟美国体系,但英国就是大学本科直接读医,澳大利亚也是。但加拿大人到英国、澳大利亚学医后,回加拿大并不直接承认,需要重考资格,就像外国工科大学毕业,在加拿大也需要重考。已有工作经验不算数。说穿了,要是不在乎重考资格,不读医学院、统统自学,在理论上也是有希望的。

美国也一样。

本国acredited大学毕业就自动获取资格,不需要重考。要说这是歧视也行,保护也行,反正有这么一道关卡。

不清楚协和的4+4具体是如何规定的,不好评论。如果没有pre-med和MCAT,这是把4+4学歪了,要出大问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