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孤立主义” 标签下的霸权真面目
特朗普:“孤立主义” 标签下的霸权真面目
撰文:雅礼学人
2025年5月2日星期五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这句中国格言可以定义现代“孤立主义”的处世原则和行为准则,拿到当下,也许可以为特朗普拒绝对乌克兰的援助找到理论基础。
但是,你能把特朗普定义为“孤立主义者”吗?
特朗普执政期间,一系列外交政策让不少人给他贴上了 “孤立主义” 的标签。但只要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将特朗普定义为 “孤立主义者” 实在是大错特错。实际上,他的外交策略是实用主义、利己主义与霸权主义的混合体,传统的 “孤立主义” 根本无法概括他的所作所为。
咱们先来聊聊传统孤立主义。美国早期,华盛顿和杰斐逊就提出了 “避免结盟” 的理念。不过,这可不是说要彻底与世隔绝,而是有选择性地介入国际事务。19 世纪的 “门罗主义” 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美国通过这个主义强化了对美洲的控制,同时又避免卷入欧洲战争,把资源集中在巩固本土利益上。这就好比一个人,在自己家周围筑起篱笆,专心打理自家院子,对外面远处的纷争尽量不插手。
特朗普执政时的一些政策,乍一看好像有点 “孤立主义” 的影子。比如说削减对乌克兰的援助,这一行为让北约盟友们心里直犯嘀咕,感觉美国这是要疏远大家啊;还有对中国、欧盟等贸易伙伴加征关税,试图把产业链拉回美国,一副 “我只要自己好就行” 的架势;甚至裁撤了 USAID、美国和平研究所等国际机构,这无疑是在削弱美国的 “软实力” 输出。
可如果只看这些就认定特朗普是 “孤立主义者”,那可就太天真了。特朗普的野心大着呢,他多次公开宣称要吞并加拿大、格陵兰岛,还想着控制巴拿马运河,甚至在巴以冲突中喊出 “清空加沙” 并由美国接管开发这样疯狂的言论。在军事干预方面,他在中东加大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给以色列提供 “炸弹之母” 这种大杀器,还时不时威胁要对伊朗动武;在南海,美国军舰也是频繁挑衅,不断强化对华施压。另外,特朗普和普京、内塔尼亚胡等被一些人认为有威权倾向的领导人关系密切,甚至还对欧洲极右翼政党表示支持,这些行为哪有一点 “孤立主义” 的样子?分明就是在全球到处刷存在感,试图扩张美国的影响力。
政治评论家戴维・布鲁克斯就曾指出,特朗普的政策根本不是基于什么意识形态,而是以权力为核心的实用主义。他就像一个在混乱棋局中搅局的棋手,通过制造混乱、打破规则来巩固自身权威,甚至不惜牺牲美国的制度传统,比如权力制衡。在对乌克兰的问题上,特朗普的表现就十分典型,一方面削减对乌克兰的援助,另一方面却觊觎乌克兰的矿产资源,还提出 “以矿产换援助” 这种荒唐的想法。在对待盟友上,他也是毫不客气,要求北约国家增加军费,不然就威胁退出联盟;对韩国、日本,也是逼迫它们支付更高的 “保护费”。从这些行为可以看出,特朗普心里只有美国的利益,而且是短视的、利己的利益,为了实现这些利益,他可以不择手段。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本质上遵循的是 “强权即公理” 的逻辑。在他眼里,“强者为所欲为”,他国领土就像是可以随意掠夺的资产。就拿格陵兰岛来说,特朗普盯上了那里的稀土资源,就想把格陵兰岛纳入美国版图;巴拿马运河有着重要的航运控制权,他也想收入囊中。在俄乌冲突中,他要求乌克兰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主权,这明显就是在干涉他国内政,把乌克兰当成了可以随意摆弄的棋子;在中东,他以停止援助为要挟,逼迫埃及和约旦接收巴勒斯坦人,这种胁迫外交的手段,完全就是霸权主义的体现。
下面咱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关于特朗普外交政策的几个观点,看看他到底是不是 “孤立主义者”。
有一种观点认为,特朗普的政策不是孤立主义,而是实用主义 + 利己主义 + 霸权主义,这种说法太对了。特朗普奉行的是 “美国优先” 的交易主义,他在国际事务中的干预非常有选择性。就像在对乌克兰和以色列的援助上,他减少对乌克兰的援助,却增加对以色列的军事支持,为啥呢?因为他觉得这样能维护美国在中东的盟友关系,符合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在经济方面,他通过关税战和对资源的控制,比如对稀土资源的重视,试图重塑全球产业链,让美国在经济上获取更大利益,这完完全全就是实用主义、利己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混合。
还有观点提到,特朗普减少对乌援助,但增加对以色列的援助。这一点确实是事实,特朗普政府削减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却转头向以色列提供了 GBU - 43 云爆炸弹等先进武器,还帮以色列升级反导系统。这种选择性的支持,充分体现了他对地缘利益的权衡,根本不是孤立主义那种 “不管外面事” 的做法。他是在根据美国的利益,精准地投放资源,让美国在不同地区的利益最大化。
“孤立主义者不会觊觎外国领土”,这个观点也能很好地说明特朗普不是孤立主义者。传统孤立主义主张 “守成”,说白了就是管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别出去惹事。但特朗普呢?他动不动就想着吞并加拿大、格陵兰岛,这些扩张言论和孤立主义简直就是背道而驰。他的目标很明确,通过领土控制来增强美国的战略优势,这就是典型的霸权主义行径,和孤立主义没有半点关系。
另外,特朗普要求停火俄乌,同时在中东和南海煽风点火,这也是他外交政策混乱性和机会主义的体现。他试图通过施压促成俄乌停火,可同时又在中东支持以色列打击哈马斯,在南海派军舰挑衅中国。这种 “一边求和、一边挑事” 的做法,怎么看都不像是孤立主义者能干出来的。他就是在利用不同地区的局势,为美国谋取利益,只要有机会,他就不会放过,哪怕这种做法看起来自相矛盾。
和历史上的传统孤立主义相比,特朗普的政策有着明显的区别。像林德伯格主张的 “美国第一”,虽然也强调避免卷入欧洲战争,但还是支持 “半球防御” 的。可特朗普的政策攻击性强太多了,他威胁对伊朗动武,在南海频繁挑衅中国,这种主动出击的态度和传统孤立主义的保守截然不同。而且,传统孤立主义虽然也想减少对外干预,但还是会保留对国际机构,比如联合国的有限参与,可特朗普倒好,直接裁撤了 USAID 等机构,这一行为大大削弱了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也和传统孤立主义的做法不一样。
特朗普这种外交政策,带来的现实影响可不小。美国的盟友们,像欧洲、加拿大等传统盟友,对特朗普的 “美国优先” 政策失望透顶。欧洲国家开始寻求 “战略自主”,欧盟积极推动防务一体化,就是不想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在全球范围内,特朗普的关税战、领土扩张言论让国际经贸和地缘政治变得充满不确定性。全球南方国家也加快了 “去美国化” 的进程,大家都意识到不能再过度依赖美国。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孤立主义,而是实用主义、利己主义与霸权主义的混合体。他通过权力博弈和交易主义来维护美国利益,同时还想重塑全球秩序,巩固自身权威。但他这种做法,不仅破坏了美国的国际信誉,还加剧了全球治理的碎片化。我们要想真正理解特朗普主义,就不能再局限于 “孤立主义” 或 “国际主义” 这种简单的二元框架,必须从权力政治的视角,去审视其背后的核心逻辑。
参考文章:”Is America returning to isolationism? ”原文于5月1日下午2时美国时间载于《国会山》网站